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邯郸和大名县成语和歇后语

邯郸和大名县成语和歇后语

有关邯郸的成语奉公守法完璧归赵胡服骑射梅开二度一言九鼎价值连城纸上谈兵奇货可居邯郸学步鹬蚌相争黄粱美梦一枕黄粱不遗余力南辕北辙破釜沉舟毛遂自荐背水一战围魏救赵智者千虑舍本逐末攻难守易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利令智昏犹豫不决顶天立地三人成虎以卵击石赏罚分明瓜田李下路不拾遗鹿死谁手市道之交言犹在耳步履蹒跚坐怀不乱补天浴日河伯娶妇退避三舍智者千虑背水一战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南辕北辙不遗余力利令智昏旷日持久一枕黄粱奉公守法黄粱美梦鹬蚌相争邯郸学步奇货可居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胡服骑射窃符救赵梅开二度伤弓之鸟因人成事三寸之舌一日千里欺世盗名罚不当罪拒谏饰非孤注一掷不学无术梅开二度白云亲舍以人为镜当局者迷剖腹藏珠徙宅忘妻始终不渝载舟覆舟犯颜直谏唱筹量沙坚壁清野鹿死谁手怙恶不悛生灵涂炭狗尾续貂推心置腹乌合之众未可厚非山鸡舞镜巧夺天工箭在弦上袖藏金椎身无可击无出其右二鲍纠慝左提右挈人人自危死有余辜声名狼藉取而代之纲举目张徐市求仙举措失当志在四方轻虑浅谋天下无双燕雀处堂安然无恙居心叵测乐极生悲唱筹量沙食不甘味因势利导犯颜直谏无功受禄载舟覆舟始终不渝大儒纵盗徙宅忘妻羽毛未丰剖腹藏珠坐享其成争先恐后掩耳盗铃当局者迷按兵不动以人为镜天经地义中饱私囊天夺之魄董狐之笔言犹在耳赏罚分明退避三舍河伯娶妇补天浴日坐怀不乱步履蹒跚难至节见市道之交鹿死谁手路不拾遗瓜田李下以卵击石管窥锥指前倨后卑顶天立地三人成虎一狐之腋犹豫不决攻难守易围魏救赵舍本逐末窃符救赵大名县成语典故、歇后语成语典故大名,因其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名闻天下,这里秉燕赵仁侠遗响,仁义豪侠;这里是“商旅野次,外户不闭”路不拾遗美谈的发源地,社会清平,民风淳朴。

大名人民素有勤劳勇敢、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主持正义、除暴安良的好传统。

现将有关大名的成语典故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路不拾遗隋朝时候,有一个商人途经武阳郡境(武阳郡治在今大名城东北五里),不小心将包袱遗失,走出十几里后才发觉,正在其惊慌无措之际,有人告诉他“我们武阳地界路不拾遗,你放心回去找吧,一定会找到的”,商人半信半疑,果然在大道上找到了遗失的包袱。

这个路不拾遗的遗风现在仍存。

二子争死春秋时期,大名地属卫国,约周庄王元年(公元前696年),卫惠公预杀异母兄长急子,让其出使他国,暗地派遣强盗在半路上杀害,急子的哥哥寿闻听消息后,急忙乘船追赶,在大名城东附近的红涯江追赶上急子,以送行名义,将其灌醉,换上急子的衣服,以身代之,急子酒醒后,顿悟,急忙追赶,时寿已经被强盗杀害,急子责骂强盗杀错了人,亦被害。

二人死后葬当地,人称太子冢。

(今大名县城东60里冢北村因位于太子冢北而得名)。

乞食五鹿春秋时晋献公初有三个儿子,即太子申生、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后又娶骊姬姐妹,生下奚齐和卓子。

骊姬野心勃勃,决意夺嫡。

献公扭不过宠姬,狠心杀掉了随他征战有功的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只得逃亡。

重耳曾逃到卫国。

据《左传》及《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今大名县城东),乞食于野人(乡民),野人盛土哭中进之,重耳怒,欲鞭之,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重耳稽首而载之。

重耳流亡二十余年,后在秦国护送下回国即位,为文公,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诗文判状五代时大名人罗绍威(曾封邺王,后拜太师兼中书令)以诗判案的轶事。

语见《旧五代史〃梁书〃罗绍威传》:罗绍威身为邺王,主管邺地军政。

他喜好诗文,政务明达,通谙管理官吏的方法。

有一次,一人在官府门前街道当中为驴整鞍,恰巧一辆牛车驶来,把放在地上的驴鞍碾坏了,这人一见火冒三丈,出手就殴打赶牛车的人。

告到官府,罗绍威没有采取官府办案的一般程序,而是提笔用诗文作判决:“邺城大道甚宽,何故驾车碾鞍?领鞴驴汉子科决,待驾车汉子喜欢!”大家都很赞成,认为这判决用词诙谐,但道理讲得恳切、恰当、合情合理。

铸成大错铸:铸造,即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错:锉刀,借用为错误。

语出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昭宗天祐三年初,田承嗣镇魏博,选募六州五千骁勇之士为牙军,厚其给赐以自卫,为心腹。

自是父子相继,亲党胶固,岁久益骄横,小不如意,辄族旧帅而易之。

自史宪诚以来皆立于其手,天雄(今大名)节度使罗绍威心恶之,力不能制。

遂密请朱全忠军,尽杀牙军及其老小。

朱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忆,所杀牛羊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

比及,蓄各为之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

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作“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

