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学》习题答案一

《中央银行学》习题答案一

名词解释:
1、再贴现:是商业银行通过贴现业务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此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融通。

(P83)
2、再贷款: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P83)
3、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P127)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P128)
5、外汇管理:广义上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的货币金融当局或其他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控制和管制行为;狭义上是指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实行一定的限制。

(P287)
6、外债管理: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规、政策和技术措施实行外债结构优化的管理行为。

(P293)
7、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及进行国际支付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P92)
8、外汇储备 : 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P93)
9、正回购:是一方以一定规模债券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抵押债券的交易行为。

10、逆回购: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简答:
1、央行的职能:
基本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以政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业务对象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企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护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职责;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
种金融服务。

综合职能:
1)服务职能
2)管理职能
3)调控职能
(P9-13)
2央行的独立性的意义:
(1)中央银行是负有社会性责任的机构,它是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应具有稳定性和连贯性,不受党派和政治的干扰。

(2)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保持超然地位,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可以对政策的通货膨胀政策起制约作用。

(3)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总统可能侧重关心就业问题,经济政策重点就是通过推动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其结果是造成通货膨胀。

财政部长却关心为政策筹措廉价资金,以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所以要求市场利率维持低水平并且稳定。

中央银行为稳定币值,需要采取紧缩银根的措施,提高市场利率,以制止通货膨胀。

(4)中央银行不是一个纯政府的服务机构,而是一个社会化服务机构,因此中央银行应具有独立性。

(P34)
3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区别:
(1)商业银行开展存款业务根据的是自愿原则,而中央银行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资金来源,扩大资金运用,最终实现增加盈利的目的;中央银行吸收存款则是为了获得履行其职能手段的需要,目的是为了调控信贷规模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

(3)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和工商企业的存款;中央银行吸收存款的对象是金融机构和财政等部门。

(4)商业银行存款当事人之间是一种经济关系,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关系平等互利;中央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更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P63)
4央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的作用的关系:
(1)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银行,存款业务与流通中现金的投放有直接关系。

在中央银行负债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存款的增减可以调节现金发行数量和货币结构。

(2)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高低对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支付能力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业务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3)中央银行通过存款业务集中必要资金,在不改变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

(4)由于各种金融机构都将存款集中于中央银行,便于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资金清算。

(5)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存款机构的账户变化掌握了解和监督金融业的资金运动,监控和消除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和各种经营隐患,又可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p69)
5央行证券买卖的意义:
(1)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是调节宏观经济。

(2)配合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

(3)缓解财政收支造成的不利影响。

(4)协助政府公债的发行与管理。

(P88)
6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不同点:
(1)形成资产的流动性不同。

(2)获得收益的形式不同。

(3)对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要求不同。

(4)主动性不同。

(5)灵活性不同。

(P90)
7跨国支付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1)中央银行通过提供清算服务,掌握全社会的金融状况和资金运动趋势,有助于正确制定货币政策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2)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灵活高效的清算体系。

3)灵活高效的清算体系有助于增强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使中央银行更直接准确地进行货币操作,操作信息更快速地传递至市场的参与者,并快速反馈至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操作的效果。

4)当清算过程中支付指令的传送和支付资金的清算转移不同步产生在途资金,将增加银行货币操作的效果。

中央银行可通过提供高效率的清算服务减少在途资金。

5)中央银行在提供清算服务的同时,还往往提供透支便利,以维持清算系统的正常运作。

(P113)
8存款准备金的优缺点:
优点:(1)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一旦央行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必须按规定成比例地收缩信贷。

(2)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3)操作简便。

(4)宣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和降低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按照央行的指引去行动,从而达到央行的目的。

缺点:由于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力大,如果调整幅度没有掌握好,极易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中央银行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会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无所适从,可能会引起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上的其他问题;在商业银行拥有大量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如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幅度不大,只会使原来的超额准备金转换成法定准备金,而整个准备金总额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会使中央银行收缩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意图落空。

(P168)
9再贴现的优缺点:
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


缺点:1)调整贴现率告示效果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3)利用再贴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不能强迫商业银行贷款。

4)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弹性。

10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1)主动性和灵活性。

(2)直接性。

(3)伸缩性。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随时进行,不会影响预期,有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缺点:公开市场操作想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中央银行要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且拥有强大的、足以调控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金融市场要相当发达,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的规模;需要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否则这一工具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