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威海市千山路小学五年级级部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独立思考。
2. 明白学会独立思考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遇事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活动重难点:1. 如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表述独立思考的意义。
2. 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1.分工合作,做好各准备工作,布置活动场地。
2.以小组为单位,对于此次活动的话题进行提前交流。
3.同学们搜集有关此次活动的资料。
活动过程:(一)导言1. 讲述一段《猴子与香蕉》的小故事。
曾经有科学教做过这样一个实验,5只猴子关在笼子里,只要一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接着用一只新猴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猴一拿香蕉就被4只老猴痛打一顿,一直把5只猴子换完,猴子们都不敢动香蕉;开始时的猴子这样做是害怕连坐、是有道理的,但后来条件改变了,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新猴子们不会受到连坐的惩罚了、却守着老制度不变,不去探寻为什么不可以动香蕉,仍然痛打动香蕉的猴子。
2. 故事中的两个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了解到什么。
(二)疑问:1. 故事中猴子的做法是属于独立思考吗?2. 独立思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与特征呢?(三)讨论:1. 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上边的故事和疑问,总结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算作是独立思考,总结完毕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
(四)辩论辩论题目:做作业时,小明遇到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这时小明脑袋里有两种想法,第一种想法是:等到明天数学老师讲解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二种想法是:我要先自己思考一下,肯定是我学过的知识,只要我多尝试几种方法肯定是能算出来的。
正方:小明应该自己尝试解出来。
反方:小明应该等到老师讲解以后再做。
辩论规则:每方选取5名代表,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并反驳对方观点,辩论时间为10分钟,辩论时间结束后,每方派一名代表做最后陈述,陈述自己一方的观点,最后由老师做总述,结束这场小型辩论会。
(五)总结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对自己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是有很大好处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我们可以通过每次独立的完成作业,独立的克服生活中的难题,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逐渐的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5.1班:通过此次班会,学生认识到了什么叫做独立思考,并且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5.2班:通过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学生了解到了一些有关辩论赛的规则和知识,并且通过辩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独立思考的意义。
5.3班:同学们积极的讨论和相互交流,认识到了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总结清楚了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
篇二:主题班会思考主题班会实效性的思考现在高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他们远离父母和家庭,独立生存的能力不强,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是鞭长莫及。
有的学生父母为了筹备学生书学费,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家长对子女的在校情况不了解,无法管教。
即便是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孩子,由于年龄差距,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孩子遇到问题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是责骂就是长期唠叨,造成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孩子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厌学现象。
这些问题反映了现在的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要么教育手段粗暴,要么过度溺爱,不教也不管。
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孩子送到学校里家长就没有事情了,他们负担轻了,一旦孩子犯错就怪罪于学校和老师,因为家长认为老师没有教育好他们的子女。
甚至有家长希望学生不放假,天天把孩子关在学校,家长才放心和安心,要不然家长感觉到头疼,不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
社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转给学校,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肩上。
教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位学生一天24小时的跟踪了解。
主题班会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主题班会这个平台,实现班主任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针对近期班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言行举止,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开主题班会看似简单,但是要把它开出效果就不简单了。
很多人把主题班会理解为批斗大会,教师讲,学生听,实际上这种主题班会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内容,开和不开都一样,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没有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的办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主题班会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
也就是说,教师是总导演,学生是演员,整节课应该由学生来表演。
平时班会课都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满堂灌,学生从头到尾听,听得想睡觉。
学生没有参与,甚至有学生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教师讲的与自己无关,听不听都一样,这种班会是完成任务,没有意义。
