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患者症状群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症状群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1 年 Dodd 等 [6]将 症 状 群 定 义 为 同 时 出 现 的 3 个 或 3 个以上的症状,彼此相互联系,且症状群内的症状不需相 同的病因,但他没有进一步研究相互联系的类型和强度,以 及 共 同 出 现 持 续 的 时 间 。 之 后 ,Kim 等[7]将 症 状 群 重 新 定 义 为“2 个或 2 个以上的相互联系且同时出现的症状,可以揭 示隐含的症状的多少; 症状群由稳定的症状组成, 相对独 立于其他的症状群; 同一集群内症状间相关性比不同集群 内的症状强; 同一集群内的症状可能或可能不存在相同的 病 因 ”。 Miaskowski 等[8]认 为 症 状 通 过 共 同 的 机 制 或 者 病 因 彼此联系。 总之,症状群的概念尚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症状 群定义中的元素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 包括不同诊断的肿 瘤患者、疾病不同阶段、不同肿瘤治疗方式等;同时,可以
C MY K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4 年 第 30 卷 第 7 期
等 [18]对 肿 瘤 患 者 的 研 究 发 现 , 相 比 预 编 的 自 动 化 电 话 症 状 管理, 由培训护士通过电话提供量身定制的认知行为策略 更能有效降低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疼痛、脱 发症状。 3.2 减 压 疗 法 Lengacher 等 [19]在 对 乳 腺 癌 的 研 究 中 发 现 减压疗法(身体-心理、放松、冥想等)可明显降低胃肠道症 状群(恶心、呕吐、厌食、口干、气短和麻木)、认知 / 心理症 状群(痛苦、悲伤、回忆和痛苦)、疲劳集群(疲劳、睡眠和嗜 睡 ),可 适 度 降 低 疲 乏 和 睡 眠 障 碍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 对 症 状 干 扰 生 活 的 很 多 方 面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 。 Hoffman等 [20]对 229 例早期乳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减压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 情绪、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3.3 心 理 教 育 疗 法 Cleeland 等 [21]对 79 例 肺 癌 患 者 的 研 究中发现自动化症状监测及针对严重的症状与患者进行电 话 教 育 , 可 降 低 症 状 阈 值 事 件 ;Kroenke 等 [22]对 肿 瘤 患 者 的 研究表明集中化远程管理加上自动化症状监测可有效改善 疼 痛 和 抑 郁 。 Chan 等 [23]在 对 140 例 晚 期 肺 癌 患 者 的 研 究 中 发现,心理教育疗法可改变症状群的模式,尤其是对呼吸困 难、疲乏、焦虑和功能能力的影响。 3.4 针 灸 疗 法 Feng 等 [24]在 对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的 研 究 中 发 现, 针灸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程度, 提高睡眠质 量 ,并 有 助 于 提 高 癌 症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Lim 等[25]在 对 姑 息 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针灸疗法对多数症状的管 理有效, 其耐受性良好, 没有明显的或意想不到的副作 用。 3.5 表 达 性 写 作 疗 法 Low 等 [26]在 对 62 例 乳 癌 转 移 患 者 的研究中发现, 干预组 (表达癌症相关的情感) 与对照组 (记 录 诊 断 和 治 疗 的 事 实 ) 相 比 无 主 要 效 果 ;Mosher 等 [27]对 87 例 乳 癌 转 移 患 者 的 研 究 发 现 ,幸 福 感 、疲 乏 、睡 眠 质 量 与 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6 行 为 疗 法 Berger 等 [28]对 219 例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研 究 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个性化睡眠推广计划的行为疗 法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但癌因性疲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 计 学 意 义 ,该 学 者 还 [29] 发 现 ,1 年 后 这 些 患 者 整 体 睡 眠 质 量 得到较高提升,而客观睡眠和疲乏却无明显改变。 4 问题与展望 4.1 统 计 学 方 法 的 使 用 医 学 数 据 经 适 宜 的 统 计 学 处 理 便 于得到科学的医学结论,但目前尚无公认的研究肿瘤患者症 状群的最佳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虽已有学者尝试采用不同的 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然而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症状群 之间的关联性较小 。 [30-31]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的 应 用 似 乎 在 一 定 程 度上影响了症状群的存在及其组成。 此外,有学者认为症状 群 评 估 工 具 的 不 同 可 能 会 导 致 不 同 的 症 状 群 [32]。 这 种 现 象 促使研究人员尝试去完善统计分析方法和评估工具, 以更 好 地 开 展 肿 瘤 患 者 症 状 群 的 研 究 ;建 议 通 过 运 用 SPSS 软 件 的 多 元 回 归 统 计 分 析 或 AMOS 软 件 去 研 究 症 状 群 中 相 对 稳 定组合的不同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等, 这对临床干预研究无 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4.2 干 预 方 法 的 研 究 多 数 干 预 方 法 对 肿 瘤 患 者 症 状 群 的管理具有积极效果,如认知行为疗法、减压疗法、心理教 育疗法、针灸疗法,除表达性写作疗法和行为疗法。 阴性结 果可能与样本量、干预周期、单次干预持续时间等有关,但 更可能的是表达与癌症相关的情绪和个性化睡眠推广计划
