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概论复习资料

印刷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印刷术发明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填或选)2.传统印刷有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五大要素。

各要素在印刷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原稿: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印版:用于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承印物:接受印刷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

油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质。

印刷机械:生产印刷品的机器和设备的总称。

3.原稿大致可分为实物原稿、文字原稿、图像原稿。

它们各有何特征?实物原稿:以实物为制版依据。

文字原稿:需要进行复制的文字。

图像原稿:分为绘画原稿、照相原稿、印刷品原稿、电子原稿。

4.按照印版分类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孔版印刷。

5.印刷有大众性、政治性、严肃性、机密性、工业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的特点。

6.从不同的角度对印刷分类:印刷有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两大类,间接印刷分为平版印刷、凹版印刷;直接印刷则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由于印刷品种类繁多,所以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有按照印版形式(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印刷品的色彩(单色印刷、多色印刷)、印刷品的用途(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广告印刷、钞券印刷、地图印刷、包装装潢印刷以及特种印刷)等三种。

第二章1.了解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并懂得它们各自的加合规律,区分色光加合法和色料减合法的异同。

(填)色光三原色(R、G、B)因为用红光、绿光、蓝光可以合成为其它色光,而它们中的任一颜色却不能用另外的两色光混合而成,故称红光、绿光、蓝光为三原色光。

色料三原色是青(C)、品红(M)、黄(Y)。

这三种色料是混合产生其它色料的主要成份,而这三种色料本身是独立的,即其中任何一种色料都不能由其余两种色料混合产生,并且由这三种色料可以合成成千上万种颜色,所以将C、M、Y称为色料三原色。

色光加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混合呈现一种色光的效果。

色料减色法:白光是复色光,如果让白光通过某种色料,则色料吸收白光中的部分色光,透射或反射剩余部分的色光,称之为色料减色法。

色料的颜色由透过或反射的光决定,被吸收的是其补色光。

2.何为互补色,哪些颜色互为互补色?凡是两种色光相加呈现白光时,则这两种色光成为“互补色”。

橙黄与蓝、黄与紫,亦三原色中任一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混合色互为互补色。

3.掌握彩色印刷颜色的分解原理,学会怎样对原稿进行分色。

彩色印刷颜色的分解原理是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透过特性,将原稿上的颜色分解为红、绿、蓝三路信号记录下来,根据进一步的计算、确定控制再现原稿中红、绿、蓝三原色光比例所需要的黄、品、青三种油墨的比例,输出分色胶片,再经过晒版制成印版。

4.印刷过程中利用网点来表现图文颜色时,它们有哪两种呈色方式,掌握它们各自的呈色原理。

网点套印在彩色合成时有两种情况:叠合与并列。

网点叠合成色:油墨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光线进入油墨层与光线穿过滤色片的效果相同,各色网点的叠合相当于滤色片的叠合,属于减色效应。

不过当光线投射到承印物上,还要反射回来,再反射的过程中墨层对光线还将产生二次滤色。

网点并列成色由于印刷网点很小,而且距离很近,在正常视觉距离下网点对眼睛所组成的视角小于1º,所以并列网点的呈色属于加色法呈色。

5.颜色的三属性是什么?它们分别如何定义?学会用光谱反射曲线来表示颜色的属性。

颜色的三属性是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相:颜色在不同波长彼此区分的特性,色彩最基本的特征,由刺激人眼的光谱成分决定。

明度: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明暗的特性。

饱和度: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浓淡的特性。

1.反射率(%)(nm)2.明度:曲线峰值反射率。

越高,明度越大。

反射率λ(%)(nm)3.饱和度:曲线反射峰窄,颜色饱和度高。

图反射率λ1-10不同饱和度的曲线表示(%)(nm)第三章1.何为网点?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对印刷进行加网)网点:网目调图像印品中表现图像阶调与颜色的最小单元,它起着组织颜色和阶调的作用,在印刷过程中,网点是直接传递彩色油墨的最小单元。

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a 如果用未加网的连续调底片晒版,印版上中间调部分的感光层得不到足够的光量,导致感光层硬化不足,图像建立不起来;b 凸版和平版不能通过墨层厚度的变化来体现浓淡层次的变化。

2.在印前图像处理中,加网方式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印刷图像处理中,按照加网的方法,分为AM网点和FM网点。

调幅(ATM)网点:调幅网点在空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单位面积内网点的数量不变,原稿上图像的明暗层次,依靠每个网点面积的变化,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

对应于原稿墨色深的部位印刷。

印品上网点面积大,接受的油墨最多;对应于原稿墨色浅的部位,印刷品上网点面积小,接受的油墨量少,这样便通过网点的大小反映了图像的深浅。

调频(FM)网点:利用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下形成的。

网点在空间的分布没有规律,为随机分布。

每个网点的面积保持不变,依靠改变网点密集的程度,也就是改变网点在空间分布的频率,让图像的明暗层次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

3.彩色图像复制关键的三要素?阶调层次的再现,颜色的还原,清晰度的保证。

4.了解关于阶调层次的基本术语?(什么叫做连续调、中间调、高光?)连续调:从高光到暗调有浓淡层次连续变化。

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4~6成网点)。

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1成网点)。

5.什么是网点面积覆盖率?网点覆盖面积与总之比,叫做网点覆盖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故也叫做网点百分比。

6. 调幅加网的主要加网角度是哪些?相邻网点中心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叫做网线角度。

