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

一、泰山风景名胜区产品的类型观光旅游:泰山属于山岳型旅游资源,来泰山的游客大多以观光游览为主,较经典的一条主要线路就是登山御道旅游线,该线路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线,风景秀丽,景点集中。

下起遥参亭,上至岱顶,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沿途景点: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风月无边刻石、三观庙、斗母宫、元君庙、经石峪、奉安纪念碑、柏洞、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唐摩崖、岱顶等。

此外还有三条主要的线路,西线由桃花峪坐索道至南天门再至岱顶,中线由天地广场经盘山公路至中天门,登南天门至岱顶,东线由莱芜、济南出发,由天柱胜景坊经登山石梯直接到玉皇顶。

生态旅游:泰山动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目前泰山生态旅游的主要线路是天柱峰一后石坞一桃花峪,此外,泰山周围还有药乡国家森林公园、小津口女儿茶园、上高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上庄玫瑰花卉园、宁阳白鹭保护区等可构成组合旅游产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生态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泰山的第二大旅游产品类型。

休闲旅游:泰山风景区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不仅自身是国家森林公园,周围还有祖徕山、药乡、腊山、牛山四处国家森林公园,周围环绕黄河、大汉河、东平湖为代表的河流湖泊,还有众多的泰山温泉,在扇子崖、桃花峪等地开发了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产品,受到了广大休闲旅游爱好者的欢迎,逐渐形成了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并初具规模。

民俗旅游:泰山民俗文化内容广泛,它以信仰和祭祀民俗为中心,涉及到民俗事象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以泰山石敢当为代表的山石崇拜,以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为代表的泰山神低、民间香客组成的朝山进香、以泰山庙会为代表的经济习俗、游艺竞技和泰安煎饼、泰山灵芝、泰山玉器、泰山竹龙等泰山特产和工艺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旅游者。

泰安市政府于1989年创建泰山民俗旅游区,共由5个行政村组成。

分别是郊区山口镇的油坊村、西太平村、黄前镇的黄前村,下港乡的盘坡村、彭家峪村。

开展此项活动是为了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让游客充分体验中国北方农村的民俗风情。

这条旅游线路自建立以来,迄今已接待美国老年团、美国学生夏令营等旅游团体162批2798人次,接待国内夏令营40多批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宗教旅游:泰山自古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必争之地,纷纷在泰山修建寺庙、道观、祠所,由此形成了泰山三教合流的局面,周山遍布宗教场所,并以道观居多。

这在我国宗教胜地中是较为少见的,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知名度较高的如普照寺、岱庙、碧霞祠、孔子登临处、瞻鲁石等吸引了众多教徒、宗教爱好者和研究者来参观游览。

节庆旅游:泰山风景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既有自古流传的民间集会,如天既节、浴佛节、泰山东岳庙会、范氏泰安皮影戏、腊山庙会,也有现代节庆活动,如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诗歌节、泰山民间收藏交易大会暨泰山国际奇石大展、中国泰山国际苗木花卉交易会,加上周边地区的肥城桃花节、神童山梨花节、东平水浒旅游文化节等,组成了一系列节庆旅游产品,为古老的泰山增添了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国内外旅游者,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二、泰山风景名胜区产品的构成1、核心产品(旅游资源)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五岳之长”、“五岳独尊”,因其是泰山文化的发祥地,1987年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享誉国内外。

泰山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是我国旅游资源中的瑰宝。

(1)、自然旅游资源①占据地域优势,变质岩地貌雄奇泰山为什么举世闻名?首先,从地域上看,它占据了优势。

泰山山脉位于山东省中部,沿中华民族的摇篮之水—黄河下游南岸绵延200多公里,盘踞在济南、历城、长清、泰安之间的齐鲁大地上,总面积达426平方公里。

齐鲁文化被视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泰山地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心之一。

其次,从地形上看,泰山屹立在华北大平原上,山势突兀,气势磅礴,于平野处仰视,尤为巍峨、雄浑、峻峭,有擎天捧日、拔地通天之势。

自古以来,它成为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象征。

从山峰的高度看,它的实际高度并非五岳之长,而是第三,比华山、恒山低,其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境内,也称天柱峰,海拔1525米,俗称“极顶”。

说它为五岳之长,是指其岩石形成的年代,据地质学家研究认为:泰山杂岩形成于太古代晚期,距今约25亿年,是由变质岩和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

泰山山体主要为变质岩地貌,呈节理发育,经地质构造的抬升而形成。

如岱顶、日观峰、月观峰、拱北石、瞻鲁石等高大挺拔,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雄伟,岩石裸露。

沿节理、断层处,经受千万年的风化剥蚀和流水的切割,形成奇峰、深壑、怪石。

②观赏性强,山景丽、幽、妙、奥、旷泰山的海拔高度在我国山地分类中属于中山,这种高度的山地处于平原和高山之间,不像平原那样已被人类开发,也很难看到大自然对地貌作用的魅力,又不像3500米以上的高山那样人迹罕见,很少有人文景观。

我国的五岳,都属于中山之列。

泰山的自然风光观赏性强,观赏价值高,古今中外游人以“丽、幽、妙、奥、旷”五个字来概括。

这五种景观分布在泰山不同的地段。

丽——在攀登泰山的东路(又称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盘山道沿途,从岱庙到岱宗坊是登山的起点。

这里山水相映、古刹幽深,山边有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例;有瀑布(虎山瀑布)和清溪流水;有水库和坝桥,还有吕祖殿、蓬莱阁古庙,错落有致,十分清丽。

