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第二章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护理常规第四节妇科护理常规第四章五官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及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T、P、R、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1 2、5、6、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舌质、舌苔、脉象做好辨证施护,并做好记录。
准备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定时翻身,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节一级护理(一)指征1、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高热、昏迷、肝、肾功能衰竭者。
(二)护理常规1、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并做好周密细致地各项生活护理。
2、注意观察病人心理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辨证护理计划,书写护理病历。
4、视病情变化随时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及舌质、舌苔、脉象变化,定时测量T、P、R、BP,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并做好记录。
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一)指征1、病人急性期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仍需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常规1、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可在床上或室内活动。
21、4、5、每2次,68、超高热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9、注意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出现惊厥应及时处置,出大汗时应防止虚脱。
第二节惊厥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
3、做好心理护理,减少诱发因素和刺激。
4、惊厥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5、必要时用开口器、压舌板缠纱布垫于上、下磨牙间,防止舌咬伤。
6、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7、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8、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惊厥药物。
9、做好安全防护,加床挡,抽搐时肢体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和外伤。
10、昏迷病人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11、依据原发病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第三节休克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相应氧疗。
4、建立适当数量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畅,使用升压药者注意输液处皮肤情况。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重症监护记录。
6、留置尿管,监测尿量。
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7、必要时,做好血液动力学监测。
8、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6、第一节中暑护理常规1、置病人于室温22~25℃阴凉通风房间,解开衣服,准确测量体温。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
备好4℃葡萄糖盐水、冬眠合剂等抢救用药。
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冷水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体温降至38℃时停止物理降温。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尿量及出汗情况。
6、日射病病人头部放置冰袋或使用冰冒。
7、昏迷病人或接受冬眠治疗者,注意保持皮肤干燥、翻身,预防褥疮。
8、躁动病人,病床加床挡或使用约束带,保证安全。
第二节触电护理常规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强心药等。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地供氧。
3、心电监护者至少连续观察24小时,便于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4、局部创面严格消毒,无菌包扎。
注意受伤部位血运,肢体的颜色、皮温及气味。
5、留置尿管者,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6、加强复苏后生命体征监测,对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7、躁动时使用约束带、加床挡。
8、注意做好解释,消除家属和病人的恐惧。
第三节中毒护理常规1、详细询问病人及陪同人员,毒物种类、剂量、中毒的途径及时间。
2、休克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咽部、鼻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3、甲缝,4、6、次。
7、8、9、10、1、第一节全麻护理常规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专人护理至清醒。
2、给予氧气吸入。
3、每15~30分钟测BP、P、R1次,并记录至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4、随时准备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保暖及防止意外发生。
6、评估并及时解决出现的护理问题。
第二节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对麻醉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予以解决。
2、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3、去枕平卧6小时,并随时观察麻醉恢复情况。
4、协助并指导病人排尿。
第三节低温麻醉护理常规1、执行全麻护理常规。
2、每小时测体温1次,至体温恢复正常。
3、做好一切急救准备。
第二部分专科护理常规第三章妇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生理产科护理常规一、阴道分娩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5、(二)1、2、①②③④3①②③④4①②③④观察缝合伤口、水肿、渗血情况。
⑤认真观察生命体征(T、P、R、BP),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按揉子宫,如子宫收缩不良,遵医嘱用药。
⑥产后观察2小时,子宫收缩好,伤口无渗血、渗液、生命体征正常后,回病房。
(三)产后护理常规1、按整体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2、观察子宫收缩及出血量,超过6小时不能自行排尿,应报告医生给予治疗。
3、饮食指导。
4、母婴同室,应指导协助产妇早开母乳喂养,对不能母婴同室的产妇,指导正确挤奶方法。
5、每日会阴冲洗2次,有侧切伤口者,大便后进行擦洗,注意恶露性质,发现异常,报告医生。
6、协助产妇做好乳房护理,及时发现、并护理乳头皲裂、乳胀。
7、产后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治疗。
8、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洗澡、抚触、喂养)。
第二节病理产科护理常规一、剖腹产术后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记录回病房时间。
注意T、P、R、BP变化。
3、按麻醉方式采取卧位。
病人清醒后半小时,要进行母婴肌肤接触早开奶。
4、保留尿管24小时长期开放,注意尿量及颜色。
5、保留尿管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停尿管后,进行会阴冲洗。
6、给予流质免奶,排气后改为半流质,排便后改为普食。
7、观察手术伤口、子宫收缩、阴道出血等情况。
8、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
二、123456789三、12345678910、11、四、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病情、出血时间、出血量、出血次数、贫血程度及有无休克等情况。
3、合血及血常规检查。
阴道检查时做好输血准备。
4、严密观察宫缩、胎位及胎心、阴道有无出血情况。
5、禁止肛查和灌肠。
6、密切观察皮肤颜色,按时测量T、P、R。
7、保持外阴清洁,并垫以消毒会阴垫。
8、注意观察血压,做好记录。
9、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急救药品及用品的准备。
五、胎盘早剥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病情,有无妊高征病史、外伤史,胎动加剧或消失,腹痛发作等情况。
3、破膜后,要用腹带包裹腹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脉搏、产程进展、宫底有无升高及出血,宫壁软硬程度、胎心音等。
5、遵医嘱化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合血、备皮、导尿、做尿常规检查。
6、及时终止妊娠,做好抢救新生儿准备。
7、禁止灌肠。
六、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3、取半卧位,保证休息和睡眠。
4、遵医嘱给少食多餐、低盐或无盐饮食。
5678910、11、七、123456789八、123456道通畅。
7、遵医嘱放置尿管。
第三节新生儿护理常规一、新生儿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Apgar 评分)。
2、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
3、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沐浴后肛温。
4、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每日测体温2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4小时测1次。
婴儿抚触每日2次。
6、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
7、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
二、巨大儿护理常规1、除按新生儿护理常规外,出生后半小时至2小时开始喂10%糖水。
2、严密观察有无低血糖症,如嗜睡、震颤、呼吸暂停、多汗、苍白、体温不升、纳差、惊厥、反应差。
3、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锁骨骨折等并发症。
4、每4小时测体温1次。
第四节妇科护理常规一、子宫肌瘤护理常规(一)执行一般护理常规121234567二、1234567三、123、术前3—5天行坐浴和肥皂水阴道灌洗。
(三)手术后护理常规1、执行子宫肌瘤术后护理常规。
2、保持会阴部清洁,遵医嘱给予止泻剂直至伤口拆线,拆线前遵医嘱给予油剂或缓泻剂。
3、会阴拆线后停尿管,试排尿,不能排尿者,遵医嘱保留尿管定时开放。
4、恢复膀胱功能,测残留尿在50ml以下者为正常。
5、术后卧床,逐渐恢复运动量,应避免增加腹压。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一、高热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证型随时调节病房温湿度。
3、按中医证型采取降温措施,每4小时测体温1次,特殊情况遵医嘱并注意观察汗出情况。
4、注意观察体温有无骤降及虚脱表现,若出现上述情况,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5、多饮水,宜温服。
注意口腔护理。
6、保持大便通畅。
卫分证、气分证可遵医嘱浓煎中药,冷却后保留灌肠。
7、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特殊情况遵医嘱,服药后,多饮热开水,以助汗出。
二、神昏护理常规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病人安置在监护室,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气息急促者吸氧。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舌脉三、厥脱护理常规四、眩晕护理常规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