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导论:理论与模式1.理论与模式的区别:①理论是指对于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假设、想象或预测。
模式是指社工在介入案主时所使用的方法。
②理论是指你对于特定情境的看法以及根据特定情境所推测出可能发生的事情模式是指鉴于特定情境的想法和推测所做出的介入。
③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或描述特定的现象模式可以明确在面对这些特定现象时该做些什么。
④视角:视角不一定是预测或描述现象,更多的是描述如何看待或者理解特定情境的框架或方法。
模型:指用逻辑关系或者图形描绘的理论或模式,用来解释某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①理论帮主社工理解、解释或弄明白情境和行为,同时洞察过去已经发生了什么或者未来可能发生什么。
②理论指导实务,即理论为社工提供了解释案主行为和他们情境的基础,并且可以知晓当某种模式和方法被应用时可能发生什么。
③社工具有专业和伦理的责任,有义务根据可信任的理论模式和符合社工的价值观来观察、评估、互动和介入案主及其环境。
3.社工与案主的关系1 / 15(1)移情与反移情①移情是指“案主把对过去某个重要他人的情感、印象和经验投射到社工身上。
投射的目的是自我防御,通常是为了避免之前情感和经验所带来的影响”。
②反移情是指“社工能够辨识案主不同类型的潜意识,并且能体会他们的意思。
社工不仅被诱导去体验这一情感,并且能扮演特定角色”。
依恋理论①依恋理论可以帮助社工理解和弄明白案主的行为,以及案主在社会工作环境中人际与环境能否和谐发展。
②强调了过去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如何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发展以及未来与他人形成关系的重要性。
Bowlby提出了孩子与父母或照顾者之间的四种依恋类型:1 安全依恋型2 焦虑矛盾型3 逃避型4 紊乱型社会系统理论与生态视角社会系统理论主要使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预估。
它为社工在预估案主系统以及探索该系统是如何受到情境中其他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框架2.社会系统理论假设系统运作包括四个基本步骤:输入,生产,输出,反馈2 / 15生态视角聚焦于环境中的人以及个体、家庭、小组、社区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之间的不断互动。
生态视角关注“人类的成长、发展和潜能,以及他们的资源能否支持他们表达需求”。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在基本前提和假设方面很相似,但是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术语。
4.生态视角有三个基本的原则:网络的相互依存。
生态过程具有循环性质。
非线性。
个人干预环境干预5.(1)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的优势:①两个理论都是以赋权为基础的干预方法。
②两个理论要求社工在全面评估案主情境时运用整体性观点,而不是将其归咎于案主的个人问题。
③两个理论都是反压迫模式,强调消除导致不平衡或负面交互性适应的歧视。
④两个理论都具有灵活性,因为它们为评估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提供了方法,但是在实施干预时,社工可以选择其他模式。
3 / 15(2)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的局限:①社工有时会受到信息的限制,因此不能对案主的所有系统进行精确的评估。
②社工会受到机构的时间和资源限制。
③社工会发现有些系统并不允许他们干预。
④在强调整体性和人在环境中的评估时,社工容易掉入陷阱,即过度评估系统以及模糊了工作的焦点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与案主一起工作的模式,社工不再聚焦于案主的问题、不足以及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案主在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优势、能力、资源以及成就2.(1)优势视角优点:优势视角是以赋权为本的模式。
优势视角可以与其他理论和模式结合使用。
优势视角力求评估个人层面、人际层面以及社会政治层面的优势和资源。
优势取向模式适用于多种情境以及具有多重问题的案主身上。
优势视角的缺点:优势视角只是一种变相的积极思维优势视角是对不幸遭遇的重新释义优势视角是荒谬的乐观4 / 15优势视角忽略了案主的实际问题赋权和语言的应用1.赋权:①个体、群体以及社区控制自身环境、行使权利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在独立与合作的过程中帮助自己和他人最大化地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过程。
②这一定义强调边缘化与被压制群体获取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也称“自我赋权”,并指明案主获取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
2.自尊,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控制源,外控,内控社会工作实务中语言的运用,通过语言为案主赋权:①合作的语言与帮助的语言的对比。
②所有权的语言。
③可能性的语言。
④解决方法的语言。
⑤说明与澄清的语言4.(1)赋权和语言的应用优势:①案主是自身经历与问题的专家。
②赋权为本的方法具有反压迫的特质。
③在社工的介入终止后,赋权为案主提供了以后可以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④赋权方法和其他方法同时使用5 / 15(2)限制:①赋权可能会被淡化为使能。
②赋权可能对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③赋权过程有可能涵盖面太广社会构建主义社会建构主义①主要关注人们描述、解释或问责他们自己及其生存环境的阐释过程。
②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试图解释个人的现实以及这些现实是如何镶嵌在社会环境中,如何与世界中其他个体和想法进行互动(1)社会构建主义优势:①该理论采用了以赋权为本的实务模式,鼓励社工与案主合作并将案主看成是他们的现实、问题定义以及寻找解决方案方面的专家。
②案主具有权利和控制力。
③该理论采用了反歧视、反种族和反压迫的实务模式。
④该理论采用以优势为本的方式,挑战对不足的认识,不支持诊断或聚焦于不足的模型。
局限①当案主具有外部强制目标时,社工很难遵守该理论。
