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2020年六月目录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 3 (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3)(二)酸雨监测 (4)(三)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 (5)(四)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 (6)(五)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7)(六)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8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 10 (七)地表水水质监测 (10)(八)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11)(九)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 (13)(十)水功能区专项监测 (15)(十一)市(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及考核断面监测 (16)(十二)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 (17)(十三)重点湖泊水质监测 (18)三、土壤环境监测................................................ ..20 (十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20)四、生态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 ..22 (十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22)(十六)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23)(十七)农田灌溉水质监测 (25)(十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 (25)(十九)声环境质量监测 (26)(二十)应急监测 (28)五、污染源监测 (29)(二十一)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 (29)(二十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 (30)(二十三)入河排污口监测 (31)(二十四)长江入河排污口汇入断面监测 (32)(二十五)黑臭水体监测 (33)(二十六)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 (34)六、其它监测 (35)(二十七)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35)(二十八)环境监测网外部质量监督与核查 (35)(二十九)实验室能力考核和检查 (37)七、环境监测质量核查与核查 (38)(三十)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 (38)(三十一)其他环境质量报告 (38)一、环境质量监测(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1.监测范围:(1)国控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济民医院、科创中心、四水厂、监测站;(2)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无为市、**县、南**县、**县、**区。
(3)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74个市控站。
2.监测项目:国控、省控站:SO2、NO-NO2-NO X、PM10、PM2.5、CO、O3、气象五参数(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
国控点增测能见度。
市控站:PM10\PM2.5\SO2\NO X(**区7个、**区10个、**县4个、**县18个、经开区2个、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1个、**区2个、大桥开发区1个)、PM10\PM2.5\O3\NO X(**县5个、**区10个)、PM10\PM2.5\SO2\CO(南**县、**县3个)、PM10\PM2.5\CO\O3(**县2个、**区2个)。
3.监测时间: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
4.工作方式:国控、省控站: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日常运维。
各市(县、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继续做好国控城市站点、省控县(区)站点的站房用地、站房建设或租赁、安全保障、电力供应、网络通讯和出入站房等日常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保障工作。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做好站点数据实时监控、数据审核(前一日的小时数据,2天后数据入库不得修改)等工作。
市控站: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日常运维。
各镇(街道)负责站房用地、站房建设和维护(房顶渗漏,防雷设施、栅栏等附属设施维修)、电力供应、网络通讯(含设备运行产生的电费和网络通讯费)、安全保障、人员出入站房等正常稳定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保障工作。
5.数据报送国控、省控自动站数据以VPN方式实时报送数据。
市控自动站数据传输到**市生态环境局数据平台。
6.评价方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环办监测〔2018〕19号)评价6项污染物。
依据《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补充规定》(环办监测〔2016〕120号)及相关补充文件要求对受沙尘天气影响进行审核及扣除工作,并作为评价、考核和排名依据。
(二)酸雨监测1.监测范围:监测站、气象台和藉山蔬菜大队。
2、监测指标:pH、电导率、降水量及硫酸根、硝酸根、氟、氯、铵、钙、镁、钠、钾9种离子浓度。
3.监测时间:逢雨必测,每天上午9:00 到第二天上午9:00 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4.工作方式:酸雨监测为地方事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开展监测并按要求完成数据报送。
5.质量保证:执行《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
6.数据报送:每月5日前通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系统报送上月监测数据,12月底前报送全年监测数据。
(三)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1.监测范围:**市设一个监测点。
2.监测项目:必测:PM2.5质量浓度;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包括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氟离子、氯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PM2.5中的无机元素,包括钒、铁、锌、镉、铬、钴、砷、铝、锡、锰、镍、硒、硅、钛、钡、铜、铅、钙、镁、钠、硫、氯、钾、锑等24种元素;PM2.5中的元素碳、有机碳。
3.监测频次和时间:全年所有点位监测频次为1次/3天。
如遇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发生重污染的城市须加密为1次/天。
