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外部环境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1 职位和部门
作用一: 对内部生产或业务核心的缓冲(Buffering),也就是吸 纳和减少环境不确定性给核心模块带来的冲击和干扰。 作用二: 边界联系(Boundary-spanning),也就是通过信息交 换,将组织与外部环境中的关键要素联系起来。 “信息交换”:1 获取和整理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有关信息; 2 将组织内部信息向外部传递,从而帮助企业了 解并适应外部的环境。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专业化与整合
组织专业化和整合的程度应该与环 境的不确定程度相匹配。 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运行良好的组 织,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和整合程度; 而在较低的不确定环境中,企业的专业 化和整合程度也比较低。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4 机械式与有机式结构
伯恩斯(Tom Burns) 斯托克(G. M. Stalker)
外部环境
影响工商企业的部分美国法规
• 1970年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 • 1972年 《消费产品安全法案》 • 1972年 《平等就业机会法案》 • 1988年 《工人调整与再培训通知法案》
• 1990年 《美国残疾人法案》
• 1991年 《民权法案》 • 1993年 《家庭和医疗休假方案》
有机式结构
1.员工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工作 2.领导关系不太明确,常有变动 3.分工粗,职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修正 4.职权等级和程序规则少 5.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分散在组织之中 6.强调上下级双向的沟通及横向和斜向的沟通 7.协调和控制经常依靠相互调整和具有较大灵活性 的组织系统,如矩阵型组织
适 用 条 件
1.环境相对确定,企业以近于封闭的方式来运 作 2.任务明确且持久,决策可以程序化 3.技术相对统一而稳定 4.按常规活动且以效率为主要目标 5.企业规模相对较大
1.环境相对不确定,企业必须充分对外开放 2.任务多样化且不断变化,使用探索式决策过程 3.技术复杂而多变 4.有许多非常规活动,需要较强的创造和革新能力 5.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定 简单+不稳定=中高度不确定 性 复杂+不稳定=高度不确定
不 稳 定
1、外部因素较少且性质 比较接近; 2、因素变化频繁且无预 见性 如:时装公司、玩具制造 厂
1、外部因素较多且性质 相异; 2、因素变化频繁且无预 见性 如:电子公司、航空公司 、 电子通讯公司
简单
复杂
环境复杂程度
适应变动的环境
环境的复杂程度: 组织外部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
环境组成因素的变化程度: 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稳 定程度
环境不确定性矩阵
评估环境不确定性框架
环 境 变 化
简单+稳定=低度不确定 稳 定 1、外部因素较少且性质 比较接近; 2、因素趋于稳定,如有 变化也比较稳定 如:软饮料罐装厂、啤酒 批发商、食品加工厂 不 确 复杂+稳定=中低度不确定 1、外部因素较多且性质 差异大; 2、因素趋于稳定,如有 变化也比较缓慢 如:大学、电器制造厂、 化工公司和保险公司
组织结构的规范化程度 对职工的控制程度
企业的组织结构 机械式结构/刚性结构 Mechanical Organization 有机式结构/柔性结构 Organic Organization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机械式结构 组 织 特 征
1.任务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分 2.有正式组织及明确的领导关系 3.分工细,职责范围受严格精确限定 4.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许多程序规则 5.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中在组织 上层 6.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沟通 7.协调和控制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层级组织 ,如职能型组织
简单
复杂
环境复杂程度
影响外部资源
建立组织间联系 所有权 合同、合资 董事的增选与连锁 聘任经理人员 控制环境领域 改变领域 政治活动、规章条例 行业协会 非法活动
广告宣传与公共关系
增加职位和部门 建立关系 分化和整合 有机的管理过程和机械的管理过程 计划、预测与相应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1 职位和部门
当外部的不确定性增强时,组织中的职位和部门的 数量会增加以提高组织内部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 组织对外联系的工作量。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在2001年“911”事件 发生后,美国国会批准 设立了国土安全部,以 协调政府各个机构并构 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 从而保护美国国土安全、 加强战备和快速反应。
环境复杂性
外部环境 组织目标 经营战略
内部环境
职能设计 部门设计
岗位设计
组 织 结 构 设 计
组 织 运 行 设 计
流程设计
职权设计 绩效设计
激励设计
环境\战略\组织设计三者的关系
外部环境的定义
外部环境
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外部力量和机 构
