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A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B . 1918—1942C. 二战时期D.1945---1955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A . 计算机辅助教育B . 网络技术应用C .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D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B .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C)A .19 世纪末B . 1922 年C .20 世纪20 年代D .1936 年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B)A .戴尔B .斯金纳C. 克劳德D .加涅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B )A .教学资源B .学习者C . 系统设计思想D .教学实践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C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B .20 世纪60 年代早期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C 当前,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D .早期的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D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B .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D .20 世纪70 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A .80 年B .70 年C .60 年D .50 年10 .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A )A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B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C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D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11 .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A )A .1972B .1973C .1977D .1994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A )A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B .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C. 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D .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效教学资源的开发13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C )A .信息和人员B .材料和设备C. 设计和制作D. 技巧和环境14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教育开发职能(A )A .组织和管理B .评价和使用推广C .设计和制作D .供应和使用15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 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B )A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B .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C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D.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16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B )A .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B . 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C . 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D .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17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C )A .媒体技术B. 资源开发技术C .教育技术D. 教学方法与手段18 .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 B)A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B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C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19 .我国于哪一年开始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试点(B )A .1954B .1960C . 1978D .198020. 媒“体炉”的含义是(C )A .在教学中只使用一种媒体B .将多种媒体在教学中使用C .多种媒体融合为一体D . 媒体不再发挥作用第二章:21 .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A )A .香农一韦弗模式B .施拉姆循环模式C .香农一施拉姆模式D .贝罗模式22 .在香农一韦弗模式中,噪声产生于哪一部分(B )A .编码B . 信道C .解码D . 接受者23 .施拉姆循环模式在香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 ( B)A .译码B . 反馈C .干扰D .信号24 .在施拉姆循环模式中,增加了反馈,表明了传播的 (C )A .单向性B . 简单性C .双向性D .复杂性25 .贝罗模式是香农一韦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个发展 (C )A .教育学B .媒体理论C . 社会学D .传播学29 .媒体使用的符号系统中不包括哪一类 ( D)A .数序符号B .形状符号C .模拟符号D .控制符号30 .谁提出了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 D( ) A .香农 B .韦弗 C .贝克 D .麦克卢汉31 .谁提出了 “经验之塔 ” C( ) A .香农 B . 麦克卢汉 C .戴尔 D .施拉姆 32 在经验之塔中,最高层是 ( A) A .言语符号 B .视觉符号 C .观摩示范 D .设计的经验33 .媒体根据什么标准可分为电声类媒体、光学投影类媒体、电视类媒体、计算机类媒体 (AA .物理性能B .传播范围C 呈现的形态D .使用方式 34 .最便于重现的媒体是 (A ) A .教科书 B .幻灯投影 C .无线广播 D .电影电视录像 35 . 接触面最广的媒体是 (D ) A .教科书 B .幻灯投影C .录音和计算机D .电视和无线广播36 .戴尔 “经验之塔 ”强调的是 (D ) A .做的经验 B .观察的经验 C .抽象的经验 D .给学习者的刺激37 .布鲁纳的 “贴标签教学活动方案 ”强调的是 (A ) A .智力活动 B .动作 C .形象 D .抽象38 .哪类媒体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 ( B)26 . A .信号 C .内容 D .处理 27 .编码的过程是 A . 信息转换为符号C .符号转换为信号 28 .译码的过程是 A .符号转换为信号 C .符号转换为信息列哪一个不是影响信息的因素 B .符号 ( A)( B)B .信息转换为信号D .信号转换为符号 (B ) B .信号转换为信息 D .信号转换为符号A .语言B .文字和纸C .印刷术D .电子媒体39. 哪类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C)A . 语言B .文字和纸C . 印刷术D .电子媒体40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1917 年回国后,为推行平民教育活动,举办干字课教学试验,用什么媒体作为教授工具(A )A . 幻灯B .电影C . 电视D .计算机41 .计算机在教学上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D )A .利用计算机自学B .计算机辅助设计C .计算机联网D .计算机管理教学4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电子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B . 传统媒体将得到发展和完善C .电子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D .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43 .传播按方式可以分为大众传播和( D)A .教育传播B .经济传播C .娱乐传播D .人际传播44 .传播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送和什么的过程( B)A .反馈B .交换C .编码D ,解码45 .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是谁提出的(A )A .香农B .韦弗C .施拉姆D .贝罗46 .表征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谙言符号和( D) A . 符号B .图形符号C. 目视符号D .文字符号47 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是(C )A •信息B.信号C .符号D . 意义48 .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了(C )A .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去除噪声,传播才能完成B .在传播过程中,只有加入了反馈,传播才能完成C .只有信息源与接受者的经验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D .只有变成社会学的传播,传播才能完成49 .由于媒体的什么特性,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B )A .固定性B .扩散性C .重复性D .能动性50 .只要实现了什么传递,都属媒体范畴(C )A .信号B .符号C . 信息D .内容51 .下列哪一个不是电子媒体发展引发的结果(A )A .传播得以实现B .增进了信息的存储C .增进了人类的传播能力D .提高了传播的效率52 电影放映机是由谁研制的(C )A .莫尔斯B .爱迪生C . 卢米埃尔D .古腾堡53 .金属活字印刷法是谁发明的(D )A .毕升B .莫尔斯C .爱迪生D .古腾堡54 .教学媒体能够把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积累并传递下去,是因为教学媒体的( A) A .固定性B. 巳扩散性C .重复性D .组合性55 .戴尔“经验之塔”的第一层是(A )A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B .设计的经验C .演戏的经验D .观摩示范第3章一. 选择题1.视觉教学运动向视听教学运动的演变发生在教学设计的( A )。

A. 孕育期B. 诞生兴起期C. 正式发展期D. 转型发展期2.1974 年加涅与人合作出版的那本书使教学设计成为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十分关注的领域 (B )。

A. 《学习的条件》B. 《教学设计的原理》C. 《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D. 《知识的获得》3.“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由提出的( D )。

A. 瑞格卢斯B. 史密斯C. 梅瑞尔D. 加涅4•第二代教学设计(ID2)是由提出的(C )。

A. 瑞格卢斯B. 史密斯C. 梅瑞尔D. 加涅5.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学习策略不包括(D )。

A. 支架式学习策略B. 抛锚式学习策略C. 随机进入学习策略D. 讲授型学习策略6.根据常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图,过程设计不包括( B )。

A. 教学内容的选择B. 学习需要分析C. 教学媒体的选择D. 教学方法的选择1.以下视觉媒体中抽象程度最低的是(C )。

A. 图表B. 照片C. 实物D. 简略图2.画有基本图形和文字,但又没全部完成的投影片,教师可在上面边讲边画,此投影片一般为(A)。

A .单片B. 复合片C. 活动片3.经“验之塔”可分为三大类,按直观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