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13: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13:学习动机


件如饥饿进行反应,而是对这些事件的理解进行反应。你可能如此投入一项 工作,以致你忘了吃饭,在完成任务之前,你没意识到你的饥饿,食物的剥 夺并没有自动激起你寻找食物的动机”。
(三)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 归因,人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作的因果判断。
维纳的归因模型 内部(归因) 稳定的 可控的 平时的努力 不稳定的 稳定的 外部(归因) 不稳定的
第 3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 ARCS模型 TARGETT模型 两个模型的比较 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条件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 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以往对学习的体验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
(三)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 中的一座里程碑”。 --------《纽约时 报》 “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 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 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 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 ”
四、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
(一)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性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学 生内在学习倾向更强…… 自我效能的认识来源:亲身获得的成就,替代性经验、权威劝说 (二)自我决定理论 美国戴西和赖恩提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潜力。 自我决定就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作 出的自由选择:胜任力需要、自主需要、关联需要
(二)TARGETT模型
卡罗尔· 艾米斯,TARGET模型 Task,Autonomy,Recognized,Grouping,Evaluation,Time
沃尔福克, TARGETT模型 Teacher expectations
(三)两个模型的比较
第一, A模型中的注意和贴切性与 T模型中的任务和自主与责任感是一致的。两 者都涉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适合他们的需要;强调 学习任务内在吸引力,而且主张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提高学生承担的责任。
信念
策略运用 成绩
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没有达到目标时能控制自 己的焦虑和紧张;相信自己能控制环境
放弃无效的策略 更好
总是考虑自己缺乏能力;不能实现目标时 紧张、焦虑;认为自己对环境无能为力
坚持使用无效的策略 更差劲啊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 p212
第 2节
驱力说和强化说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 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 教师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 有爱和归属感; 学习任务是学生既能胜任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务是真实的,即对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注意: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卡通片、彩色图片、故事等激发学生的 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能引起他们思索的问题,激发其求知 欲。 贴切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近;为了提高 课程目标的贴切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目标。 自信心:为了建立自信心,教学中应提供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如 教师课堂提问时注意将难易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使他 们都能参与问题讨论。 满足: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对学生 学业的进步多做纵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避免挫折感
第二, A模型中的自信心和T模型中的认可和教师的期望是一致的。两者都涉及 教师信任学生,认可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建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克服困 难的自信心。 第三, A模型中的满意和 T模型中的认可和评价是一致的。两者都主张用学习获 得的自然结果带来的满足和愉快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强调个人自身比较, 不强调横向比较。后一模型包括了前一模型的基本精神 后者增加分组和学校日程的时间安排。分组主要涉及班级大小,班内程度不同 的学生的分组教学。
1.关于能力的信念 2.关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与归因关系?????
能力不变观 能力增长观
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班杜拉
表A 不同自我效能感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维度 任务定向 努力 意志力 高自我效能者 接受挑战性的任务 面对挑战性任务付出更大努力 不达目标不罢休 低自我效能者 避免挑战性的任务 面对挑战性任务付出的努力较少 达不到目标时就放弃
第13章
学习动机
第1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应概念概述 第2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3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1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应概念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一)动机:
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动物行为:
需要和内驱力
人的行为: 需要、目标(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
功能:唤醒与维持功能;指向功能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 习,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教师?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 ???? 对于低焦虑的学生 ????
第二,对于简单任务,???? 第三,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
(三)自我图式
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价值观等。
(二)兴趣和情绪
1.兴趣 兴趣: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构成要素:个体内在的需要; 外界的人或事物具有满足个体内在需要的价值 分类: 直接兴趣, 由外界事物或活动本身的性质引起的 间接兴趣,由活动的结果的工具性价值引起的 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应注意两点: 人的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所谓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指间接兴趣。 2.情绪与焦虑:学习是伴有情绪的热认知过程
目标能指引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 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目标能促使人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或工作方法。
目标分类:
以任务为目标 以成绩为目标 以回避为目标 社会性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目标产生影响:
反馈 认可目标
1、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2、适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3、外部奖励的使用要恰当 4、改革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
第1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应概念概述 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 学习动机 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相关概念 目标导向 兴趣和情绪 自我图式 第2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认知学习论中蕴含的动机理 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 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动机的社会文化观
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默里通过主题统觉测验发现,不同的人对成就的需要不同。
麦克里兰等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能够用单一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来解释。
阿特金森, 动机中两种不同倾向: 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 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儿童套木桩的实验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 ……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 严重。”--------《动机与人格》
种类和亚类
注意 A1 感知的唤起 A2 好奇的唤起 A3 变异 贴切 R1目标定向 R2动机匹配 R3熟悉 信心 C1学习需要 C2成功的机遇 C3个人的控制 满意 S1自然的结果 S2积极的结果 S3公平
处 理 的 问 题
我做什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怎样才能激起求知的态度? 我怎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 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我知道他们的需要吗?) 我怎样、何时向我的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感和影响? 我怎样才能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期望成功的态度? 学习经历将怎样支持或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胜任能力的信念? 学生将怎样清楚地明白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努力和能力基础之上的? 我怎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应用他们新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有意义的机会? 什么东西将对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对他们自身的成就保持积极的感受?
(三)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 互作用。 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
二、相关概念 (一)目标导向
目标: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 目标对人起激励作用的原因:
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一)认知学习论中蕴含的动机理论
奥苏伯尔 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意愿) 加涅 学习信息加工模型三部分:加工过程、执行控制过程和预期。 预期指学习的动力过程。学习是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沃尔福克, “认知观的一个中心假设是,人们不是对外部或生理事
五、动机的社会文化观
强调参与社会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保持自己的身份及其与团体的关系。 身份概念
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 (一)ARCS模型
科勒 A注意(attention) C自信心(confidence) R贴切性(relevance) S满足(satisfaction)
(二)学习动机
传统定义: 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
沃尔福克: “学习动机不只是涉及学生要学或想学,还涉及更多的含义,包括 计划、目标导向、对所要学习与如何学习的任务的反省认知意识、主动 寻求新信息、对反馈的清晰知觉、对成就的自豪与满意和不怕失败。” 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分类: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 的动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