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应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浅析
摘要:在中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建筑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住宅小区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准进行建造和营运更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住宅小区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概念开始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民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建设部于2006年联合国家环保总局等单
位共同编制并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以“四节一环保”为主轴,要求建设项目以先控制项目评估,再评估一般与优选项,评估完成后,按各评估项目总分,将拟建项目分为三个等级,并以此分级作为“绿色建筑创新奖”为评审标准,对绿色建筑市场朝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起了莫大的作用。
二、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应用
《标准》按照建筑全生命周期原则制定,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共六类。
每一类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1.节地与室外环境包括建筑场地选择、节地、降低环境负荷、绿化、交通设施五项。
住宅小区节地除了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外,最重要的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清华大学童林旭教授曾提出:地下空间利用是城市立体化再开发的结果;解决城市交通矛盾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动因;取得综合经济效益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目的;舒适安全的内部环境是地下空间利用取得成效的保证。
各住宅小区在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时,在节地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发展娱乐会所,建造地下停车场,也可建造地下商场、商业街等,还可以作为居住空间加以利用。
这样也增大了地面的绿化面积,降低热岛强度,从而降低了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
2.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用能效率、使用可再生资源三项。
住宅小区节能潜力巨大,对于节能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从与建筑节能关系密切的建筑平面设计与组合、窗墙比、建筑体形、建筑体量诸多方面进行考虑,设计出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
研究表明,单幢建筑的总建筑面积越大,则单位建筑面积的传热耗热量越小。
但这种因面积的增加而产生的耗热量的下降是不均匀的,开始时较快,而当面积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再继续增加面积,节能效果就不明显了。
对于单幢建筑物来说,幢深越大、层数越多,体量加大导致的节能效果越显著,尤其当幢深相同而层数不同时,随着层数的增加,由于体量加大而产生的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因此,一般来说层数越多,幢深越大的建筑更应采用较大的体量。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节水规划、提高用水率、雨污水综合利用三项。
住宅小区绿色水循环设计,需要考虑三种水循环生态,亦即保水、节水、净水。
小区保水设计可以考虑留设绿地、被覆地或草沟,作为雨水直接渗入面积,保持大地水循环功能;也可铺设透水铺面,比如连锁砖、透水砖、植草砖等,注意表层下应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石作基层,以利雨水渗透;另外可以考虑铺设整体型透水沥青砼铺面或者采用透水管路设计方法等,也可以参考荷兰abn银行总部的保水设计方案,即设计生态景观水池,即可以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又可以在洪水时调节洪峰。
住宅小区节水设计可以采用节水器材,比如安装两段式省水坐便器、省水淋浴器材等;也可以设置雨水贮集利用系统,将贮集的雨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生活杂排水加以利用;对于规模较大
的小区亦可以设置中水系统,将生活杂排水或轻度使用过之废排水汇集处理后,再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身体接触之生杂用水。
4.节材与材料资源包括节省建材和使用绿色建材两个方面。
绿色建材的内涵是:从原料采集、生产制造、包装运输、市场销售等所有相关环节都符合对环境无害化的要求。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对绿色建材提出的要求是:小区建设采用的建筑材料中,3r材料(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的使用量宜占所用材料的30%;建筑物拆除时,材料的总回收率达40%;小区建设中不得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建筑材料或产品。
绿色建筑材料选择要点是应选用生产能耗低、技术含量高、可集约化生产、可循环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材料或产品;应采用已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表1 建筑垃圾的再回收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四个方面。
日照对建筑节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建筑选址时,应从以下几方面争取日照:第一建筑基地应选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第二选择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不受周围其他建筑严重遮挡的基址。
建筑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改善日照条件,在多排多列楼栋布置时,可采用错位布置,利用山墙间隙争取日照;点、条组合布置时,将点式住
宅布置在好朝向位置,条状住宅布置在其后,有利于利用空隙争取日照;全封闭围合时,开口的位置和方位以向阳和居中为好。
住宅小区的声环境应从空间划分、围护构件两个方面分析。
住宅小区在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时应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要求的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
住宅小区的室内空气品质应从通风、装饰装修等方面进行考虑。
6.运营管理即建立运营管理的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应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绿化管理制度,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技术;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三、结论
在中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建筑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
深入探讨住宅小区建筑的绿色化,将有利于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
住宅小区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始终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目标,一定会建造出更有利于环境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的建筑。
参考文献:
林宪德. 绿色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绿化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