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传感网络简明教程作业题

无线传感网络简明教程作业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作业题第一章2. 什么事无线传感器网络答: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定义是这样的: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它的英文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5.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节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答:由传感模块、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组成。

这里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贮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另外,电源模块负责节点供电,节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8. 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答: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和能量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和任务管理平台。

这些管理平台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中转发数据,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2. 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信号(一般指电信号)部分。

基本转换电路可以对获得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另外,基本转换电路工作时必须有辅助电源。

7.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包括哪些指标答: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包括: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稳定性、重复性、漂移、精度、分辨率(力)、迟滞。

8. 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答:传感器的灵敏度指传感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时,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即K=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 Y/ △ X=dy/dx9. 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答: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曲线(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偏离)程度。

选定拟合直线的过程,就是传感器的线性化过程。

实际曲线与它的两个端尖连线(称为理论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

取其中最大值与输出满度值之比作为评价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的指标。

式中e L为线性度(非线性误差),^L max为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差值,y fs为满量程输出值。

第三章1.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传输介质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无线通信的介质包括电磁波和声波。

电磁波是最主要的无线通信介质,而声波一般仅用于水下的无线通信。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毫米波和光波等,其中无线电波在无线网络中使用最广泛。

无线电波是容易产生,可以传播很远,可以穿过建筑物,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室内或室外的无线通信。

无线电波是全方向传播信号的,它能向任意方向发送无线信号,所以发射方和接收方的装置在位置上不必要求彳艮精确的对准。

无线电波易受发动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

5.当前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通信主要选择哪些频段答: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现有的物理层设计基本采用结构简单的调制方式,在频段选择上主要集中在433〜464MHzs 902〜928MHz和〜的ISM波段。

7. 设计基于竞争的MACB议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基于竞争的MACfe议采用按需使用信道的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当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通过竞争方式使用无线信道,如果发送的数据产生了碰撞,就按照某种策略重发数据,直到数据发送成功或放弃发送。

8. 试写(画)出CSMA/CA勺基本访问机制,并说明随机退避时间的计算方法。

答:所谓的CSMA/CAM制是指在信号传输之前,发射机先侦听介质中是否有同信道载波,若不存在,意味着信道空闲,将直接进入数据传输状态;若存在载波,则在随机退避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测信道O这种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方案简化了实现自组织网络应用的过程。

随机退避时间按下面公式进行计算:退避时间=Random() x aSlottime其中,Random()是在竞争窗口[0 , CW内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整数;。

砒整数随机数,它的数值位于标准规定的aCWmin^ aCWma泛间;aSlottime 是一个时槽时间,包括发射启动时间、介质传播时延、检测信道的响应时间等。

11. 叙述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实现机制。

答:主要特点:a.适用该协议的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量不大 b.适用该协议的网络内部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融合以减少数据通信量 c.适用该协议的网络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信延迟d.提供的良好的扩展性,减少节点能耗。

实现机制:周期性侦听/睡眠的低占空比工作方式,控制节点尽可能处于睡眠状态来降低节点能量的消耗;邻居结点通过协商的一致性睡眠调度机制形成虚拟簇,减少借点的空闲侦听时间;通过流量自适应的侦听机制,减少消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采用带内信令来减少重传和避免侦听不必要的数据;通过消息分割和突发传递机制来减少控制消息的开销和消息的传递延迟。

12. 简述路由选择的主要功能。

答:路由选择(routing) 是指选择互连网络从源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信息的行为,并且信息至少通过一个中间节点。

路由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节点通过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它包括两个功能:①寻找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优化路径;②将数据分组沿着优化路径正确转发。

13. 无限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哪些特点答:(1)能量优先(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3)以数据为中心(4)应用相关14. 常见的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各种类型路由协议的主要特点。

答:(1)能量感知路由协议:高效利用网络能量是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一个显着特征。

为了强调高效利用能量的重要性,这里将它们划分为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能量感知的路由协议从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出发,讨论最少能量消耗和最长网络生存期等问题。

(2)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诸如环境检测、战场评估等应用中,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

在汇聚节点(查询节点)发出任务查询命令,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节点向监控中心报告采集的数据。