→社工可以通过与案主合作并要求其描述想要如何实现该目标从而缓解这一局限。
②极端地主观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客观现实,也没有一个真相”,6 / 15这意味着社工永远无法了解案主也无法同情案主→社工应该明白理论是需要一人退后一步并站在“不知道,无专家”立场,尽可能把自己放在另一个位置。
所以,案主的现实可以通过同理心、直觉以及案主的语言与对话所传达的意义来理解。
③让案主成为自己经历和现实的专家会使得社工难以捕捉其现实→社工和案主需要共同协作,理解对方的现实,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对另一方持专家态度。
社会建构主义要求社工在与案主合作时应不断地检视自己的观点、信念和理论,从而开启相互了解的可能性。
局限:如果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现实并且我们尊重这些不同的观点,我们如何才能理解这些有差异的现实呢→该理论能够帮助社工去理解个体的现实和文化,社会和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当遇到和这些规范相冲突的信念和意见时,我们可以理解案主的现实基础而不需要完全接受它,而且我们应尝试与案主共同建构一个新的现实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女性主义:7 / 15①解释差别和解决差别②增强反压迫意识③通过个人和环境来改变2.女性社工之间的共同点:①结束父权制;②赋予女性权力;③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体的即政治的);④改变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提高妇女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
3.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是这样一种社会工作的实务形式,即视妇女的经验世界为其分析的出发点,聚焦于妇女的社会地位与其个人困境之间的关联,回应其具体的需要,建立“案主-工作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解决结构性的不平等↓↓性别角色分析性别角色干预权利分析和干预肯定行训练再框架和再评价4.(1)女性理论主义与实践的优势:①理论和实践本质上是反压迫的。
②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能与其他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
③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是赋权。
8 / 15(2)局限:①各种女性主义方法可能彼此冲突,忽视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真正的价值和目标。
②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可能难以实施到所有的组织中人本视角人本视角:帮助案主发现他们隐藏在意识中的真正的自我。
①能够发现隐藏在每个个体内部的自由的能力,该能力能够帮助个体选择如何生活;②认识到每个个体都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③个体具有能够做出重要决定的意识(1)人本视角优势:①Rogers的工作已经影响了助人行业。
②全部或者部分以人为本的方法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使用。
③以人为本的本质是赋权和反压迫。
Rogers提出的四点:A.将临床的单人模型的观点转变为双人模型。
B.将治疗视为依赖治疗师的精确解释转变为双方协作的治疗关系。
C.将治疗中的中立的、分离的接触转变为明显的、有效的关怀。
D.将对案主匿名分析转变为有价值的自我暴露局限:9 / 15①一些理论家和实践者质疑这六个必要充分条件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案例。
②从纯粹意义上来讲,人本视角并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中施行。
③实践者认为不可能对所有的案主真正表现出同情心、真诚的或无条件积极关注。
动机式访谈1.社工应该使用的四项技术:①启发式问题②肯定③回应性陈述④总结动机式访谈:①重视案主表达自己改变的意愿,但使社工能够协助案主使得这一发现和随后的改变变得容易。
②在动机式访谈中案主表现出矛盾是好的,社工的目标就是帮助案主解决这一矛盾并乐于改变计划:①最终目标②特定任务③使用的技巧和技术④解决复发的问题(1)动机式访谈优势:①动机式访谈是多功能的,可以与其他理论和方法共同使用。
②动机式访谈的有效性研究已经超越了成瘾领域,对其他领域也有作用。
③动机式访谈是一个以赋权为基础的方法。
④这个方法被视为“切实”,就是社工在当时与案主同步,不能强迫他们去探究他们不想探究的领域或话题。
①动机式访谈是一个相对新的方法并仍在接受广泛的评估,10 / 15尤其是关于哪些人不适用这种方法和什么时候这个方法最多或最少有效。
②动机式访谈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合或人群,因为就案主而言,他要求一个特定的理解程度。
③当案主是非自愿的——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但第三方强迫他们解决问题——动机式访谈可能就无法成功使用。
④如果客户强调需要来自社工的特定知道或如果社工习惯于扮演“专家”角色,动机式访谈的技术可能很难严格遵守认识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①行为治疗侧重行为的原因和模式以及习得行为如何导致当前问题;②认知治疗侧重认知、想法或感受的发展以及错误的信念或信息处理是如何导致案主的人格和社会系统的问题。
③是评估案主的行为、想法和感受,以及这些是如何影响案主当下问题的,然后提供干预,帮助案主转变行为或思维过程,从而产生更积极的和可接受的结果。
2.三个步骤:干预评估(1)认知行为疗法优势:①认知行为疗法高度结构化,相对容易使用。
11 / 15②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认知行为疗法对教学技能或改变案主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上是有效的。
③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简洁的方法,他提供给案主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技巧。
④尽管认知行为疗法有指导性,它还是强调一种合作关系,将案主视为他们自己情况和经验的专家。
局限①认知行为疗法关注的是个人,因此,可能会引起问题的社会和政策层面常常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