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系病证胃痛·胃痛的概念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机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诊断要点(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胃痛的鉴别·胃痛的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胃痛的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胃痛的辨证论治(1/2)·胃痛的辨证论治(2/2)·胃痛的转归胃痛还可以衍生变证。
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
若胃痛日久,痰瘀互结,壅塞胃脘,可形成噎膈。
·胃痛的预防调护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
患者胃部隐痛反复发作,口干咽燥,似饥而不欲食,五心烦热,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化肝煎合保和丸B.清中汤合黄芪建中汤C.香苏散合良附丸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E.失笑散合丹参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胃痛胃阴亏耗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患者,男,26岁。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应首选:A.藿朴夏苓汤B.理中汤C.小建中汤D.黄芪建中汤E.香苏散合良附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胃痛寒邪客胃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A.健脾化湿B.温中健脾C.温中补肾D.散寒止痛E.散寒除湿1.胃痛暴作,畏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其治法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胃痛寒邪客胃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加减。
2.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缓。
其治法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胃痛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胃痞(痞满)·痞满的概念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痞满的病机病位:胃,与肝、脾相关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痞满的诊断要点(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痞满的鉴别·痞满的辨证要点应首辨虚实次辨寒热·痞满的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
·痞满的辨证论治(1/2)·痞满的辨证论治(2/2)·痞满的转归痞满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血络损伤,可见吐血、黑便,亦可产生胃痛或积聚、噎膈等变证。
·痞满的预防调护节制饮食注意精神调摄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患者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疗应首选:A.保和丸B.泻心汤C.二陈平胃汤D.越鞠丸E.补中益气汤『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痞满痰湿中阻证: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
治疗痞满饮食内停证,应首选:A.枳实导滞丸B.保和丸C.柴胡疏肝散D.二陈平胃散E.香砂六君子汤『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痞满饮食内停证: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呕吐·呕吐的概念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呕吐的病机病位:胃,肝、脾病机:胃失和降·呕吐的诊断要点以呕吐饮食、痰涎、水液等胃内容物为主症,常伴有恶心、纳呆、泛酸嘈杂、胸脘痞闷等症。
起兵或缓或急,多因饮食、情志、寒温不适、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而诱发,或有服用药物、误食毒物史。
·呕吐的鉴别病程较短较长预后尚好欠佳呕吐反胃共同点同属胃部的病变,均有呕吐的表现病机邪气干扰或胃虚失和,胃气上逆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不化临床表现有声有物,恶心常作为呕吐的前驱症状。
实者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无规律。
虚者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多吐当日之食。
食饮入胃,滞停胃中,良久尽吐,吐后转舒。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的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呕吐特点·呕吐的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为总的治疗原则。
实证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
虚证以扶正为主。
·呕吐的辨证论治(1/2)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实证外邪犯胃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食滞内停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痰饮内阻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淡红,苔薄,脉弦。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呕吐的辨证论治(2/2)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虚证脾胃气虚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食入难化,胸脘痞闷,大便不畅,舌淡胖,苔薄,脉细。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脾胃阳虚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呕吐的预防调护起居有常,避免精神刺激,注意调理饮食。
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药物。
药物应少量频服,以热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呕吐的病位在:A.肠、肝、脾B.胃、肝、脾C.脾、胃、肺D.肺、胃、肾E.肝、胃、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呕吐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患者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其证候是:A.饮食停滞B.痰饮内阻C.气滞痰阻D.食积痰阻E.气滞食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呕吐痰饮内阻证: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A.和胃理气,降逆止呕B.理气疏肝,和胃降逆C.祛邪化浊,和胃降逆D.和胃降逆,消食导滞E.理气化痰,和胃降逆1.呕吐实证,因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者,其治法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邪气犯胃,浊气上逆,对应治法为祛邪化浊,和胃降逆。
2.呕吐实证,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所致者,其治法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呕吐肝气犯胃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淡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噎膈·噎膈的概念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
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
·噎膈的病机病位:食道(胃所主),肝、脾、肾病机: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病理因素:气、痰、瘀·噎膈的诊断要点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感;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
·噎膈的鉴别噎膈反胃共同点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不同点病位食道胃病性阴虚有热阳虚有寒主症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吐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噎膈梅核气共同点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不同点病位食道咽喉有形无形有形之物无形之气吞咽困难有无·噎膈的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标本主次·噎膈的治疗原则理气开郁、化痰消瘀、滋阴养血润燥为总的治疗原则。
初期重在治标,开郁启膈,和胃降逆。
后期重在治本,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
·噎膈的辨证论治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痰气交阻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抑郁时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瘀血内结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着不移,肌肤枯燥,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津亏热结吞咽梗塞而痛,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气虚阳微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白沫,面浮足肿,面色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温补脾肾补气运脾·噎膈的转归噎膈日久,常可合并虚劳,形成水肿、积聚、关格。
表现为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预后尚好。
发展成膈,出现胸膈阻塞,饮食不下,预后极差。
·噎膈的预防调护戒烟酒,避免进烫食、吃饭太快、咀嚼不足以及食酸菜、泡菜、发霉食物。
进食后,喝少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水。
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
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患者胸膈疼痛,固着不移,食不得下而复吐,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屎,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涩。
其治法是:A.滋阴养血,破结行瘀B.益气养阴,行气化痰C.养阴润燥,降气消导D.润燥行瘀,开郁化痰E.滋阴养血,散结化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患者胸膈疼痛,固着不移说明有瘀,又没有出现有痰的症状,故选A。
患者,男,60岁。
饮食难下,下而复吐出,呕吐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肌肤枯槁,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其证候是:A.痰气交阻B.瘀血内结C.津亏热结D.气虚阳微E.肝肾阴虚『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患者呕吐物如赤豆汁,舌质紫暗,说明有瘀血,故选B。
呃逆·呃逆的概念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