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著阅读与写作

名著阅读与写作

名著阅读与写作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我从06年开始接初一,担任06—9,06—10班语文科教学任务。

从此开始有意识的将名著阅读引入教学实践中。

由于我们是乡镇中学,学生的父母以农民为主,兼有个体户,养殖户,文化素质很差。

当时我做了一项调查,两个班102个学生当中,家庭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每天保持阅读10分钟以上的为零,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阅读过四大名著的为零。

大部分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来自电视媒体,并且还是支离破碎,甚至没有全看过。

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抄,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写过!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差:错别字连篇,不会正确使用标点,不会叙述事件;没有主次之分,写得
不知所谓,胡乱拼凑……不一而足。

面对严酷的现实,结合名著阅读,我决定从基础抓起,先规范用字、标点,再讲写作方法,利用名著辅导课外阅读,分阶段地进行写作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确定了如下的具体措施:
第一、按年级段确定阅读目标和写作能力层次,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

将初中三年按学期分为六个阶段,确定阅读目标,并结合名著阅读培养写作能力。

在七年级,以规范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为目标,辅导阅读《背影》《春》这两篇朱自清的写人、叙事和写景抒情的传统名文,从结构、语言、情感等多方面
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模仿对象。

结合名著《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培养学生最基础的记叙文、写景散文的写作能力。

在八年级,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作为辅导阅读材料,采取学生初读,老师讲座、学生再读、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让学生达到既熟知故事情节,又能了解写作特点,进而对人物、事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九年级,以《红楼梦》作为辅导阅读材料,进行人物分析、写作技巧等专题讲座。

让学生通过辅导和自己的阅读体验,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了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写作和阅读是苦差事。

初中的孩子最活跃,很难静下心来品读名著。

可他们又如一张白纸,最容易画下美丽的图案。

作老师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写作兴趣,把他们带入名著的海洋,领略名著的魅力,产生阅读甚至写作的冲动,并形成习惯。

我采用了很多方法。

如:名著片段欣赏、名人故事介绍、故事会、手抄报、比比谁熟悉等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努力坚持,持之以恒。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

初中的孩子最活跃,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要想尽办法,用好每节课,让他们慢慢地形成习惯,成为自然,这就需要老师经常鼓励,经常敲打,变要求为自觉,成为惯性。

第四、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
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

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

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第五、尊重差异,培养个性。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社会是复杂多变的综合,所以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力戒以个人观点,禁锢学生思维。

允许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

实践证明:个性化的写作,个性化的作品才是写作的最高要求。

我们举行讲座,搞名著鉴赏,就要鼓励学生,见仁见智,进行个性化品读和个性化理解。

教师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在此要注意两个极端:一是统一,一是放纵。

第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

搞好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校有全国百佳刊物《春华》,这是同学们发表自己习作的摇篮。

我县有古中山国的浓厚历史沉淀,有西柏坡革命圣地,有八大景的自然
风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我经常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了解家乡,去熟悉家乡,去热爱家乡。

把读名著与读自然、读家乡有机结合起来。

在名著中吸收营养,在自然中开启心胸,在《春华》
上抒写情怀。

经过三年的努力耕耘,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现在的102名学生,再也不是错字连篇,为写作而愁的差生;而是腹有诗书,口有锦绣的“秀才”。

三年来,他们在学校《春华》刊物上发表上百篇作品,在写作竞赛中屡获佳绩,还有的作品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我的教学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