幽——从登山之门岱宗坊沿东路至南天门,绿阴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有红石岩(红门)、石槐(卧龙槐)、石坪(经石峪)、古柏(柏洞);翻过山岭(回马岭),峰峦起伏,东有山(中溪山)、西有岭、南眺坟河;松山双峰对峙,由此经盘山道(泰山十八盘)艰难攀上南天门,回首俯视山下,仿佛身在云雾,飘飘欲仙,幽深宜人。

妙——由南天门经“天街”至极顶的一段,虽然地势平坦,但别有洞天,景色格外迷人。

这里海拔千米以上,天高云淡,空气清爽,又有很多名胜古迹,如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瞻鲁石、仙人桥、丈人峰、无字碑、五岳独尊石刻等等,尤其在极顶上可以观赏到泰山的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美妙至极。

奥——泰山之阴的后石坞,有泰山后花园的美誉。

在冰川时期形成的大峡谷中,巨石嶙峋,小道险奇,花草丰茂,松柏苍翠。

其松树饱经风霜各具姿势,展现出泰山松不屈的品格。

西麓的桃花源方圆十几里,层峦叠嶂,溪谷交汇,奇石、坚松、流泉、水光山色,奇奥无比。

旷——泰山西路下山沿途溪深、谷幽。

扇子崖岩壁峻峭,形状如扇。

黑龙潭瀑布从百丈悬崖泻下,如白练自高空垂悬。

崖下一潭,水阔潭深,令人生旷达之感。

(2)、人文旅游资源①“封禅”祭祀与历代寺庙留存着华夏社会历史的印迹泰山被称为“天下名山第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历代帝王在此封禅,奉之为与上天通接的圣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大业完成后,就曾亲临泰山封禅。

所谓封禅,是在泰山顶上祭天,让上苍承认他的德行,是为封;在泰山脚下祭地,让神州允诺他坐镇天下,是为禅,于是他可以自命为“天子”。

此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北魏太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也都曾到泰山举行过隆重的封禅大典。

泰山历代寺庙建筑遗迹,留存着华夏社会历史的印迹。

泰山南麓泰安城内的岱庙,亦名泰庙,始建于秦汉,历史悠久,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

其布局仿效古代皇城,以南北为纵轴分划东、中、西三轴,中轴为主轴,建有正阳门、配天门等殿宫。

主体建筑天既殿始建于宋代。

泰山东路登山门户岱宗坊,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清雍正九年重修,南天门建于元朝。

跨过南天门的“天街”前,则是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碧霞祠,是宋代的道观建筑,这组高山建筑仅明洪武年间重修就耗费黄金4950两。

由此可见,封建王朝对泰山崇仰是不惜重金的。

名山大川从来是道、佛两教必争之地。

泰山南麓的六朝古刹普照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供有释迎牟尼铜像。

东北麓的佛爷寺始建于北魏,佛祖与十八罗汉塑像栩栩如生。

西北麓的灵岩寺更为著名,该寺奠基于晋代,开山之祖为北魏年间的法定和尚,隋唐进入兴盛时期,当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就是到灵岩寺拜佛,后到泰山封禅的。

主体建筑千佛殿建于唐代,现存殿宇为明代重建,殿内40尊彩绘泥塑罗汉为宋代艺术珍品,寺内辟支塔创建于唐天宝年间。

泰山之顶建有玉皇庙,东有观日亭,可赏泰山日出;西有望河亭,可遥望黄河;庙中央有块极顶石,这是泰山的最高点。

其侧是“古登封台”碑,古代帝王登山祭天,就在此设立祭坛。

庙前有座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

唐代武则天也仿效此举,在陕西乾陵墓丘前立有无字碑。

泰山留有2000多年来华夏社会历史的印迹。

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山像泰山千年来受到过这么多帝王的顶礼膜拜,也没有哪一座大山的历代古迹如此丰富和完整。

泰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1987年底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既是“世界自然遗产”,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

②文人学士的称颂与民间传说展示了民族的古文化黄河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摇篮。

泰山地区地处黄河下游,远在石器时代“东夷人”就在这里创造了大坟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后来,泰山南北又成为齐鲁文化的发祥地,齐鲁文化在汉民族古代文化中具有正统性等特征。

儒家鼻祖孔子、孟子还有管子、墨子、孙子、郭衍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里,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因而泰山地区是我国古代发展中心之一。

我国历代著名的文人学士,都慕名攀登泰山。

从2000年前的孔子到汉代的司马迁、司马相如、晋代的陆机,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明清的宋镰、姚算,以及近代郭沫若等,都游过泰山,留下许多传世的诗文。

泰山的文化遗迹很多。

碧霞祠东北有唐摩崖刻石,崖高约13米、宽约5米,上刻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的《纪泰山铭》996个大字,加上额题4字,共1000字。

解放后,将碑文贴金保护,更为壮观。

斗母宫东北山谷中有著名的“经石峪”,北齐的书法家韦子深在大石坪上刻下了“金刚经”,字大50厘米,原有2500字,现有1067字,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万仙楼西北壁上有“虫二”两字,它取“风月”二字的字心而成,意为“风月无边”。

楼周围有明清碑刻60多块。

泰山脚下的灵岩寺藏有碑刻423块,其中不乏名人手迹,仅仅这些碑刻就可展示汉民族古代文化的轨迹。

泰山的民间传说更为丰富多彩。

许多景点伴有神奇的传说。

如碧霞祠,流传有道、佛两教争夺地盘的神话;丈人峰有一段民间将岳父称作“泰山”的趣闻。

这些传说表达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更增添了游人的情趣。

③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创造和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居创造一方文化,泰山地区的老百姓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本地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