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 网络世界探秘

第七课 网络世界探秘

第七课网络世界探秘---------网络基础知识
一、年级:七年级
二、课时:1课时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网络基础知识》。

七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已经有许多了解,对一些应用软件也很熟悉,但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陌生,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我们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即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构成部件名称及功能,要初步了解什么是因特网及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原理。

在上网时要注意文明上网,注意网络道德,一定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上网礼仪习惯,不能有不道德、不礼貌行为。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课本中的知识拓展,要把“小知识”内容也要讲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四、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应用软件的简单操作,对信息技术学习有很大兴趣,但基于他们年龄特征以及对于计算机的了解。

对本节课内容认识还是比较浮浅,对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还由于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学生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到学生间个性差异。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网基础知识,了解组成网络的各个部分名称及相关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机网构成,对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以提高学生理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互帮互学的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因特网的含意及网络文明公约。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七、教学策略
根据对本节课的综合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不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教师指导,对不同层次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八、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教室,相关学习表格。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把学生每四个分为一组,发放要用的相关表格;
(二)新课导入
教师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中展示一些当天的新闻及相关智力游戏,学生仔细观察提问:1、老师刚才是在哪获取新闻及智力游戏的?
2、计算机网络是怎样构成的?
3、让学生观察网络教室,常见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4、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看第一份表格,在老师的讲解下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完成填写表格的相关内容。

提问:1、家里的电脑是怎样获取外部信息的?
2、家里的电脑是通过与什么连接才能获取信息?
3、学生观察书中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出自己家电脑连接网络是哪种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份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后填写完成,对填表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各组对自己所填表格互相进行讨论,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对填写较好的进行表扬,填写不完整的适当补充。

教师给予一定的小结。

现在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因特网。

指导学生看书并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老师刚才获取信息的网络叫什么网?
2、因特网的接入方式有几种?
3、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
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填写完成表格的相关内容。

组与组之间进行展示表格填写的完整性。

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教师为学生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指导学生齐声朗读,教师为学生讲解其中的意义。

叮嘱学生今后上网注意事项,做一名文明守信的网络公民。

十、课堂小结
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什么知识?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

十一、课后作业
(一)观察家庭电脑在网络中的连接,都用了哪些网设备。

(二)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常用的域名(网址)有哪些?
十二、教学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接受知识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楚,思维清晰,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题,在课堂中有的放矢,轻松获取新知识,学到新方法。

本课运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教学,第一种是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把新知识贯穿在问题中,使学生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第二种是向学生直接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较直观的把学习内容展现给学生,学习内容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

本课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与知识点明确,在听课时能抓住重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附件:表一、表二
表一
网络基础知识
表二
因特网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