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副院长(415100)潘能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任务目标,作为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湖南同德职业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探索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学院内涵发展方向对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
但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学院党委、院委就此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过多次的讨论,最终统一了如下认识:1.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坚持质量优先。
教育质量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数量的递增。
我们注重每年招生不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多,每年招生2500人左右,有效避免了学生过于拥挤的现象。
2.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上,坚持软件促硬件。
办学既要重视硬件,更要看重软件。
学院硬件的提升离不开资金,但软件(如管理、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的提升不仅是靠资金,更是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几年来,我们始终注重了抓软件不放松,使学院避免了过多负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3.在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上,坚持无形变有形。
办学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凝练学院教职工团队的精神和作风。
团队的高素质和凝聚力是无形资源。
这种无形资源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
通过多年努力,我院基本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比较稳定、素质较高的教职工队伍。
4.在机遇与挑战的关系上,坚持直面挑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主动进取精神,使我院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区(2100亩),为建设成为一所规范的高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夯实内涵发展基础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些好的发展思路,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近两年来,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院出台一系列措施,概括起来是“二个六”。
一是教师“六过关”。
①学历过关,每位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学历,青年骨干教师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②教师资格证过关,每位教师必须获得大学教师资格证;③普通话过关,每位教师必须获得“二乙”普通话等级证书;④教师上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课要过关;⑤教师说自己所教的专业课要过关;⑥教师掌握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的一技之长要过关。
二是实施“六个一”工程。
1、一批教授进课堂我校引进教授19人,副教授47人。
教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超过30%。
为了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学院规定,我校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一律要进课堂上课。
2、一批高工上讲台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和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程(主要是实践课程)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娴熟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就业能力。
兼职教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已超过20%,从而有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3、一批骨干拜名师随着教授、高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各系启动了传帮带工程。
遴选30%的青年骨干教师,向本校教授或高工拜师学艺,做好传帮带工作。
4、一批教师进企业企业是教师成长的大课堂,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
我校除选送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外,各系制定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分年度实施计划,专任教师进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月。
5、一批教师驻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我校建立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子方向)》的实训基地。
在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立我校万亩油茶实验基地。
相关教学系要分期分批组织专任教师进驻这些基地,进行专业调研、专题研讨和实践,构建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前沿视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6、一批教师晋职称根据我校原有专任教师具有高校系列职称人数少的现状,近三年我校高度注重教师晋升职称的工作。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三年后,全校教师都必须具有高校系列教师职务,40%的专任教师要晋升中级职务,10%的专任教师要晋升高级职务。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常德市中职文秘专业教师培训,省教科院通过考察后,决定由我校担任培训任务。
我校生物工程系已有正副教授6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就有二人。
我校已有十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全省获奖。
近二年,我校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在省里立项的近20项,每年编写的教材达到10多本,发表或获奖论文近100篇。
教师参加全市,全省的教学比武一般都能获奖。
2009年,我校刘丽、胡华、赵芳梅等三位教师参加全省说课比赛,二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
2010年,全市举行说课比武,我校教师王红兵获一等奖;夏纯迅的创造发明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发的实用型专利证书。
2011年,全省举行说课比武,我校王红兵一人参加,获二等奖。
2009年我校周志伟老师被评为“湖南民办学校‘百佳’教师”。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保证内涵发展落到实处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将管理责任具体化,要求人人会管理,处处有人管,件件管落实。
从最细微的事件入手,将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
教学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各教学系进行量化考核。
教务处对各教学系的课表、计划与总结、查堂、教学督查、考试考核、听课、评教评学、专业课教学质量分析或评估、教师安排、教师考核、教师教学比武与技能竞赛、教师例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教研论文、教材建设、学术讲座、专业技能竞赛、学生素质竞赛、召开学生干部会议等20个方面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一个学期一次评分,总分公开,对系部工作评价有根有据。
根据量化考核得分情况,每年评选先进系部,给系主任颁发奖金1000元。
二是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教师量化考核共14项,即学历、职称、专业技能证书、任教课程难度、任教科目数、接受任务、开会签到、上交材料、出勤、备课、作业批改、上课评议、听课、教研教改、教学效果、中心工作。
年终教师岗位考核以此为依据。
三是每月对教师教案、作业批改、听课、上课,系部与教研室工作,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第二课堂等八个方面进行一次通报。
近几年,共编发教学通报20多期。
四是每月对各班学生出勤,系部考核、实训中心与阅览室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各部门评价、教学督查等六个方面进行一次综合排名。
每月班主任津贴以此为依据。
五是坚持督导。
教务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主管院长每年听课100多节。
根据教师与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查,查教师管教管导,查教师使用普通话,查学生迟到,查学生早退,查哪些学生没上课,查班主任登堂,查晚自习。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2009年我校参加冬季技能竞赛,18位选手16位选手获奖,有6位学生获二等奖,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第16位。
2010年全省组织技能抽查,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17位考生参考,合格率88.24%,优秀率41.18%,在42所参赛学校中名列第15。
2011年,全省大学生首届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省共有108名学生进入决赛,我校有6名学生进入决赛,并有5人获奖,2011年11月,我校9名师生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在只有50%的选手能获奖的情况下,我校6名师生获奖,获奖比例达67%。
在省教育厅举行的2008~2009年度学生园地栏目投稿的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大193班罗梓薪获一等奖;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大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与祖国奋进“主题征文活动中,大216班何鑫霖获一等奖。
2009年,大174班汤星参加全国统一举行的“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成绩名列全省第一,进入全国前50名,进入全省前20名的学生中我校占了10人。
2010年参加全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大赛”,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奖金3000元。
2010年10月首次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有三个项目获得前8名的成绩,在全省民办高职学校中名列第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2011年,参加全国大学生二、三维软件网络大赛,全国三维CAD团队68个,我校获奖名列第17位,获团队二等奖。
全国举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格言大赛”,我校267班卜永彬撰写的格言获一等奖(全国只设一等奖10名),我校毕业生朱德勇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年作家。
四.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促进内涵发展取得成效学院党委、院委特别注重将教育教学工作常抓不懈,明确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深化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学院下发[2006]10号文件:学分制试行办法,共八个部分30条。
我院二年制学生修满110个学分毕业,三年制学生修满170个学分毕业。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务处下发了[2010]09号文件:《实践与技能学分计算方案》,对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考证计算学分办法进行了详细、具体规定。
二是推行多证书制度为了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印发了《推行多证书的决定》,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两项以上相关职业资格证或水平等级证方可按时毕业。
近二年职业资格证培训考证每年都是7000多人次,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三是“订单式”培养我院与深圳智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对学生进行对接培训。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家长与企业反映良好,学生全部按时就业。
如参加“SMT”新技术培训的学生参加工作一个月后工资就升到2500多元。
近二年,开办的企业冠名班越来越多。
四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院始终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
如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准涉农专业人才已经开始奇缺,于是二年前,我们成立了生物工程系。
现在校内已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训基地,下设三个开发中心,即水产畜禽养殖开发中心和木本粮油开发中心(以油茶为主)和园艺苗木开发中心。
现已建立校外万亩油茶实训基地。
生物工程系现开办二个专业:园林技术、水产养殖技术。
与全省同专业相比,我校实现了四个第一,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第一,每年的投入经费第一,校内实训场地面积第一,校园实训基地面积第一。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掌握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提高应用技能的实践教学,发展个性差异的课外活动,构建了产学研用相融合,“六业”(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