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优秀教案图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优秀教案图文


课文解析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羽扇纶(guān)汉巾末:士人的流行装束,显得从容儒 雅。现多指诸葛亮的形象。文中指周瑜指 挥若定、潇洒从容的儒将风采。
谈笑间:艺术性的夸张,表达周瑜在阵前潇洒从容 的形象。
扩展:谈笑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苦肉计、 蒋干盗书、铁索连舟、借东风、火烧赤壁)
扩展: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华(huá)发(fà): 花白的头发。
联想:“艰难苦恨繁霜鬓” 扩展:早年作者曾说“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老当益壮 的豪气。如今自嘲“早生华发”,说明多年的不如意终究还是磨灭了作者的 雄心壮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再。
课文解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相关文学知识
导入
赤壁之战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现今赤壁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
词人 的最高峰
诗人
书法家
苏轼
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写作背景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新旧两党党争激烈。而 苏轼生性高洁,不欲与两党同流合污,受到排挤,屡被 贬官,更在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元丰五年,四十七岁的他在游黄州赤壁时,吊古抒 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 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 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 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 染了环境气氛。
课文解析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句: 由景到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同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课文解析
上阕小结
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 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 功立业的渴望。
扩展:刘备-髀肉复生(43) 三顾茅庐(47) 登基称帝(60)
课文解析
下阕小结
下阕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赤壁的历史事件,最 后借对周瑜的仰慕,反衬自己功业未成、壮志未酬。最后作者从 失意中解脱出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苏轼特有的 洒脱与旷达。
课文解析
全文总结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 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 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 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从词 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 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
樯(qiáng)橹(l船ǔ)的:桅杆和桨,指代曹操的水 军。一作“强虏”,也指曹军。
社会经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课文解析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 解释1:倒装,应笑我多情(自作多情、多愁善感) 解释2:多情人(指周瑜)应笑我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 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 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 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 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课文解析lěi)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这里指战场旧址。 周郎: 周瑜的历史美称,表达了作者的尊敬之情。
课文解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课文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词牌名,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扩展:水调歌头、沁园春、江城子
赤壁:文中为黄州赤壁,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地点,因苏轼的前 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闻名于世,故又称文 赤壁、东坡赤壁。赤壁古战场又称为武赤壁、周郎赤壁。
怀古: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扩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其真不知马也!
课文解析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公瑾:周瑜的字,称字亦是表达尊敬之情。 小乔初嫁了(li历ǎo史)上:此时小乔已经嫁了10年了,文中属艺
术性夸张。此处以美女配英雄,更显周瑜少年得意, 风流倜傥。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 篇首“风流人物”相呼应。 雄姿英发姿:容威武雄壮。显示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
扩展: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课文解析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务 际遇
周瑜
34岁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大都督 功成名就
苏轼
47岁 三十丧妻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壮志难酬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周瑜的“雄姿英 发、功成名就”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 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 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课文解析
课后作业
1、理解整首词的含义以及其包含的思想内容 2、背诵并默写全文
谢谢!
周 向 栋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乱: 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 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 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 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 奔腾的江流中常有漩涡,形容波涛力量之浩大。 雪: 比喻急流激起的浪花。
个人爱好
这三句运用 拟人、比喻、 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从 声音、色彩、 姿态、气势等 方面描绘赤壁 的奇景和长江 的气势。
尊: 通“樽”,酒杯。 还(huán)酹(古lè人i)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
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酒酬
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 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苏轼也特别洒脱,把酒 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其特有的旷 达洒脱情怀。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课文解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去:拟人,形容长江一往无前的气势,也比喻时间的飞速流逝。
异曲同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同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一开篇,江山、 历史、人物逐一奔入 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 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