在这类监控和检测的应用问题中,通信流量主要是查询节点和传感器探测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探测节点的采集信息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即数据融合技术与路由协议的设计相结合。

(3)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在诸如目标跟踪的应用问题中,往往需要唤醒距离被跟踪目标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以便得到关于目标的更精确位置等相关信息。

在这类与坐标位置有关的应用问题中,通常需要知道目的节点的精确或者大致地理位置。

把节点的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不仅能够完成节点的路由选择功能,还可以降低系统专门维护路由协议的能耗。

(4) 可靠的路由协议:传感器网络的某些应用对通信的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可能在可靠性和实时性等方面有特别要求。

例如,采用视频传感器进行战场环境监测时,希望传输的视频图像能够尽可能的流畅些。

但传感器网络的无线链路稳定性一般难以保证,通信信道质量比较低,网络拓扑变化频繁,要满足用户的某些方面的服务质量指标,需要考虑可靠的路由协议设计技术。

15. 如何设计传感器网络的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答: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 , DD)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查询的路由机制。

扩散节点通过兴趣信息发出查询任务,采用洪泛方式传播兴趣信息到整个区域或部分区域内的所有传感器节点。

兴趣信息用来表示查询的任务,表达了网络用户对监测区域内感兴趣的具体内容,例如监测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数据。

在兴趣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协议将逐跳地在每个传感器节点上建立反向的从数据源到汇聚节点的数据传输梯度,传感器探测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沿着梯度方向传送给汇聚节点。

第四章1. 传感器网络实现时间同步的作用是什么答: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传感器节点通常需要彼此协作,去完成复杂的监测和感知任务。

数据融合是协作操作的典型例子,不同的节点采集的数据最终融合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结果。

其次,传感器网络的一些节能方案是利用时间同步来实现的。

2. 传感器网络常见的时间同步机制有哪些答:目前已有几种成熟的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其中RBS TINY/MINI-SYNC和TPSN被认为是三种最基本的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

RBS同步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多个节点接收同一个同步信号,然后多个收到同步信号的节点之间进行同步。

这种同步算法消除了同步信号发送一方的时间不确定性。

这种同步协议的缺点是协议开销大。

Tiny/Mini-Sync 是两种简单的轻量级时间同步机制。

TPSN时间同步协议采用层次结构,实现整个网络节点的时间同步。

3. 简述TPSN时间同步协议的设计过程。

答:TPSN协议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成层次结构,每个节点赋予一个级别,根节点赋予最高级别第0级,第i级的节点至少能够与一个第(i — 1)级的节点通信;100m 第二个阶段实现所有树节点的时间同步,第 1级节点同步到根节点,第 i 级的节点同步到第(i — 1)级的一个节点,最终所有节点都同步到根节点,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 步。

5.如何对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方法进行分类答:根据不同的依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是否依靠测量距离,分为基于测距的定位和不需要测距的定位; (2)根据部署的场合不同,分为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 (3) 根据信息收集的方式, 网络收集传感器数据称为被动定位, 节点主动发出信息, 用于定位称为主动定位。

10. 简述ToA 测距的原理。

答:ToA 机制是已知信号的传播速度,根据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节点间的距离。

ToA 测距原理的过程示例11. 举例说明TDoA 的测距过程。

答:在基于TDoA 的定位机制中,发 射节点同时发射两种不同传播速度的无 线信号,接收节点根据两种信号到达的时 间差以及这两种信号的传播速度, 计算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发射节点同时发射无线射频信号 和超声波信号,接收节点记录下这两种信 号的到达时间T1、T2,已知无线射频信 号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 c1、c2,那么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T2-T1)*S ,其中 12. 举例说明AoA 测角的过程。

答:如图所示,接受结点通过麦克风阵列,探测发射结点信号的到达方向 15.简述质心定位算法的原理及其特点。

答: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i= (xi , 标(x, y)为: --1 n X 1 n 例如,如果四边形 A BC D"的顶%件怀分血 x 4, 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这种方赵勺计篡与实现者X 1常简魅 根嫩3络白x^通性确割1目标饱点周!y 财信标y ^ 考节点,直品厂’16.举例说明DV-Hop 算法的定位实现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