外部环境的构成
具体环境:能直接、立即的影响组织的外部要素 一般环境: 包括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条件、 政治/法律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人口条件、技术 条件、和全球条件。
组织结构与环境的权变框图
环 境 变 化
简单+稳定=低度不确定 稳 定 1.机械性结构:规范、 集权 2.部门很少 3.无综合业务 4.业务导向 不 确 定 简单+不稳定=中高度不确定 性 复杂+不稳定=高度不确定 不 稳 定 1.机械-有机结构 2.部门少,对外联系少 3.有一些综合业务 4.计划导向 1.有机结构 2.部门多,专业化高,对 外联系多 3.有很多综合任务 4.广泛的计划和预测 复杂+稳定=中低度不确定 1.机械-有机结构 2.部门多,对外联系多 3.有一些综合业务 4.计划导向
第四章
外部环境
管理的自由决定权参数
组织设计的情景要素
组织员工的价值观、态 度、期望、能力等都会 对组织机构的设计造成 影响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管 理体制会顺序面临领导危机、 自主 危机、控制危机,促使 组织机构不断发生变化
环 境 变 化 简单 复杂
组织 机构 设计
随着技术的复杂性、生 产、加工能力等的提高, 管理跨度和集权分权等 组织管理因素将面临着 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
商务智能在我国
然而,我国的商业智能(BI)依然处于导入期,我 国企业对于商业智能(BI)的认识依然不足,在商 业智能的应用上“支离破碎”,各种信息软件之间 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表现在企业没有自己统一的 平台和工具、产品交叉、应用雷同,分析的结果甚 至可能不一致,这也掩盖了企业所需要的整体信息, 因此对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前,我国商业 智能(BI)的推广和发展,急待商业智能(BI)统 一技术标准的出现。
关于计划的误解
不准确的计划是在浪费管理者当局的时间 计划可以消除变化 计划降低灵活性 计划越多越好,越完备越好
组织提高环境应变性
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增设必要的职 位和缓冲部门;聘用外部专家或建构信息情报部门,以 收集必要的信息) 根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 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 通过组织间合作尽量减小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 度依赖性(并购、战略联盟、剥离等方式)
2建立关系
缓冲部门 边界联系角色 商务智能 情报团队
商务智能在我国
商业智能(BI),简单地说,是指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 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对企 业更有利的决策。商业智能(BI)是IT技术结合组织机构数据信息处 理管理需要逐渐演变而来的。目前在国际上,商业智能(BI)已经有 着较成熟的运用。根据数据显示,在美国,500强企业里面已经有 90%以上的企业利用企业管理和商务智能(BI)软件帮助管理者做 出决策。国外己经有很多成功实施商务智能(BI)的案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意识到需要商务智能(BI)来保 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商业智能(BI)在中国已经度过了一个从知到 行,从概念到实践的阶段。当前金融业、电信业、零售业、服务业都 在广泛地应用各种类型的商业智能(BI)工具,体验到了数据分析、 报告、挖掘的力量,在经营分析、客户选择、绩效管理、运行预警方 面得到很大的帮助。而一些新兴的企业,比如网上订书、订房等服务, 甚至以商业智能(BI)为核心形成竞争能力,组织内部运营流程,它 们正以分析型竞争者的姿态挑战行业领先者。
• 1994年 《儿童安全保护法案》
• 1996年 《商业间谍法案》 • 2000年 《全球与国家商务电子签章法案》 • 2002年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 2003年 《公平准确信用交易法案》
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环境的不确定性
管理者能够了解多少并预测到组织外部环境的 变化程度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 :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3 专业化与整合
专业化
不确定的环境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 做到专业化。这是因为,对每个环境因素的 成功反应,都需要有专门的技能和行动,这 就必然导致部门进一步专门化,分别对付各 个环境因素。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整合
部门高度专业化的一个结果是,部门间的 协调可能会十分困难。在部门间差异很大的情 况下,实现协调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此时,整 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整合(Integration),也就是部门之 间相互合作的特性,主要的做法是配备专门的 整合人员或设立整合部门,是组织结构为应对 环境不确定性而出现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对策
机械式和有机式的分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在 现实生活中,绝对的、纯粹的机械式结构或有机式 结构是不存在的,很可能是两类因素并存,而以某 种类型的特征为主,即刚性较强或柔性较强的组织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