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

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

南阳农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南阳农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6月20日目录一、生物有机肥料研制背景与目的 (1)二、生物有机肥研发的指导思想 (4)三、生物有机肥的作用 (5)四.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的范围及市场前景 (7)五.发展生物有机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8)六、生产生物有机肥料工厂化现状 (9)七、新项目生物有机无机肥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 (10)八、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 (11)九、原材料消耗成本概算 (13)十成本核算 (14)十一、可行性结论 (14)十二、展望未来 (15)一、生物有机肥料研制背景与目的肥料是作物的“粮食”,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

化学肥料的应用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多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不足,各类营养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产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

化学肥料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公害。

随着我国化学肥料的迅速发展,其弊端正逐渐呈现出来,如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下降、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水污染在环境污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化肥残留致使许多农产品出口受阻等等。

因此,在我国积极发展平衡施肥。

发展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就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率;保持稳定、持续的土壤肥力,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据报道,我国农业生产中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2000年我国实际消费化肥折纯养分已达4146万吨,为世界消费量的1/2-1/3,氮肥用量是世界水平的3.8倍,近十年中化肥用量增加90%,粮食增加9.1%,我国化肥的增长率已由50年代的1:14下降为现在的1:1。

1989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提出有机农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和是自然体系协作,保证有足够数量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长期肥力及其生物活性的目的。

这一目标,也正是研制生物有机肥肥料的目的。

其次,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无机肥应被看作是营养物质循环的补充物,而不是替代物;要求氮素必须以有机形式使用,而所有氮肥包括尿素都是禁用的。

这样的标准,对目前一般高产农田还很难达到,但是对生产健康“绿色食品”农田是绝对必需的。

对于一般农用,合理施用化肥,提倡有机肥料配合使用并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实现种地养地的目的,仍然是可行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高产优质农产品和卫生健康食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农业生产中的迫切需要。

为此,我国农业部于1990年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

这次会议在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行业中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国务院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生态农业”。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中施肥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之路,而生物有机肥料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

二、生物有机研发的指导思想生物有机肥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有机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

生物有机肥是根据国际土壤微生态学原理和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而研制的。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物质组成的主体,既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又是植物元素营养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是土壤供肥、保肥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和防止土壤板结的必要成份。

微生物是土壤中活的有机体,是转化土壤肥力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

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释放、氮素固定等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

生物有机肥含有大量可供有益菌群生长繁殖的载体,能有效促进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内有益菌群的活性,这就是提高土壤肥力的科学原理。

根据上述原理,生物有机肥用于一般农田能够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又可疏松土壤,增强地力,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肥力的良性循环,比单纯用化肥更为优越。

同时,生物有机肥可以避免过量使用氮素化肥,是保证“绿色食品”丰收的肥料,是名副其实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肥料。

生物有机质研制的基本原则是以土壤有益微生物(包括固氮、解磷、解钾作用和刺激作物生长抗病功能的菌群)为核心,活性肥料源及有机、无机物质和微量元素为基质载体组成的复合生物活性有机肥料。

生物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基质和载体也可因地制宜选用不同原料。

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板结地区,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土、塘泥、河泥、禽畜粪便等为基质、高温杀菌后加入微生物菌剂,经发酵增殖后再烘干制成粉剂或颗粒肥料。

微生物肥料菌种剂是选用耐高温干燥日本酵素菌烘干制成,可长期保存。

三、生物有机肥的作用1、增进土壤肥力。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中氮气约占80%,这些氮气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事实上,每年大约有17500万吨氮气通过固氮微生物转化为氮。

生物有机无机肥料中的固氮微生物能将空气中的自由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增进了作物根际的固氮作用。

我国大部分土壤速效磷、钾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需要。

但是,我国土壤中磷、钾矿物蕴藏却十分的丰富,每公斤土壤约含磷400~1200mg,作物只能利用其中的5%,人工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大部分也被土壤固定,转化成磷酸三钙。

