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
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
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

(商
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
(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按劳分配(公有制)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
土地和管理等。


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
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
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
举措。

完善分配政策,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
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
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减轻老百
姓的经济负担。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
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
一?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提高效
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2)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
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
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
后富。

4.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
收入。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5.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