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眉山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眉山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眉山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别要注意所涂答案与题号一致;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的地方答题无效。

一、语言知识运用(2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羁绊.(bàn)称.职(chèn)瞬.息(shùn)戛.然而止(jiá)B.着.落(zhuó)藻.饰(zǎo)劫掠.(nüè)不折不挠.(ráo)C.遏.制(jié)稽.首(qǐ)琐屑.(xuè)前仆.后继(pū)D.欺侮.(wǔ)亘.古(gèng)掺.杂(cān)拈.轻怕重(ni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恪守狡黠走头无路轻歌慢舞B.濒临要决如雷灌耳仙露琼浆C.烦躁纯粹言不及义无动于衷D.殉职响午鸠占雀巢无精打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

B.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四川省各市州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脱贫项目。

C.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D.眉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B.实施分餐制可以有效拉大食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阻止疾病的传播途径。

C.这场成眉之间的羽毛球交流赛,耗时近四个小时左右,双方的对决势均力敌。

D.由于禁毒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广大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5.下面是某校校庆组委会邀请杰出校友、著名作家黄先生的邀请函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4分)2020年6月12日是贵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校庆活动之一,到时候将安排您的拙著专场研讨会,恭请您莅校指导。

我们热诚期待您的拜访。

6.仿照下面诗中画线的语句,补写两个句子。

要求符合诗意,语意连贯。

(4分)从我生出第一颗稚牙,回忆像舂天解冻的冰河,到我揪下第一根白发,①这中间度过了、经历了回忆像秋天的潇潇雨丝,多少纷乱的苦乐年华……②(节选自顾工《回忆像潇潇雨丝》)二、古诗文阅读(27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

”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①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③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④,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屈致:(让他)屈意前来。

②病笃:病重。

③开府:设立臣相府。

④仪轨:礼仪法规。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B.亮每患.粮不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

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

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

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

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

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

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

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分)(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②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③。

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

②凭:请,劳烦。

③觞:酒杯。

④传舍:驿站。

1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1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2),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4)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哲理。

三、现代文阅读(37 分)(一)议论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①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

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

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

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

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

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棕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⑥在6月13日世界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

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陈凌《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14.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B.人文胜迹满载民族历史,我们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C.文化遗产是历史生活片段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D.激发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力,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法。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④段中“成功尝试”的一项是(3分)A.《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的热播B.某网络传播平台设计并创作的“文物戏精大会”视频的刷屏C.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D.眉山三苏博物馆开发宋词折扇、东坡诗笺等文创产品的热卖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脉、民族记忆和精神基因,是民族历史丰碑。

B.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让它亲民有趣而不失厚重,这是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D.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