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第一章三体
产生 ATP 系统
有
有
有
无
无
增殖过程中结
保持
保持
保持
保持
失去
构的完整性
入侵方式
多样
直接
昆虫媒介
不清楚
决定宿主细胞性质
对抗生素
敏感
敏感(青霉素例外)
敏感
敏感
不敏感
对干扰素
某些菌敏感
不敏感
有的敏感
有的敏感
敏感
本章小结
1. 原核生物可粗分为“三菌”和“三体”6个大类。
三菌
细菌(含古生菌) 放线菌 蓝细菌
三体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共同特点: 个体微小、 形态简单、 进化地位低, 基因组为原核状态
2. 原核生物的共同特征
细胞细小、 核的结构原始, 无核膜包裹, 细胞壁含独特的肽聚糖, 细胞内无细胞器分化。
3. 原核细胞的共同结构和特殊构造
共同结构
特殊构造
细胞壁(支原体例外) 糖被(荚膜、粘液层)
d)一些支原体能引起人类、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
猪支原体肺炎症状
应用活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或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常被支原体污 染。
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1. 概 念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
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G-原核生物
(2)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
主要以节肢动物 (虱、蜱、螨等) 为媒介,寄生在 它们的消化道表 皮细胞中,然后 通过节肢动物叮 咬和排泄物传播 给人和其他动物。
有的立克次氏体酿成严重疾病,如人类的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热、Q热等,并常 伴随着灾害、战争和饥饿,曾长期与人类的痛苦、灾难联系在一起。 防治:预防为主。
体内酶系不完全,一些必需的养料需从宿主细胞获得; 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膜疏松:可透性膜,使它们有可能容易从宿主细胞获 得大分子物质,但也决定了它们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则易死亡。
大小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其中伯氏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burneti)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一般个体:球状体:0.2-0.5 mm; 杆状体:0.3-0.5 x 0.3-2 mm;
原体 始体 or 网状体
e)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 少数致病。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国际上首先成 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 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f)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 怕低温,冷冻干燥可保藏多年。对红霉素、氯 霉素、四环素敏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胞质膜
鞭毛
细胞质
菌毛
核区
芽孢等
各种内含物等
Class is over, you are dismissed!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attention!
特征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衣 原 体
病毒
直径(μm)
0.5-0.2
0.2-0.25
0.2-0.5
0.2-0.3
<0.25
可见性
光学显微镜
光镜勉强可见 光学显微镜 光镜勉强可见
电子显微镜
过滤性
不能过滤
能过滤
不能过滤
能过滤
能过滤
革兰支氏染原色 体、阳性立或阴克性 次氏体阴、性 衣原体阴与性 细菌、阴病性 毒的比较无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一、 支原体(Mycoplasma) 1. 概 念
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
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支原体:人或动物的致病菌 类支原体(MLO):侵染植物的支原体
2. 特 性
a)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形态多变;
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 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成
始体(initial body)or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无感染力、
但具繁殖力的细胞
⑥细胞裂解后释放原体 ⑤ 始体转变成原体
① 原体攻击宿主细胞 ② 原体借吞噬侵入
④ 始体繁殖成“包涵体”
③ 原体转变成始体
b)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2-0.3 mm,能通 过细菌滤器;
c)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 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此又被称为 “能量寄生型生物”。
d)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 即存在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
原体(elementory body):具有感染力的细胞
b)个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曾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细胞型生 物。
球状体:0.2-0.25 mm,最小达0.1 mm; 丝状体:最长可达150 mm,因细胞柔软且具扭曲性,致使细胞能通过孔
径比自身小得多的过滤器。
c)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 “油煎荷包蛋” 形状;
三、衣原体(Chlamydia) 1. 概 念
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
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过去误认为“大病毒”,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更接近细菌而不同于 病毒。
在宿主细胞内观察到的 衣原体微菌落(microcolony)
2. 特 性
a)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
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也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70S核糖体 也是由30S和50S二个亚基组成)。
类立克次氏体细菌(RLB):侵染植物的立克次氏体
H.T.Ricketts 1909 年,首次发现洛杉矶斑 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 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 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2. 特 性
(1)某些性质与病毒相近
专性活细胞寄生物,除五日热(战壕热)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wolhynica) 外均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细胞壁
有坚韧的细胞壁
缺
与细菌相似 与细菌相似
无细胞结构
繁殖方式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复制
培养方法
人工培养基
人工培养基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
DNA 和 RNA
DNA 和 RNA
DNA 和 RNA
DNA 和 RNA
DNA 或 RNA
核糖体
有
有
有
有
无
大分子合成
有
有
进行
进行
只利用宿主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