4.工作方式:颗粒物组分网监测为地方监测事权,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PM2.5手工采样及样品运送等工作,每采样2次送样1次,采集完未能及时分析的样品需冷藏。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工作调度、数据报送、报告编写等工作,并负责滤膜的统一购买、统一称重。
5.数据报送:每月15日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将上月数据报送至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电子版请报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综合室邮箱:(******)。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汇总后于每月20日前向总站报送上月监测结果。
重污染或重大活动保障期间,按具体的时间要求进行数据报送。
6.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各地市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总站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质控监督检查,对采样和分析测试等环节进行不定期质控检查。
(四)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1.监测范围:**区(四水厂降尘监测点)、**区(**区降尘监测点)、**区(**区降尘监测点、雕塑公园降尘监测点)、经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降尘监测点)、**区(**区降尘监测点)、**县(**县降尘监测点)、南**县(南**县降尘监测点)、**县(**县降尘监测点)、无为市(无为市降尘监测点)2.监测项目:环境空气降尘量。
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次采样周期30d±2d。
4.工作方式;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监测工作。
5.数据报送:每月10日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系统报送上月监测数据。
6.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按照生态环境部《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方案》(环办监测函[2018]1519号)开展质控工作。
(五)环境空气质量预报1.预报范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开展本辖区内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开展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结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下发(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和安徽省环境气象中心联合预报结果)的预报初级产品,进行人工订正,形成统一预报结论,按时向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报预报结果并及时发布预报信息。
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级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
2.预报内容未来7天城市空气质量级别范围、AQI范围、首要污染物和PM2.5浓度预测。
3.预报发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每日12:00前,在安徽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上报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4.预报会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配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适时开展重污染过程、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等预报联合会商,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供预报技术支持。
5.预报评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每月开展城市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预报效果评估,并于每月2日前将预报评估结果发送至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预报中心邮箱:(******)。
(六)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1.监测项目**市的监测项目为非甲烷总烃(NMHC)、57 种非甲烷烃(PAMS 物质)和13 种醛酮类 VOCs 组分指标监测。
2.点位布设要求**市设1个监测点位。
3.监测时间和频次VOCs手工监测时间、频次具体要求如下: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手工监测采样时间和频次一览表4. VOCs成分和监测方法VOCs组分具体成分参见《关于印发<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的通知》(监测函〔2019〕11号)附件3,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VOCs组分指标监测方法参照上述通知(监测函〔2019〕11号)附件4。
5.工作方式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NMHC)和VOCs监测为地方事权,**市生态环境局承担手工监测数据审核、报告编写及数据报送工作。
6.数据联网及报送**市生态环境局按照《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点位信息登记表》格式(见附表2),汇总本辖区内非甲烷总烃(NMHC)和VOCs组分指标手工监测站点相关信息,并于2月20日前报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每月5号前将所有点位上月审核后的监测数据报表、分析报告、质控报告报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每月10日前通过总站数据业务平台上传。
数据报表要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上月所有手工及在线数据终审,还需上报气象参数等监测数据结果。
分析报告要求:每月上报的数据分析报告应包含对各类VOCs浓度水平,时间变化,化学组成,O3生成潜势的分析,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可开展O3敏感性分析和VOCs来源解析。
质控报告要求:应包含校准曲线、检出限、连续校准、实验室空白、运输空白、平行样等质控结果和标气证书等内容。
依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皖环函【2019】914号)要求,臭氧为达标城市至少建成一套VOCs组分自动监测系统的要求,2020年,**市将新建一套VOCs组分自动监测系统。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七)地表水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长江:桂花桥、弋矶山、四褐山、东西梁山;青弋江:海南渡、宝塔根;漳河:澛港桥、南陵繁昌交界;黄浒河:荻港;裕溪河:三汊河、裕溪口;西河:杨柳村、西河入裕溪河口;青山河:三里埂、当涂查湾;七星河:乔木;2.监测指标(1)现场监测项目:河流断面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和电导率、浊度,湖库点位增测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