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浮锚杆设计及施工方案(完整的)

抗浮锚杆设计及施工方案(完整的)

目录1.工程概述 (2)1.1工程概况 (2)1.2工程地质条件 (2)1.3设计依据 (3)2.抗浮锚杆方案设计 (3)2.1抗浮锚杆技术要求 (3)2.2抗浮锚杆布置原则和方案选择 (3)2.3抗浮锚杆设计计算 (3)2.3.1抗浮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确定 (3)2.3.2抗浮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 (3)2.3.3锚杆长度及锚固体直径 (4)2.3.4锚杆钢筋和锚固砂浆间锚固长度的验算 (4)2.3.5钢筋锚入抗水板长度 (5)2.3.6锚固体材料 (5)3.锚杆检测 (5)4.施工方案设计 (6)4.1施工方法与特点 (6)4.2施工工艺流程 (6)4.3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6)4.4锚杆的制作 (6)4.5防腐、防锈措施 (6)5.施工部署 (6)5.1施工用水、用电 (6)5.2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7)6.施工准备 (7)6.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7)6.2技术准备 (7)6.3施工现场准备 (8)6.4物资材料准备 (8)7.施工组织 (8)7.1施工设备组织 (8)7.2劳动力计划 (9)7.3施工进度计划 (9)8.质量保证措施 (9)9.安全生产措施 (9)10.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11.工期保证措施 (10)1.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拟建的“成都颐和京都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与武青路交叉口,紧邻成都三十七中。

该工程三期(2#、9#楼)设两层地下室,主楼25-30层,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该工程基础底标高为503.40,±0.000为513.800。

地下室底板顶标高均为-9.250,即相当于绝对高程504.550。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四川光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我公司承担该工程三期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根据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扩大地下室部分基础平面图》,进行该工程纯地下室区域设计抗浮锚杆。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抗拔力为≥20KN/m2。

1.2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组成。

(2)地层结构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al+pl)、组成。

各岩土层工程特性指标为:积层(Q3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1.2.2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予存于砂、卵石中的孔隙潜水,大气降水、河水为主要补给源。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时水位埋深8.00-8.60m,静止水位的绝对标高504.02-504.80m,平均标高约504.50m,渗透系数K取20m/d。

1.3设计依据本工程抗浮锚杆设计依据:(1)《扩大地下室部分基础平面图》(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2)《颐和京都项目2栋及9栋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勘察)》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2005);2.抗浮锚杆方案设计2.1抗浮锚杆技术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抗浮技术要求,设计抗拔力为≥20KN/m 2。

2.2抗浮锚杆布置原则和方案选择抗浮力标准值为20 KN/m 2,抗浮锚杆间距3.0×3.0m ;部分地段间距适当调整,调整原则以锚杆总抗拔力大于总浮力为基本原则。

2.3抗浮锚杆设计计算2.3.1抗浮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确定(1)单根锚杆抗拔力按200kN 考虑;(2)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扩大地下室部分基础平面图,需处理的抗浮面积约6112.29m 2,则抗浮范围总的抗浮力为:6112.29m 2×20kN/m 2=122245.8kN(3)本工程分区域抗浮锚杆设计根数分别为 122245.8kN/(200kN/根)=611.229根(4)考虑对称性及局部边缘调整,共布置抗浮锚杆644根;锚杆提供的总抗拔力大于需要的总浮力,满足设计要求。

2.3.2抗浮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根据工程性质、施工工艺,拟采用热轧普通钢筋(HRB335),按下式进行计算配筋:0a s yR A f γξ≥式中:0γ—建筑物重要系数,针对于本工程,取1.0;ξ—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 f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取300MPa ;根据上式计算,As ≥966.2mm 2,实际采用2根钢筋直径25mm ,As=981.25mm 2,满足设计要求。

2.3.3锚杆长度及锚固体直径抗浮锚杆主要依靠锚固体与土体(抗水板下主要为为稍密~中密卵石)的粘结力来抵抗(水体对基础或底板的浮力)上拔力。

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8.6.11式进行抗浮设计计算:i i si a l u q R ∑= (8.6.11)式中:a R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根据设计要求为200kN ;i q —第i 层土体与锚固体粘界强度特征值(kPa);i u —锚杆的周长m ,对等直径锚杆取d u i π=(d 为锚固体直径),根据成都地区的施工常用的施工机械,d 可取0.15m ;i l —第i 层土体中的锚杆长度(m );根据勘察报告资料,锚杆按稍密卵石层取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7.2.3-2规定,本工程综合考虑取i q =90kPa 。

