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方式各不相同,如农民生产粮食,工人生产汽车等,尽管生产粮食和汽车的具体劳动方式不同,但无论是粮食还是汽车,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这一点是共同的、无差别的。
我们把这种无差别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叫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它们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人要,凝结在其中的劳动就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就不能形成价值。
■判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法:凡是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领域法: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㈡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⒈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
⒉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⒊本质: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指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㈢货币的职能⒈基本职能:⑴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影响: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⑵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③影响: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商品交换形式,在货币产生之前,主要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又称为商品流通。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者。
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是商品的交换形式,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⒉其他职能:⑴支付手段:①产生:随着赊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②特点:执行这个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③表现:清偿或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㈣纸币⒈产生:金银条块——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
⒉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⒊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正确认识纪念币:①含义: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的、由国家统一计划发行的法定货币。
②特征:具有特定主题和限量发行。
③意义:纪念币在作为法定货币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资价值。
⒋发行:影响①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既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①从短期看,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抑制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②但从长远看,长时间需求不足和物价下跌,会严重影响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导致市场疲软,经济停滞萧条,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①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②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收节支,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投机规模及消费基金过快增长等。
①综合采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②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③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改善供给。
联系①都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导致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不一致造成的。
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
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等;■货币政策:和银行有关的政策。
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贷规模、信贷结构等。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现价-原价)/原价=物价上涨率。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现价-原价)/现价◎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通货膨胀的原因: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②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③输入型通货膨胀,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
④结构型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⑤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等因素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㈠货币与财富⒈金钱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是财富的象征,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⒉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㈡结算和信用工具⒈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收支往来。
常用的结算方式有两种: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⒉信用工具:⑴信用卡:①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还能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信用卡≠银行信用卡②作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⑵支票: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在我国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不能当现金支票使用,现金支票也不能当转账支票使用;二者都不能直接购物消费。
㈢外汇和汇率⒈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外币⑴外汇包括外币,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商业票据、银行存款凭证);其他外汇资金。
⑵外汇虽然包括外币,但并非所有外币都是外汇。
只有能用于国际间结算的外币才是外汇,如美元、欧元等。
⒉汇率:⑴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采用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如:100美元=628元,读作“100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为628”,或“人民币对100美元的汇率或汇价为628”。
⑵汇率的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贬值,外币的汇率跌落。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①最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速度。
②国际收支状况。
顺差时,外汇供应大于需求,本国汇率上升;逆差时,本国汇率下降。
③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汇率趋于降低。
④利率。
当一国利率高于其他国家时,该国汇率趋于上升。
⑤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般说来,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造成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汇率降低。
⑥心理预期。
⑦重大突发事件。
⑶汇率变动的影响:①若外币汇率跌落,本币汇率上升,则:有利于本国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消费,不利于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和消费;有利于本国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商在本国投资;有利于促进本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不利于本国增加就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②若外币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则: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消费,不利于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和消费;有利于本国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本国对外投资;有利于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⑷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①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⑸汇率变动的计算■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假设原来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
若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n,若N国的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1+y%),若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X%,N 国的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 n(1+y%)。
■纸币升、贬值与汇率变动:假设原来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
若M国的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n,若N国货币升值y%,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n/(1+y%),若M国的货币升值X%,N国的货币升值y%,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 n/(1+y%)。
◎外汇储备:①含义: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