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的是()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A.10° B.15° C.30° D.60°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5.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
则()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6.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7.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拍照,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
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都变B.都不变C.甲变,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8.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9.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小明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10.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11.宠物猫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宠物猫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宠物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1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中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14.身高1.70 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像高为________m。
15.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
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
16.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 m,它的“倒影”距桥面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17.图中OA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________,法线是________,反射面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度,入射角是________度,折射角是________度。
18.上海世博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晶莹剔透、喇叭状的装置——“阳光谷”,如图所示。
它不但把阳光从40多米的空中“采集”到地下,也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既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还实现了节能。
在“阳光谷”节点上布置的LED星光灯以及在顶部布置的太阳能LED星光灯,这些灯晚间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按比例搭配可实现各种变色,达到“变幻莫测、流光溢彩”的效果。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1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20.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21题6分,22题8分,23题10分,共24分)2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
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他功能。
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
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
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分析与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
23.如图甲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图甲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θ。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__;若BC间距离为2 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Δh________(填“>”“=”或“<”)2 cm。
(3)如图乙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域______(填“①”“②”或“③”)内。
五、综合应用题(24题5分,25题9分,共14分)24.某次打雷时,小明同学在看到远处的闪电时开始计时,经过3 s后听到了雷声,那么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他的距离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声=340 m/s)25.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 kg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成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
角反射器刚放好,各国立即向它发射激光。
宇航员还没有离开月球,科学家就捕获到了反射光。
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阿波罗15号的角反射器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小到15 cm。
(1)想一想:我们能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2)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并说出下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装置() A.自行车尾灯B.汽车后视镜C.手电筒反光罩(3)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 s,求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答案一、1.A解析:“白日不到处”,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D解析: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到水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C解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D解析: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故B 错误;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C错误,D正确。
5.C6.A解析:人看到鱼时,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光路如图所示,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对着看到的虚像B照射,激光刚好能照到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