按照8.6.11式计算,得l=4.718m 。

考虑到上部压浆效果较差、土层扰动以及防水需要,取锚杆设计长度为5.0m 。

根据上述计算成果,在区域按照3.0m ×3.0m 的间距,其地下室的抗浮锚杆可以满足抗浮要求,平面布置见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该工程整个抗浮锚杆施工工作量如表2.3.3所示。

锚杆工作量 表2.3.32.3.4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要求:03aa b r R l n df ξπ≥a l —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m ); d —锚杆钢筋直径(m ); n —钢筋根数(根);0γ—工程重要性系数;b f —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 ),取2.0MPa ;3ξ—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取0.60;通过计算,06.1100.2025.014.326.02000.10.53=⨯⨯⨯⨯⨯⨯>,满足要求。

2.3.5钢筋锚入抗水板长度抗水板和基础的混凝土强度为C3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计算:d f f l ty a α=计算得:⨯⨯=43.130014.0a l 25=734mm 考虑地震影响,按三级抗震考虑,mm l l a aE 77105.1== 考虑施工因素,实际取1000mm(约40d ,d 为钢筋直径),满足设计要求。

由于抗水板的厚度1200mm ,宜在锚筋端部作成弯钩,玩钩水平长度400mm ,具体抗浮锚杆结构及大样图。

2.3.6锚固体材料根据成都地区大量的工程施工经验,确定采用细石混凝土作为锚固体材料。

施工时应在成孔后植入锚筋,然后回填粒径小于1cm 的豆石,最后从孔底注水泥浆(浆液水灰比0.5,注浆压力约1~2MPa ),在压力作用下形成细石混凝土。

3.锚杆检测(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检测数量不得少于锚杆总数量的5%,且不得少于6根。

针对于本工程而言,检测数量为33根。

(2)抗拔试验变形要求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附录G 的要求执行。

(3)检测的时间需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进行,对本工程而言,应在注浆完成7天后进行。

4.施工方案设计4.1施工方法与特点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锚固段全部锚入卵石层,杆体直径150mm;孔内置入2根Ф25Ⅱ级热轧钢筋,经压水泥浆锚固。

4.2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孔→成孔→记录孔深度→放入主筋→灌注水泥浆→质量自检→检测。

4.3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1)测量放孔:由我公司配合总承包单位施放。

(2)成孔:采用哈迈—YXZ70型或者哈迈—YXZ90型锚杆钻机跟管钻进。

成孔时孔位准确,钻孔垂直,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做好成孔深度记录。

(3)清孔:成孔后及时清孔。

(4)锚杆制作: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锚杆。

(5)下锚杆钢筋:在钻孔完成且清孔后,将制作好的锚杆和注浆管下入孔中,要求下至设计深度,误差不超过10cm。

(6)填豆石、拔套管:边填豆石边拔套管,拔管时应保证钢筋不随管拔出。

(7)灌浆:灌注水灰比为0.5的纯水泥浆。

(8)基础施工:基础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把锚杆上部弯折段钢筋与基础配筋焊接牢固(该部分工作由土建单位完成)。

4.4锚杆的制作(1)材料:采用2根Ф25Ⅱ级热轧钢筋;(2)长度:6.0m;(3)安装: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个箍筋和一个对中支架,把钢筋、箍筋以及对中支架焊接牢固。

4.5防腐、防锈措施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4)永久性锚杆须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该工程拉杆材料采用Ф25HRB335级热轧钢筋,钢筋应除油污、除锈。

在杆体与基础连接部位采取焊接方式处理,使杆体与基础牢固、紧密连接。

5.施工部署5.1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现场用电可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类。

根据选用设备情况,施工现场高峰期最大用电容量可达200千瓦,为保证现场施工的有效进行,现场应满足施工用电不小于200千瓦,并保证充足的水源来配制水泥浆。

6.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生产的前提,根据本工程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院和项目部共同制定施工的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可分为技术准备、物质条件生产准备、施工组织准备、现场施工准备、场外组织与管理准备等几个部分同时进行。

6.2技术准备(1)收集完善的抗浮锚杆方案设计所必须的资料:正式的基础平面布置图、地下管网图,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等。

(2)组织各专业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组织好图纸的会审工作,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制定施工工艺卡,编制施工技术实施方法和实施程序。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