在班会课上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就得把主动权和话语权给交学生,班主任不能包办,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不是由几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看,表演完了,班会就结束了。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在整节班会课中,从选题、组织、设计,收集资料,学生分组,活动分工,必须是全员参与,参与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班会课上,人人有体会,各个都发言,班会课气氛活跃,内容丰富,使学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觉悟和认识。
课堂欢快学生又能学到东西,这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班会课。
二、班会具有针对性每次开主题班会必然有针对性,如学生抽烟、迟到、早恋、夜不归宿等行为。
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就开不好主题班会。
针对性的题材就在学生身边,题材要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空谈。
主题不能过多,抓住一个主题深入挖掘,达到一定的深度,提高学生认识,不能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样达不到效果。
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现象,组织学生对早恋现象对学习的危害收集资料,讨论发言。
也可以展开辩论,班会开展越深入,学生对早恋的认识越深,事实大于雄辩。
学生自己能够认识的问题比教师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针对学生早恋,班主任让学生唱了一首歌李琛的《窗外》,然后班主任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想一想你的美丽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开。
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会一次次默默走开?学生说因为她美丽自己的平凡,自己配不上她。
所以现在能不能谈恋爱呢?学生思考。
为什么等到荣归故里的时候才能找她呢?学生说那时候自己有能力了,自己能够独立生存了,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班主任继续引导说现在谈恋爱为时过早,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学生说现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要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不能陈旧,要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主题班会才能引起学生共鸣。
形式不能局限于学生讨论发言,可以有演讲、小品、朗诵、快板、唱歌、游戏、辩论等方式进行。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这样更形象、生动。
主题班会可以是主持人提问同学们回答,也可以是同学提问主持人回答,或者是同学提问其他同学回答,把主题班会讨论引向高潮,达到引人入胜的目标。
四、教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主题班会避免不了有表扬,有批评,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不能把主题班会开成批斗大会。
在班会上,对学习努力,成绩进步大,在班上各方面表现好以及对班集体做出贡献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力争做到更加优秀。
对班上违纪和做得不够好的同学,不能作为反面教材点名批评,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反而没有达到开主题班会的目的。
主题班会开展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教育的效果。
主题班会的开展,有利于培养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当然,管好一个班级,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才行。
同时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观念,富于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篇三:换位思考主题班会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一、活动目标:(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活动重点: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律己宽人的优秀人格。
三、活动过程: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
那么,产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律己宽人呢?这就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
“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导入:主持人:首先我们探讨一下看问题角度的问题。
大家都认识杨桃吗?那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去是不是不一样?它侧面是呈椭圆形,而它的正面则呈五角星形。
所以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我们不能只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应该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全面地分析原因,认识到别人的难处,消除矛盾,化解隔阂。
(二)小品剧表演:主持人:下面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矛盾。
1.“课间”主要剧情:课间同学甲正在睡觉,这时其同桌学生乙从外面气冲冲地回来,回到座位,将书本狠狠地一摔,借以出气,却惊醒了学生甲。
于是两人发生争执,甲指责乙影响别人休息,乙本已愤怒,更加火上浇油,心情更加糟糕。
两人互不相让?? 2.“课堂上”主要剧情:上课铃声已响多时,班级仍然乱哄哄一片。
年轻和蔼的女教师走上讲台,用微弱的声音,勉强维持了秩序。
可是没过多久,同学们又像菜市场一样,说话的说话,吃东西的吃东西,还有照镜子的,睡觉的,简直不像样,女教师十分生气,便停止讲课??。
3.“在家里”主要剧情:一名同学放学后,便坐在电视机旁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一会儿,妈妈下班回来了,非常劳累,而这名同学嚷着要吃水果,要妈妈洗水果,妈妈端来果盘,学生又缠着要买新衣服,妈妈不耐烦地说了她几句??。
4.“路上”某同学起床晚了,因为怕迟到,便快步飞车,路上不管不顾。
迎面走来一位女士手提水果,结果两人撞在了一起,水果撒了满地,而这位同学却甩下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呀!”,便继续飞奔。
(三)讨论分析:主持人:同学们,看完了几个小品后,是否觉得这些事情也经常发生在你的身边呢?请思考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小品剧“1”中两者是否都有错误?如果一方退步是否会有所缓和呢?2.小品剧“2”中,如果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会怎样想呢?3.小品剧“3”中,孩子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呢?4.小品剧“4”中,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做呢?【全班可分小组进行讨论,各组针对剧情,每组分析一个小品剧,由代表最后发言】(四)互换位置由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互换角度,进行表演,并做出正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