doi:10.3969 / j.issn.1006鄄5725.2014.07.010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KJ2011A182); 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jyxm170) 作者单位:230601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朱宇,王维 利,张璟); 230601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淼) 通信作者:王维利 E鄄mail:gengwwl2004 @163.com
目前有关症状群干预模式的研究较少, 为了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和功能状态, 有必要探索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的高效干预模式,以对癌症患者的症状进行高效的管理。 3.1 认 知 行 为 疗 法 Kwekkeboom 等 [17] 在 对 肺 癌 、 前 列 腺 癌、大肠癌或妇科癌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认知行为干预可 有 效 减 低 肿 瘤 患 者 疼 痛 、 疲 乏 、 睡 眠 障 碍 症 状 群 。 Sikorskii
[22] Murray AR, Chen Q, Takahashi Y, et al. MicroRNA鄄200b downregulates oxidation resistance 1 (Oxr1) expression in the retina of type 1 diabetes model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 54( 3) : 1689-1697. (收 稿 : 2013-10-24 编 辑 :张 倩 )
C MY K
1038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14 年 第 30 卷 第 7 期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 [J]. Gene,2013, 527(2): 456-461. [19] Zhong X, Chung AC, Chen HY, et al. miR鄄21 is a key therapeutic target for renal injury in a mouse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ologia,2013,56(3):663-674. [20] Kovacs B, Lumayag S, Cowan C, et al. MicroRNAs in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streptozotocin鄄induced diabetic rats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 52(7):44进展
朱宇 王维利 张淼 张璟
据 WHO 专 家 预 测 ,2020 年 全 球 人 口 将 达 80 亿 , 癌 症 新 发 病 例 将 达 2 000 万 ,1 200 万 人 将 死 于 癌 症 , 癌 症 将 成 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 题 之 一 。 目 前 全 世 界 每 年 新 发 生 的 癌 症 患 者 约 1 000 万 ,死 于 癌 症 的 人 数 约 600 万 ~ 700 万 [1]; 我 国 的 肿 瘤 发 病 率 则 以每年 3% ~ 5%的速度在提升。 肿瘤患者常同时出现多种 身 体 和 心 理 症 状 [2],如 疼 痛 、疲 乏 、抑 郁 等 , 症 状 群 中 症 状 数量及严重程度对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状况存在消极影 响 [3]。 近 年 来 症 状 群 成 为 癌 症 患 者 症 状 研 究 和 管 理 中 兴 起 的研究热点之一, 但对肿瘤症状群及其管理的研究结果并 不统一。 本文通过对肿瘤患者症状群及其管理的研究进行 综述,以期为我国肿瘤患者症状群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1 症状群概述 1.1 症状群的基本概念 症状群的概念最早是在心理学 、 精神学中提出的, 后被引入到医学。 在医疗保健的多个领 域里广泛使用, 用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疾病 的 病 理 生 理 机 制 尚 不 明 确 时 [4]。 但 对 于 护 理 学 科 ,症 状 群 在 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中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特别是 肿 瘤 护 理 [5]。
[21] Ling S, Birnbaum Y, Nanhwan MK, et al. MicroRNA鄄 dependent cross鄄talk between VEGF and HIF1alpha in the diabetic retina [J]. Cell Signal,2013,25( 12): 2840-2847.
评估工具对癌症患者的症状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虽然目前尚缺乏专门的工具,但已有一些信效度较高的 工具。 如针对多种症状的评估工具: 埃德蒙顿症状评定量 表 [11](Edmonton Symptom Assessment System,ESAS)在 症 状 评 估 中 应 用 较 多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为 0.79,主 要 用 于 评 估 晚 期 癌 症 患 者 、接 受 姑 息 治 疗 的 癌 症 患 者 ;记 忆 症 状 评 估 量 表[12] (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 ,MSAS) 可 以 评 估 过 去 1 周内癌症患者固有或治疗期间的生理、心理、社会症状的 发 生 频 率 与 程 度 。 该 量 表 中 文 版 Cronbach′ s α 系 数 介 于 0.79 ~ 0.87 之 间 ,具 有 较 好 的 内 部 一 致 性[13];安 德 森 症 状 评 估 量 表 [14] (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 可 以 评 估一些常见癌症的相关症状的表现和影响, 目前已研制出 多个针对不同癌症的特异性模块。 中文版 MDASI鄄C[15]是衡量 中国癌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性损害的简洁评估工具, 非常适合于中国癌症患者。 此外,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共性部 分 的 一 般 量 表 ( 共 性 模 块 )FACT鄄G[16](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鄄General) 可 用 于 症 状 的 评 估 , 中 文 版 具 有 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 3 症状群的干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