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给教学带来的哪些新问题-如何应对

互联网给教学带来的哪些新问题-如何应对

网络给教学带来哪些新问题,如何应对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在网络教学中,课堂教学将有多媒体参与,学生学习以PC为主,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家庭作业以电子文件为主。

这种学习方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如重视接受信息,轻视实践活动;重视智商培养,轻视情商培养;重视智力活动,轻视体力活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轻视传统文化遗产等等。

现在的孩子往往抱怨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未来学生的生活终日面对着冰冷枯燥的计算机,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交往会更少,生活会更孤独,不利于天真浪漫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习惯于使用网络的人热衷于现代科学技术,我国是文明古国,而国画、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却被年轻一代所抛弃。

迷恋于网络的人往往也会轻视体力劳动,而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

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减少了课外活动和户外活动,对传统的一切东西不屑一顾,不会拼音不会写字,而且现在的学生许多已出现孤独、冷漠、感情贫乏、性格孤僻的病态症状,这些都是迫切需要人们引起重视的问题。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地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不看文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网络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挥网络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理论界和教学第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目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当进行学习环境( )的设计即LED ,应设计比较宽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1.网络教学环境应注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性人才。

由于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差别,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不受年龄、时空、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利用各种各样网络工具进行学习资源的查询,可以登录到任何一所连网学校,还可以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进行实时在线讨论交流,这些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在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上有较大提高,而且在自信心的培养、学习上的协同合作、拓展思路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但同时学生慢慢习惯用计算机打字,写字意识逐步淡化,写字技能逐步退化,更不愿意进行创造性思维。

据有关报道对英国1650名21岁的青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0%的人是文盲,有半数以上的人不会阅读手写信件,有55%的人不会做13岁儿童应该会做的算术题。

因此必须要使学生脱离这种状态,让学生从计算机中回到书本中来,进行一定量的阅读练习、写字练习和算术练习。

2.建立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网络教学内容的设置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立符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拓宽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明确的问题,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网络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也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
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1 个别化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束缚,激励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前提条件。

2 协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要善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从他人的见解中得到启发,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敢于联想,形成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提问、探讨、提示等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3 集体学习方式:让学习内容通过网络传递到学生机上,并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予以及时指导和必要的帮助,这有利于学生对创造要求的知识结构形成。

3. 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发挥教师的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

首先,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弹性化”方案。

课前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在设计中有“结构”意识,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相关网页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并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其自主创新意识。

学练内容分层,提高其创新能力。

其次,有效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最优化。

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动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引导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图、文、声、动画显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

学生在电脑前,无拘无束,兴趣浓厚,学生可根据自已的实情选择自已感兴趣或尚未明白的内容学习,这样学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活动时,教师巡视,适时指点以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组织合作交流,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网络教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

、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常教常新;课后反思,总结提高。

4.注重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交往。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人际交往分不开,学生往往会从他人获取新的信息和创意。

教育过程也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感。

网络课堂环境中的协同学习活动,学生之间不再是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连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声音、文本和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由此形成一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环境。

这种人际交往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它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一种“人机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私有化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关系减少,教师与学生交往的频度不同,兼具有不公平性,因此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更要突破封闭性,加强协同和交互,注重人际交往,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5.不断创新网络教学本身。

新一代的互联网在技术上日臻完善,但是不应该忽略的问题是,新的传播媒体可以传授新的理论,也可以强化旧的思想。

有的网络学校,运用的是新技术,推行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教育。

因此要求我们,首先要不断探索在网络教学中应采用什么形式才能真正达
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只停留在运用网络进行教学这种外在形式、而不进行内在实质性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在飞速发展,网络教学也需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网络教学这一制高点,可并不是说网络教学就是创新教育的唯一途径。

网络教学无疑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的特点是允许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其丰富的趣味性和刺激性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这种教学形式必须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上的。

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出物,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它们溶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基础教育是学习的源头,提倡终生教育也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不搞好,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

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