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的可行性分析目的:研究分析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月2月产后SUI患者98例,按照就診ID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实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I-QOL量表)、肌纤维肌力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功能尿道长度(PVLP)、膀胱最大容量(MUCP)、尿道最大测量压(PMU)、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LSF)、Valsalva漏尿点压(VMCC)、最大尿流率(PQmax)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有效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以及机体排尿功能。
压力性尿失禁(SUI)为产后常见并发疾病之一,以腹压增高时伴有不自主尿液漏出为主要表现,尽管患者无生命危害,但对患者社交活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1]。
针对于轻、中度患者,临床以盆底肌锻炼为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案,但随着治疗周期延长,患者依从性下降,其治疗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2]。
近来文献报道指出,生物反馈电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应用便捷、不良反应少[3-4]。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月2月产后SUI患者98例,以盆底肌锻炼为对照,研究分析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月2月产后SUI患者98例,按照就诊ID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34.3±5.6)岁,体重指数(25.6±2.2)kg/m2,分娩平均次数(1.6±1.1)次。
观察组平均年龄(33.8±4.9)岁,体重指数(24.8±2.1)kg/m2,分娩平均次数(1.7±1.2)次。
納入标准:(1)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SUI诊断,且均为轻、中度SUI。
(2)所有患者精神行为正常,无严重心、肝、脑、肺、肾等重症器官系统疾病以及慢性病急性发作。
(3)经过医学伦理会批准,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基本信息采集以及院后定期复查指导。
对照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实行盆底肌锻炼:患者训练开始前先将膀胱排空,取截石位平躺于床上,下肢屈曲,以盆底肌收缩力、腹压结合的形式,注意力集中,全身放松,动作随呼吸频率变化,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松弛肛门,5~10 s/次,间隔10次,锻炼时避免腹肌、臀肌用力,锻炼持续时间约为30 min,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法国PHENIX USB 4型电刺激治疗仪,在下腹部和髂骨皮肤处设置参考电极,治疗端消毒后作为工作电极,Ⅰ类肌纤维训练频率8~30 Hz,脉宽320~720 μs;Ⅱ类肌纤维训练频率20~70 Hz,脉宽20~300 μs,5次/周;电流的大小随患者的感受而进行调试,既使患者感受不到疼痛又能使盆底肌肉强烈收缩。
1.3 评价标准1.3.1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痊愈: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无尿失禁情况发生;显效: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仅腹肌用力、腹压骤升动作下可出现尿失禁情况;有效:患者主观症状部分改善,尿失禁发生率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患者主观症状无改善,尿失禁发生情况下降<50%[5]。
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3.2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采用I-QOL量表进行评测,量表共22题,内容涉及社会障碍、心理影响和行为限制三方面。
总分100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
1.3.3 其他指标肌纤维肌力由电刺激治疗仪自行测定,尿动力学指标检测由泌尿外科专科医师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9%)显著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46,P=0.037<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总评分以及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肌纤维肌力比较治疗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PVLP、PMUC、PMU、BC、LSF、VMCC、PQmax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SUI为产后常见并发疾病之一,以阴道分娩产妇多见,当前临床共识认为其发病与“吊床假说”以及“压力传导理论”有关[7]。
经典“吊床假说”认为,盆腔内筋膜和阴道前壁共同形成“吊床”结构支持尿道,而该结构稳定性依赖于盆腔韧带以及肛提肌。
肛提肌收缩、舒张即引起尿道相应上升、下降[8]。
当分娩过程中盆底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阻滞引起膀胱-尿道排尿机制失调即可诱发SUI。
“压力传导理论”认为,盆底肌肉松弛导致近端尿道下降移位至腹腔外,腹压增高时压力传导至膀胱而非尿道,当尿道阻力低于膀胱压力时即引发SUI[9]。
SUI尽管对患者无生命危害,但在打喷嚏、大笑等腹部用力、腹压升高动作时不可避免出现尿液漏出,严重者在休息放松甚至站立时出现尿液漏出情况,对患者社交活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不利患者身心健康。
如何有效治疗以及及时预防SUI 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临床治疗SUI以生物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等保守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10]。
对于大部分非重度SUI患者,为避免手术创伤以及二次手术风险,临床医师多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
盆底肌肉锻炼指患者通过有意识收缩尿道周围横纹肌以及以提肛肌为主的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以增加排尿控制能力。
该方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发症风险较少,徐土珍等[11]对盆底肌训练早期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对SUI具有显著预防和治疗效果,可提高最大盆底肌收缩力,肌肉功能恢复优势可保持5年以上。
但何秋月等[12]在SUI患者治疗研究中认为,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受限于患者个人理解以及接受能力,同时该方法历时时间较长、缺乏专业长期指导,患者依从性较低,对患者康复信心以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国外研究学者认为,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于早期SUI患者恢复效果良好,但对于病情较长、重度病情SUI患者,其恢复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物反馈电刺激指于患者阴道内植入电极,通过施加脉冲电流刺激唤醒肌肉感受器,引起盆底肌肉被动收缩[13-14]。
计算机系统再通过电极采集盆底肌肉收缩肌电位,以模拟图像、声音等形式向患者反馈,明确正常以及异常盆底肌肉收缩,指导进行正确肌肉锻炼、恢复收缩功能。
文献[15-16]报道,在子宫切除术后SUI患者中应用生物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生物电刺激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控尿能力、膀胱顺应性以及储尿能力提升明显,患者性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孙浩罡等[17]在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Meta分析中表明,生物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改善效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SUI发生率明显降低。
本组研究以盆底肌锻炼为对照,研究分析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可行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较对照组(79.6%)提升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效果显著、可行。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以及各项尿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对患者生活质量,盆底肌收缩功能以及机体排尿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文献[18-20]报道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SUI有效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功能以及机体排尿功能。
参考文献[1]张倩倩,张敬坤,黄向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5):336-338.[2] Sangsawang B,Sangsawang N.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egnant women:a review of prevalence,pathophysiology,and treatment[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3,24(6):901-912.[3]姚秋会,徐晓阳,刘云,等.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疗法对产后妇女性生活质量的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5):31-35.[4]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7):814-816.[5]彭丽,姚叶珊,郭晶晶,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7):829-830.[6]蔡月红,赵霞,王英红,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8):4661-4664.[7]刘丽,赵霞,李淑萍,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118-1120.[8]陈军,常宝元,刚向辉,等.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訓练治疗压力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4):371-372.[9]张维宇,胡浩,王起,等.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4):655-658.[15]张洁,吴洁,李冬华,等.生物反馈在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2):118.[10]贾俊华,夏志军.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8):717-720.[11]徐土珍,孙秋华,宋丹.盆底肌训练早期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5,14(7):607-611.[12]何秋月,潘叶静,唐晔.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28):2615-2616.[13] B? K,Hilde G.Does it work in the long term?——A systematic review on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3,32(3):215-223.[14] B? K,Herbert R D.There is not yet strong evidence that exercise regimensother than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can reduc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Physiotherapy,2013,59(3):159-168.[15]张瑾,赵霞,刘丽,等.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126-3129.[16]翦薇,李南,刘娟,等.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40-42.[17]孙浩罡,顾雅娟,李文婷,等.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965-1967.[18]吴君梅.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8):1489-1491.[19]石红.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3404-3406.[20]毕晓春.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与电刺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