基准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垂直线。

常用的网角度为0°,15°,45°,75°。

7. 何为网点线数?了解加网线数对印刷品再现的影响。

单位长度内,所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的数目叫做网点线数。

单位:LPI (line per inch ), Line/cm 。

加网线数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加网线数低: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较粗糙。

8. 连续调图像的分色主要有哪些方式?照相分色,电子分色机分色,桌面出版系统分色。

第四章1. 纸张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各组分的作用?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填料、胶料和色料等组成。

填料作用:填充纤维间的空隙,使纸张平滑,并增加纸张的柔韧性、同时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和白度,减少纸张的伸缩性,使其达到使用的要求。

胶料作用:填塞纸张表面的间隙,减少纸张中的毛细管作用,提高纸张的抗水性,施胶后还能起到改善纸张的光泽、强度和防止纸面起毛等作用。

即是使纸张获得抗拒流体渗透及流体在纸面扩散的能力。

色料作用:调色与增白处理;能够改变纸张的颜色。

2. 什么是定量、令重?令重如何计算?定量是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单位为g/m2,即每平方米的克重。

常用的纸张定量有50g/m2,60g/m2,70g/m2,80g/m2,100g/m2,128g/m2,150g/m2等。

定量愈大,纸张愈厚。

定量在250g/m2,以下的为纸张,达到或者超过250g/m2 则为纸板。

令重是每令纸张的总重量,单位:kg 。

1令纸为500张,每张的大小为标准规定的尺寸,即全张纸或全开纸。

)()(500/g m ⨯⨯=2纸张幅面m 定量令重kg3. 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含水量、表面强度……印刷适性的定义?平滑度:指纸张表面凹凸不平的程度,纸张最重要的印刷性能。

吸墨性:即纸张对油墨的吸收的程度。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量越多,则纸张的吸墨性越强,反之则差,吸收性能的强弱,主要是油墨中连接料的渗透的反映。

含水量:指纸样在规定的烘干温度下,烘至恒重时,所减少的质量与原纸样质量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表面强度:指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受到油墨剥离张力作用时,具有的抗掉粉、掉毛、起泡以及撕裂的性能,用纸张的拉毛速度来表示,单位是m/s 或cm/s 。

纸张的弹性和塑性:纸张在机械的作用下,由于压力不同,会发生各种变形,如敏弹性变形、滞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等。

纸张的变形取决于纸张本身的湿度、压光、压实程度。

纸张的丝缕:指纸张大多数纤维排列的方向。

一般把纤维排列方向与平版纸(以全张纸为标准)长边平行的叫纵丝缕纸张;把纤维排列方向与平版纸长边垂直的叫横丝缕纸张。

4. 油墨的主要组成成份是什么?各组分在油墨中各起怎样的作用?油墨主要由色料、连结料、填料和油墨助剂组成。

色料的作用是使油墨具有色彩,它可以分为颜料和染料两类。

连结料是油墨中的流体组成部分,在油墨中起到的作用有:A.连结作用,使色料、填料等固体物质分散在其中;B.便于施工,印刷时有利于油墨的均匀转移;C.固定作用,印刷后在物面上能干燥固着,故连结料应是一种成膜物质。

填料主要起充填作用,充填颜料部分,适当采用些填料,既可减少颜料用量,降低成本,又可调节油墨的性质,如稀稠、流动性等,也提高配方设计的灵活性。

助剂是为了提高油墨的各种印刷适性而添加的各种辅助剂。

5.油墨主要有哪些分类方式?印刷方式、承印物、干燥、油墨特性。

6.什么是油墨的触变性、屈服值、细度?并了解油墨的表面张力对印刷的影响。

触变性:指油墨受外力作用时变稀、流动性增大,静置后又恢复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能。

屈服值:使油墨开始流动所需要施加的最低作用力(最小剪切应力)。

7.了解提高塑料表面可印性的必要性。

理论认为:要在塑料薄膜上获得良好的可印性,塑料薄膜的表面张力应高于油墨的表面张力。

8.改善塑料薄膜的印刷适性主要有哪些措施?分别具有怎样的原理?措施:①降低油墨表面张力;②增加塑料薄膜表面张力、表面能。

1. 等离子体处理ⅰ.可以打开材料的长分子链,出现高能基团;ⅱ.经打击使薄膜表面出现细小的针孔,同时还可使表面杂质离解、重解。

电离时放出的臭氧有强氧化性,表面杂质被氧化而除去,使承印物表面自由能提高,从而改善印刷性能。

2. 电晕处理ⅰ.通过放电,使两极之间的氧气电离,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立即氧化塑料薄膜的表面分子,使其由非极性转化为极性,表面张力得到提高。

ⅱ.电子冲击后,使薄膜表面产生微凹密集孔穴,使塑料表面粗化,增大表面活性。

3.化学处理法:印刷前利用氧化剂对PP、PE塑料薄膜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生成羟基、羰基等极性集团,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粗化,以提高油墨与塑料薄膜的表面结合牢度。

4.光化学处理法:利用紫外线照射高聚物表面,能引起高聚物表面发生裂解、交联和氧化等化学变化,达到改善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和粘合性的目的。

5.涂层处理法:在薄膜上涂以特定的涂料,以改变其表面的吸附性能。

9.防静电处理的必要性。

薄膜印刷中的静电会给操作带来一系列难题,直接影响印品的质量。

由于静电黏连,薄膜间处于缺氧状态,会阻碍塑料表面墨层的固化过程;若遇高温、高湿环境,更易形成墨层黏连,轻则使印墨移染,增加印刷、分切、整理等工序的难度,重则薄膜互相粘连,撕不开,造成印品报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