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石比调查报告

土石比调查报告

巫山县绕城路桂花大桥至石龙坪段道路工

土石比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日期:二〇一七年八月
巫山县绕城路桂花大桥至石龙坪段道路工程
土石比调查报告
项目负责人:注册岩土工程师
报告编写人:工程师
审核人: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院长: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附图
1.调查平面图 1:2000
2.工程纵断面图 1:1000
1 前言
任务由来
2017年8月18日,******设计院受巫山县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对巫山县绕城路桂花大桥至石龙坪段道路工程场地进行土石比调查工作。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为巫山县绕城路桂花大桥至石龙坪段道路工程
(AK5+460-BK8+)在建道路及两侧边坡范围,道路全长,调查面积约125920m2。

按照业主要求本次调查对象按里程桩号分为7段:AK5+460-AK6+160、
AK6+160-AK6+860、AK6+860-AK6+941、AK6+941-BK7+000、AK7+000-BK7+590、BK7+590-BK8+280、BK8+280-BK8+。

目的任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业主了解工程的地质情况,为工程结算提供参考依据。

其主要任务如下:
(1)初步调查场地的地层岩性特征。

(2)调查了解场地土、石的方量。

(3)通过对场地岩土分类分段评价场地土层土石比。

执行的技术标准及工作依据
执行的技术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工作依据:巫山县绕城路桂花大桥至石龙坪段道路工程设计资料。

调查工作方法
我院承接该项目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工程现场。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公路沿线实地调查、利用拍照记录等手段,初步了解了场地地层岩性的分布特征,根据岩土分类建立对场土石比的划分。

本项目野外调查工作谨慎,记录准确,拍摄照片较典型,调查面积约125920m2,调查工作质量合格。

2调查工作情况
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及收集资料,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泥岩、泥灰岩,现从新到老分述于下:(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碎石土(Q4el+dl):黄褐色,由粉质粘土和泥岩、泥灰岩碎石组成。

粉质粘土较均匀,可塑,干燥,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无光泽;碎石呈棱角状,粒径约3-8cm,含量约50%-60%。

(2)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泥岩: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局部含砂质成分较重,该层分布于场区北侧AK5+460-AK6+941段,出露于挖方边坡位置。

泥灰岩:灰黄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岩体较破碎,强度中等,出露于挖方边坡位置。

场区土石比调查情况
根据业主要求及场地地质条件,将该场地划分为7段: AK5+460-AK6+160、AK6+160-AK6+860、AK6+860-AK6+941、AK6+941-BK7+000、AK7+000-BK7+590、BK7+590-BK8+280、BK8+280-BK8+,现分段评价如下:
(1)AK5+460-AK6+160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1-2m,下伏基岩为泥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4:6,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岩(Ⅲ类、软岩)。

见照片1~照片2。

照片1 照片2
(2)AK6+160-AK6+860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1-2m,下伏基岩为泥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4:6,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岩(Ⅲ类、软岩)。

见照片3~照片4。

照片3 照片4
(3)AK6+860-AK6+941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下伏基岩为泥岩、泥灰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岩(Ⅲ类、软岩)和泥灰岩(Ⅳ类、较软岩)。

见照片5~照片6。

照片5 照片6
(4)AK6+941-BK7+000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下伏基岩为泥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岩(Ⅲ类、软岩)。

见照片7~照片8。

照片7 照片8
(5)AK7+000-BK7+590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下伏基岩为泥灰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3:7,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灰岩(Ⅳ类、较软岩)。

见照片9~照片10。

照片9 照片10
(6)BK7+590-BK8+280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下伏基岩为泥灰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3:7,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灰岩(Ⅳ类、较软岩)。

见照片11~照片12。

照片11 照片12
(7)BK8+280-BK8+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土层厚度约,下伏基岩为泥灰岩。

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3:7,其中土方成分为碎石土,石方成分为泥灰岩(Ⅳ类、较软岩)。

见照片13~照片14。

照片13 照片14
综上:综合评定场地土石比为:。

3结论
结论
1.已初步查明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岩、泥灰岩。

2. AK5+460-AK6+160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4:6;AK6+160-AK6+860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4:6;AK6+860-AK6+941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AK6+941-BK7+000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AK7+000-BK7+590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3:7;BK7+590-BK8+280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3:7;BK8+280-BK8+段,土石比划定为:土:石为3:7。

3. 综合评定场地土石比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