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 八年级 物理(上册) 第三章 声 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教科版 八年级 物理(上册) 第三章 声 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 声(复习)一、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声音速度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 s(15℃时,V 空气=340m/s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V 固>V 液>V 气。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骨传导。

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6、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符号是dB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与距离也有关,距发声体远近、向一个方向传声(声音是否分散)也会影响响度大小。

7、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Hz )。

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

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 ,超过90dB 会损害健康;0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S>17m)。

(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V 距离=1/2S=vt12、 共鸣发生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

13、超声:人耳听声频率范围是20Hz-20000 Hz ,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 .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

利用:超声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

应用:B 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

14、次声定义: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 。

次声特点:传播时能量损失很小,能传得很远;穿透力极强,破坏力极大。

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二、练习题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9、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C.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D.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1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管饭的应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16.口技演员能够模仿许多乐器和动物的声音,主要是要模仿动物和乐器发出声音的()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频率17.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8、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19.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0、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2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2.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2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

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24.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

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者都有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2、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量是__,这说明该特征量跟发声体振动的___ ___有关。

3、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

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5、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6、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

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7.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不同。

(2)考试期间,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8、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他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引起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我们就听到了声音.9.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