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试题类型专题复习——图表题型
一、【解题方法】:
图表曲线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
图表曲线的类型较多,有表格、坐标图、柱状图、结构图等。
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从图表曲线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此类题型考查方式主要包括:一类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生物的特征、生理特点、实验处理方法或实验现象;另一类是通过数据说明实验结果、生理变化等。
有时也与坐标曲线图或柱形图相结合。
做此类题一定要做好审题工作,要注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审题。
1.审好标题:因标题对答题起到提示、导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
2.审好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的变化。
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出图表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图表和问题间的联系,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材料。
3.审好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
充分利用图表所给条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或总结出的规律,进行知识迁移、综合分析,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二、【典型考题】:
(2020·威海中考)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和空气中不同氧含量的条件下,测定了一定量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用相对值表示)。
请根据下表所示测量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3% 10% 20%
二氧化碳氧气
温度
3o C 1.2 4.4 5.4
10 o C 5.9 21.5 33.6
20 o C 6.4 38.9 66.5
碳的释放量越多,表示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释放量会随之________,这是因为氧气是呼吸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中给出的温度范围内,最适于蔬菜长期贮藏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真实反映氧含量对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这组实验都必须在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避免______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解析:(1)表格解读。
通过表格横向比较可知,氧气浓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即呼吸作用越强;通过表格纵向比较可知,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即呼吸作用越强。
(2)得出结论。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温度、氧气浓度有关,外界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3)学以致用。
贮存蔬菜,呼吸作用越弱越好,因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应在低温情况下贮存蔬菜。
(4)因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对本实验中的氧含量产生影响,造成结果不准确,所以本实验在无光或黑暗条件下进行,避免光合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答案:(1)呼吸作用的强度越大
(2)增多原料
(3)3℃
(4)无光(或黑暗)光合
三、【实战训练】:
1.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 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结果见下表:
(l)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 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表示)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
这些死亡的生物在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
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___________,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临沂市)下图中,图(一)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生物体内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物质;图(二)示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该食物链中的各种
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B 〕水蚤与虾蟹类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同的特点,被称为 动物;〔C 〕是蜻蜓的幼虫,它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2)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D 〕小鱼体
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的是 ;图示的
五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 。
(3)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3. (2020,聊城)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表中的液体A 、B 、C 分别取自予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 (克/100毫升) 液体B (克/100毫升) 液体C
(克/100毫升)
蛋白质 8.00
O.00 O.00 葡莓糖 O.10
O.10 O.00 无机盐 O.72
O.72 1.10 尿素 O.03 O.03 1.80
(1)图中结构[1]中流动的是 血,与结构[3]中流动的血液比较,成分含量发生明 显变化的是 。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 应是 ,取自于图中的[ ] 部位,是经过肾的 作用形成的。
(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排尿活动的中枢位于 。
四、【参考答案】:
1. (1)如右图
(2)水蚤、河蚌的食物丰富,数量增加 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者)
(3) 生物富集
(4)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分类回收处理等
2. (1)甲壳(或节肢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不完全变态(或变态)
(2) 丁 〔戊〕大鱼(或〔E 〕大鱼)
(3)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可以答出阳光、水、空气等但不能少于三种条件)
3. (1)动脉 血细胞和蛋白质(或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答全得分,不答、多答不C B
D A E
得分) (2)原尿[4]肾小囊滤过(或过滤) (3)脊髓(或脊髓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