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抵押贷款分离办理的法律风险提示

关于抵押贷款分离办理的法律风险提示

关于抵押贷款分离办理的法律风险提示
调研发现一些机构在发放抵押物所在地与借款人经常居住地或生产经营地不一致的抵押贷款时存在抵押登记和借款发放分离办理现象,即他项权证登载抵押权人与借款合同记载的贷款人不相一致(如**区域内机构为提高工作效率,发放抵押物在杭州的抵押贷款时由杭州分行协助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人登记为杭州分行,借款合同中贷款人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现象)。

现就分离操作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提示如下:
一、风险隐患
借款合同因无对应的抵押合同,该借款合同项下的借款或成信用借款。

以杭州分行为例:由杭州分行协助办理抵押登记后,抵押合同中抵押权人为**银行杭州分行,它项权证抵押权人亦为**银行杭州分行,最高额融资协议中贷款人为**银行杭州分行。

根据上述合同和权证,应理解为双方达成如下表意:**银行杭州分行和借款人一致同意,由杭州分行按最高额融资协议在约定期间为借款人发放最高额不超过约定金额的融资服务,且由抵押人出具抵押物,办理抵押权人为**银行杭州分行(而非总行或其他分行或其他支行)的抵押登记,杭州分行就他项权证登载权利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权。

而在发放具体借款时,却由我行**区域内支行与客户另行签订借款合同,该借款合同中登载贷款人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敲具的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专用章。

就合同外观形式上判断,与杭州分行无直接法律关系。

若借款人发生违约风险,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抵押人或其余债权人可能就上述贷款人主体与抵押权人主体不一致提出如下异议:
(一)抵押人为逃避抵押偿债义务,或将抗辩:当时办理抵押登记时,只锁定抵押权人为**银行的杭州分行,是特指的、具体的、明确的,而非**银行的其
他分支机构,且融资协议也是约定为杭州分行为具体的、明确的、特指的贷款人,而非**银行的其他分支机构。

现借款合同中贷款人非杭州分行,而是**银行在**的其他支行,故该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不对应,不能理解为抵押人是为**银行其他分支机构的贷款提供担保。

故抵押人不具有就该笔借款合同履行担保之义务。

(二)其他债权人为对抗我行的优先受偿权,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亦有可能提出抵押人类似的抗辩意见。

当然,不排除法院在受理此类纠纷时存在认为无论杭州分行,抑或其他分行,均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最终承担责任的主体是**银行总行而支持**银行优先受偿权之可能,但亦不排除有些法官支持上述抵押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利于我行的观点。

二、化解对策
为规避上述法律风险隐患,同时满足业务办理便利之需,化解对策如下:(一)通常情形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原则上应尽可能确保抵押权人和贷款人两大主体的一致。

要么由抵押物所在地分支机构发放贷款,要么由借款人贷款申请所在地分支机构发放贷款,但均应确保他项权证登载的抵押权人与贷款人对应一致。

(二)确实无法一致情形下,应由贷款人、借款人、抵押人三方在签署最高额融资协议(如需)和最高额抵押合同时就抵押手续和借款手续分离办理事宜达成特别条款:**银行xx分行(区域)A支行委托**银行xx分行(区域)B支行办理具体借款手续,借款人和抵押人知晓并同意上述安排,并对由**银行xx分行/区域B支行办理的借款事宜承担还款责任,履行担保义务。

机构具体名称在办理具体业务时给予明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