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含20个制度),SC申请必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含20个制度),SC申请必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食品生产者)目录一、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二、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三、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四、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五、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六、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八、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九、不合格品与不合格事项管理制度十、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十一、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十二、仓库管理制度十三、卫生管理制度十四、食品添加剂使用及管理制度十五、留样管理制度十六、检验室管理制度十七、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十八、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十九、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二十、产品标识及追溯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健全本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厂内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销售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本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本厂的食品安全工作负首要责任。

(二)厂长1、厂长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本厂的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要求。

3、负责全厂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分析会,处理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

4、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目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5、严格行政管理,切实抓好落实安排生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指标。

(三)采购销售部1、负责本厂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日常销售工作。

组织识别顾客需求和期望,签订合同或定单。

负责与顾客沟通,妥善处理顾客意见。

2、负责对供货商的评价,制定采购计划,建立合格供货商名录,确保采购合格原材料。

3、负责制定销售计划,采取措施完成本厂销售目标。

(四)质检部1、主管本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负责组织编制食品安全管理文件。

3、负责组织计量器具、各类检测设备的周期检验,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监控和测量。

4、负责监督本厂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的情况。

5、负责编制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产品检验的规范文件并监督各项活动的实施。

6、在职权范围内组织处理不合格产品的检查、验证、纠正和预防。

7、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负监督把关责任。

(五)生产部1、负责指导生产人员作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2、负责研究制定产品配方标准。

3、负责研究制定产品工艺流程和审定工艺操作规程。

(六)生产车间1、根据采购销售部的合同或订单下达生产任务,安排组织生产。

2、指导工人按设备使用说明正确操作设备。

3、负责监督车间生产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工作。

4、负责设备的管理,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5、负责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洁。

6、负责做好生产纪录和质量记录。

(七)办公室1、全面负责工厂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对工厂行政性文件进行管理,保管及处理工厂质量记录。

3、负责工厂对外公共关系、宣传等工作,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全面负责工厂的人事管理工作。

按照工厂要求配置人力资源,满足生产和发展的要求。

5、负责组织员工的培训工作。

6、负责工厂环境的卫生管理。

(八)质检人员职责1、在厂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2、定期组织生产、维修及检验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3、对生产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对薄弱环节加强控制力度。

4、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

(九)生产人员职责。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本厂生产工艺与操作规程,并能进行熟练操作,对所在工序的产品质量负责。

2、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执行操作规程,填写好设备运行记录。

3、加强对运行中的设备检查,能处理一般性的故障。

4、有权向领导反映制约食品质量安全配置的处理意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

5、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

(十)设备维修人员职责。

1、每天对设备运行情况做系统检查,并分别做好检查记录。

2、定期组织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好易损部件的联系及储备前期工作,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人员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努力钻研业务,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及性能,熟练维修技能。

4、遵守本厂的各项管理制度。

(十一)检验员职责。

1、严格按食品执行标准逐批做好产品检验工作。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专业部门举办的培训班。

3、做好产品化验工作,及时按规定出具检验报告,并做好检验记录,对检验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按要求进行处理。

4、做好出厂产品的留样工作和留样检验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台帐。

5、做好检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和检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6、遵守本厂的各项规章制度。

(十二)仓库人员职责。

1、及时安排物品出入库,做到出入库准确无误,认真履行手续。

2、严格遵守原辅料、成品入库标准,不合格产品禁止入库。

3、建立出入库台帐。

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库存情况,以便制定当天的生产计划。

月底根据帐实情况编制当月进、出库表。

4、遵守本厂各项规章制度。

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对所采购原材料的进货验收,确保原材料能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二、范围本厂内原材料进货查验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采购的原辅材料应当进行查验,经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

(二)在进货查验原辅材料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证件、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及有关票据。

(三)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对本企业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要记录检验结果集保存检验记录。

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供货者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对原辅材料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内容包括:1、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是否标注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内容。

2、食品添加剂标签是否标注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3、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

4、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疫,是否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

5、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是否有标注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已经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

6、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供货者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采购进货。

(五)加强原辅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包装不严、破损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不得入库,并立即停止进货和使用,进行返厂或无害化处理。

(六)在进货查验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应拒绝验收,发现有假冒伪劣时,应及时报告。

(七)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原材料索证索票制度一、目的为完善原材料索证索票工作,保证原材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实现可追溯。

二、范围本厂内原材料索证索票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一)索证索票是指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向供货商索取的有关证照和票据,作为证明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可靠的凭证。

(二)索证包括索取供货商或生产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检验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相关证件应有有供货商或生产商的盖章。

索票包括索取每批次原材料的进货单据或发票,相关票据应有供货商的盖章或签名,注明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联系方式等内容。

(三)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等资料应在有效期内;检验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货单据或发票应与实际原材料批次对应,对于无相关资料或资料不齐全的原材料不得购进。

(四)所索取的凭证,应按照供货商名称或者原材料种类规范整理、建档备查,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对生产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制状态下进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生产过程(包括人员、设备、工艺操作方法、环境等)的控制及考核。

三、内容(一)管理制度1、设施和环境配置。

应配备必备生产设备、设施,并保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环境条件,确保产品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设备的控制。

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

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记录检修结果,及时排除故障,保持设备生产能力。

开机前对设备及操作台进行消毒清洁。

3、人员的控制。

操作人员必须体检合格,进入车间需洗手消毒、更衣,作业需符合公司的卫生操作规范。

4、工艺的控制。

编制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明确生产工艺过程要求,并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依据,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5、内包装的控制包装车间必须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产品包装前应对车间进行1小时以上的紫外灯消毒,包装材料进入车间使用前需先停在材料贮存间进行消毒杀菌。

车间人流、物流通道必须分开。

6、外包装的控制外包装必须按质量要求,每批按标识,并做好记录以便跟踪质量,并保持地面卫生。

7、车间监督车间主管应监督影响生产过程的各项因素,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8、质检质检员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按有关规定监测各控制点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稳定因素。

(二)考核办法每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处理由质检员负责,每月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生产、质检等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的生产检查、评定。

生产过程检查需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出厂食品质量合格,如实记录出厂食品检验合格证和质量安全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出厂前自行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具备必备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和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二)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三)每年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两次的非常规项目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