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一些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
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许多中学生听力困难远远大于读写方面的困难。
其中有抛开传统的教学重视读写,忽视听说的原因,还有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原因。
语言性因素是指学生对听力技能与技巧的掌握;而非语言性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文化基础、心理状态等,听力的薄弱也影响着学生其他技能的发展。
初中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初中阶段的听力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p.格里说过:”初学者更需要天才教师的技巧。
”教师在英语的起始阶段的作用是巨大的。
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方法与能力将是初中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对学生听力培养指导的理论思考
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与理解。
它和说一起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交际行为。
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交际意义上的听力过程。
语言学研究表明: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人们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清。
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听力的提高,然后才能提高说的能力。
这一点可从儿童语言习得中看的更清楚。
儿童学习母语首先是认真地听,然后才能模仿着说。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的心理过程;它是主动的解释,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更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
这一点说明听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感知行为。
听这一过程尽管在瞬间内完成,但对连续语流(speech flow)从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听者不断地进行辨别、比较、记忆和判断。
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没有技巧、没有训练是不行的。
常见的技巧大致有:对内容情节的预估;对上下文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测;找主题的大意;抓特定的细节;推断说话人的态度等。
这些技巧在母语习得中可以自然地完成,而在外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潜移默化。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听力训练将是提高学生听力技能最有效的帮助。
三、指导学生的听力培养的方法
方法之一:克服心理因素,激发听的兴趣。
根据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一个人听力理解能力的好坏与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
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汉语的语言环境中。
初学者较难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听力教学中。
在听力训练时,学生要即刻听清、听懂稍纵即逝的录音材料,领会其深层涵义,同时还须听懂或看懂所提问题及所给的选择答案,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学生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不要简单地播放录音,不与学生交流。
因为在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会感到紧张和压抑。
容易产生厌恶甚至抵触情绪。
结果往往连最简单的词句都听不懂。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听懂一段文章,必须具备听的
动机、自信心和自然放松的状态。
如果学生处于焦虑、紧张之中就会分散注意力,从而严重干扰听的理解。
这也就是语言输入的”情感过滤”问题。
为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和蔼的态度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焦虑、厌烦等情绪。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如:教师可利用生动的图画进行单词和句子的听说教学;课堂上的对话表演活动;听录音做动作等的游戏活动。
又如:jb(ii)lesson111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的导入中,运用有情节的故事图片,并配以背景音乐进行听说活动。
此地,学生精神振奋,积极思考,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老师所发出的信息。
学生听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
美国心理学空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
方法之二:重视常规教学,强化语言基础训练。
1、课堂的潜移默化。
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首先,要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课堂英语氛围。
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
单词、词组、动词不定式等的正确发音。
教会学生有关语音知识,如:连续、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使他们达到切实掌握和熟练应用的程度。
课堂中课堂英语的运用,如,practise this dialogue.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in pairs etc;
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刚学过的单词,句式进行听说复习;又如jb (ⅱ)lesson35(find the way).给学生看地图,听录音,找路线,再用英语重复表过,视听说结合效果更好。
2、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
所谓扩大语言输入就是扩大语言的接触机会,接受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他日后形成输出能力。
这种输入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产生质的变化。
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多阅读的同时,在课内外增加听英语的机会就成了扩大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①勤朗读。
大声地朗读可以帮助提高听觉理解能力。
听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语音知识的熟练程度,语音知识的熟练程度掌握又取决于平时的练习。
一门外语的语音、语调正确、标准、流畅、熟练、抑扬顿挫、节奏的把握都离不开平时开口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掌握一些有关重音重读、失去爆破、连读、停顿和语调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听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②多背诵。
在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对一些常用的句子,精彩文章脱口而出,听力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说得出一定听得懂。
③多听录音。
努力置身于听力的环境中,多模仿,多复读,听教材中的对话、文章。
模仿句子的语音语调,体会说话人的情感。
3、课外环境的熏陶。
英语是一语言实践课,需要不断地实践.
①课余的交际。
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在课外随时随地讲英语,形成浓厚的课外英语氛围。
比如:饭后、课间、课外活动时间,让
学生尽量用学过的交际英语进行交谈,训练听说能力。
②第二课堂的实践。
第二课堂是一个极有效的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目的的指导地给予学生实践。
如:立体视听网的运用。
利用电教媒体看英语原版节目,收听英语广播等;英语小品表演;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活动角等形式的展开,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实践,帮助学生早日获得语感,提高听说效率。
方法之三:及时强化训练,提高听的能力。
1、做配套的英语听力检测题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必要措施。
初中英语新教材每单元第四课都有一项听力训练。
该项训练要随堂及时进行,以检查和提高学生的听力。
2、利用语音教室,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和点拔。
①反应要迅速。
在听力训练开始前,要快速掠读问题和选项。
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的重点。
学生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
对于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可边听边在选项的相关处作记号以便稍后再做。
②抓住主要信息。
英语听力测试,针对听力材料,常设置一些填空题或选择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抓住主要信息,排除次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捕捉那些有用的时间、数据、人名、事件等信息。
我们有时听到”well”、”eh”等类似的填充语,学生要逐渐适应这样的现象,避免它们对主要信息的干扰。
四、效果与结论
1、效果。
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听说英语的兴趣一直保持着。
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问答活动次数多,速度快。
听力练习正确率高。
同时在朗读、表达、理解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所教班级学生历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通过三年的实践,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所运用的方法基本上能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参与。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对学生其他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