生物有机肥中磷细菌能够逐步分解磷灰石和磷酸三钙以及有机磷化物,释放出五氧化二磷。

同样,土壤中钾的蕴藏量也是相当高的,20㎝耕作层中每亩约含有1500~4500㎏,但决大部分存在于长石云母类原生矿物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利用,生物有机无机肥料中的钾细菌分解此类矿物并释放可溶性钾到土壤溶液中被作物所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促进作物生长。

通过微生物在土壤中作用,可以不断释放出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激素,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提高根系活动力,调节作物新陈代谢,起到增产的效果。

3、营养全面、肥效持久:生物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的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养分比较全面。

其中有机质通过微生物活动,可以不断释放出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和激素,因而肥效持久。

农作物使用此种肥料后,在肥效上速效与长效相结合、无机元素与植物激素相结合,因而比使用单一化肥的肥效更为全面而持久。

4、改良土壤结构、松土保肥。

生土熟化离不开微生物的繁殖活动。

生物有机肥中富含的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形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6、增强农作物抗病、抗旱能力。

生物菌在繁殖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各类植物生长激素,拮抗某种病原菌,达到抑制病害的目的。

生物有机肥中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可调节作物气孔的开放度,这些物质与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协同作用,能够提高作物的综合抗逆能力,从而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7、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农产品的外观、口感及色香味等,同时可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如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实验表明,使用生物有机肥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5%左右,经济作物增产25%左右。

四、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的范围及市场前景生物有机肥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可作底肥,沟施或穴施均可,施后培土、灌水。

我国是农业大国,年需求化肥约1.4亿吨,现阶段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肥料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生物有机肥具有适用各种土壤、各种作物的特点,且营养全面、肥效持久、保肥松土、消除板结、活化土壤、壮苗增产,保护生态。

同时,由于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无论是在肥效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具有优于化肥的明显优势,易被农民接受。

目前生物肥料年产销量仅150万吨,仅为化肥销量的1%,市场空间较大,随着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将日益受到重视。

专家预测生物肥料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未来的肥料行业竞争中越来越处于有利地位。

五、发展生物有机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原料的选择我国有机机肥料生产企业在原料选择上,存在二个主要问题:一是部分有机原料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有机原料及成品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

二是部分有机原料利用率不高。

我国有机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秸杆和农用生物垃圾三大类。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2、菌种选择生产微生物肥料所用菌必须是安全的。

菌种首先必须对人、动物、植物无急性、恶急性病害,其次要有一定的功效。

生物有机无机肥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紫外线杀死肥料中的微生物,有些产品不宜与化肥混用,更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我国有机无机肥料生产企业选择的微生物菌种主要包括酵母、真菌、放线菌及由它们联合培养的复合菌种。

3、发酵方法要解决发酵设备不完善、工艺不先进、生产技术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4、干燥方式生物有机肥料加工过程中,主要存在有机肥料中水中含量不易控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机肥料产品普遍存在含水量偏高,不利于产品的造粒。

如果采用常规的干燥技术,就会增加生产成本、影响成品的价格。

有机肥料产品又要求有一定的水分,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需要寻求能耗较少的工艺,降低成品的水分含量。

六、生产有机肥料工厂化现状:1、区域分布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区域分布受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生产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大区域:一是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广东、江苏、福建和浙江等,这些地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优惠的政策作保障,或具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持,或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作引导。

二是有机肥料资源丰富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厂附近、城郊附近和特殊有机资源地区等。

2.生产规模2010年全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近500家,有机肥料产品500多个,其中有机肥料类294个,占总数的58%;精制有机肥料156个,占31%;生物有机肥料56个,占11%。

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必将推动生物有机肥料的发展。

从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设计生产能力来看,主要以中型(2~3万吨)规模为主,但从实际生产能力看,受到生产技术、市场应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基本以小型(1~2万吨)和普及型(1万吨以下)为主。

3、生产技术我国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原料主要包括畜禽粪便、污泥、秸杆、草炭等几十种。

有机原料配比主要考虑原料种类、发酵方法、发酵微生物和发酵设备等关键因素控制四项指标:即原料中有机质含量m(c)/m(N)、PH值水分等。

一般物料有机质基本保证在50%~70%,m(c)/m(N)比最初保持在30~35,腐熟后达到15~20;PH值保持在6~8之间;水分控制ω(H2O)在30%~50%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