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仰为民解忧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观看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该部纪录片主要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云》、《时代先锋行》三个部分,通过再现自建党以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和献身的人物和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感人肺腑的故事,真实的展示了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又如何坚守这份信仰,最终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建设出我们伟大美丽的祖国。
开天辟地慨而慷。
九十年前,《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
192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坚定了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随后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铸就为民服务的本色。
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人的宗旨概括为“为民服务”,并说:“我们这个队伍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作为信访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道窗口,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上访群众,因此更要明确自己
的公仆本色,耐心细致的做好的接待工作。
每天上午是接访中心最忙碌的时刻,但是总是忙碌而不凌乱,中心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恪尽职守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维护接访中心的秩序,力求让来访群众有“家”的感觉。
接待时的一个微笑、一声“请坐”,都会使来访者的心情开朗不少。
特别是面对一些情绪波动较大的来访者,温和的态度、耐心的沟通,更容易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帮助我们真实的了解他们的诉求。
除了良好的软件服务外,中心接待大厅的每一张桌椅、每一支中性笔,每一副老花镜、每一个保暖坐垫都是我们为了方便来访群众而精心准备的。
候访室的液晶电视、空调和饮水机,更是努力想为候访群众营造一个“家”的氛围,使候访群众可以安心候访,更加有利于他们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反映自身诉求。
是这份信仰铸就了我们为民服务的本色,让我们从小做起,让每个小细节都饱含着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信仰融入为民解难的坚持。
走进接待中心,便可以看到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八个大字“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对信访工作最好的诠释,同时也是对我们信访工作者最大的鞭策。
一位信访工作的老同志曾经说过,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上访,绝大多数是在某些问题上受了委屈,或是得到不公正的待遇,具有强烈的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就要求我们永远将“群众利益无小事”放在心头,并付诸于行动。
信访干部吴天祥曾说过:“群众的心是党和人民政府的根”。
做信访工作就
是做群众工作,只有用心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的心,才能巩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才能真正为党分忧。
只有坚持信仰,心系民忧、心恤民困、心牵民生,才能真正为民解难。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体察民情的窗口,信访接待工作更是“桥梁”之“桥梁”,“窗口”之“窗口”。
因此,需要我们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用一颗真心为民服务。
同时,还需要我们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正确判断来访者的情绪波动,从而针对不同来访者的不同情况,从“身”、“心”两方面正确的引导他们,让他们以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态,通过正当的信访渠道,准确的反映自身诉求。
信访接待工作需要我们时刻以高度的责任心,怀着感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将信仰融入我们为民服务、为民解难的坚持中去。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
那90多年前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作为信访工作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检验信仰真伪的试金石,是衡量信仰坚定性的标尺,信仰铸就了我们为民服务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