”罗绍威请朱全忠杀尽骄横的牙军,从而被朱全忠凌制,使帑藏竭尽,兵力衰弱,悔恨异常,把它比作聚六州铁不能铸成的大错。

后指造成重大错误,或指错误重大。

红线盗盒也作“红线偷合”,是一传奇故事。

大意是:唐肃宗至德年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有起兵吞并潞州(今山西长治)之意。

潞州节度使薛嵩(薛仁贵之孙)受朝廷之命,为防变乱,固守滏阳(今磁县),因惧田承嗣势大,日夜忧闷。

此时,“内记室”(略同于现代的私人秘书)红线为排主忧,自告奋勇,前往魏城观察形势,并相机行事。

当夜,红线入闺房作了一番装扮,拜别而去。

薛嵩饮了十余杯酒的功夫,红线就从魏州返回,以取田承嗣床头金盒为证。

原来,红线于子夜前三刻到达魏城,避过侍卫,潜入田承嗣榻前,盗出床头金盒,漏三时(相当于今3-5点),返回滏阳。

薛嵩依红线计,立即派使者持书入魏,并送还金盒。

田承嗣慑于薛嵩有高人相助,唯恐性命不保,遂罢吞并潞州之念头,从而避免了一场兵祸。

此典故已改编为京剧,广泛演出。

北门锁钥指大名这一北方战略重镇。

语出宋朝朱熹著《五朝名臣言行录》第四卷: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后),寇准镇大名府,北国使者路过这里,向寇准说:“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寇准说:“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

”意思是说,大名为北国南侵必经之地,必须用重臣坐镇。

北宋年间,大名府为河北路治所,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主管天雄军,镇守大名府。

曾为大名撰联:“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

”从此,大名有北门锁钥之称。

国而忘家语见《宋史〃宗泽传》:宗泽初任大名府馆陶尉,当时大臣吕惠卿率军驻鄜延,命令宗泽及其县令巡视黄河堤坝。

命令刚至,正遇宗泽长子痛丧,宗泽不顾儿丧事,即奉令而行。

吕惠卿得知后,感慨地说:“宗泽真不愧是为国而忘家的忠臣!”近视看匾语出清直隶大名人崔东壁著《考信录提要》:有二人皆患近视,视力不相上下。

恰巧村中富人将于明日悬匾于门,乃约其同至其门,读匾上字以验之。

然皆恐自弗见,甲先于暮夜使人刺得其字,乙并刺得其旁小字。

暨至门,甲先以手指门上曰:大字某某。

乙亦用手指门上曰:小字某某。

甲不信乙之能见小字也,追主人出,指而问之曰:“所言字误否?”主人曰:“误则不误,但匾尚未悬,门上虚无物,不知两君所指何也?”嗟乎,数尺之匾有无,不能知也,况于数分之字,安能知之!闻人言为云云而遂为云云,乃其所以为大误也。

借以说明考辨古史的原则,应“以辨其虚实为先务,而论其失者次之”即正本清源之意。

也说明,无实事求是之心,而怀哗众取宠之意,必将贻笑于人。

歇后语比喻式歇后语:布袋里装牛梭子——里边有弯弯儿。

沙窝庙嘞吃肉——看单儿。

沙疙瘩嘞棒子--白瞎儿。

沙窝庙嘞人家——不在排。

木匠嘞斧子——一面…m213‟的砍。

三条腿嘞鏊子——支等的嘞。

窑厂呦盆——一套一套嘞。

剃头嘞担子——头儿热。

小村子嘞人家——没见过大世面。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了。

谐音式歇后语:一锤打眼上——肯胀(清帐)了。

狗吃麦青子——装羊(洋)。

小磨子砍山——石打石(实打实)。

烂眼子看起火——一展(眨)就过。

割了麦子粢豆——不犁(理)。

飞机上挂的暖壶——高水瓶(平)。

嗑瓜籽嗑出个臭虫来——啥仁(人)都下雨不打伞——淋(轮)着了。

掌鞋嗍不使锥子——针(真)好。

后心叫狼吃啦—光前(钱)心。

枣核拉板——锯(句)。

清丰到南乐——县搭县(现打现)。

一锤打死个娘娘——完一宫(工)。

磨眼里插棒槌—大筹(仇)。

秤勾子挂碱脚——秤墙(逞强)。

公鸡头上嘞肉——大小是个冠(官)魏县集——常市(事)。

老婆子喝稀饭一一无齿(耻)下流。

老婆子靠墙——背壁无齿(卑鄙无耻)。

和尚带发卡——挑(调)皮。

姥娘死了儿—没(舅)救了。

拿着木锨满场跑——不扬(瓤)。

美地娘哭美——美死了。

王母娘娘柱拐棍一天上插(差)到地下了。

借代式歇后语: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墙上挂门帘一一没门儿。

豆腐渣贴门神——不沾板。

漫地里烤火一一面…mi213‟的热。

红薯秧子烤火——甜不梭的脸。

相面嘞看手一一男左女右。

喝水拿筷子一—用不着(或:多余或:是个招呼)。

豁牙子啃西瓜——道儿道儿不少。

后娘打孩子——早晚饶不了。

歪嘴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坏就坏在嘴上了。

儿媳妇背公公——费力不讨好(又:挨压不落人)。

三眼枪打兔子——没准儿。

做梦娶媳妇——想好事儿。

洋鬼子看戏一一傻眼了。

一头碰到南墙上——死不回头。

镰刀掉井里——拉嘞深。

赤着肚的(光着尼股)打铁——偎不上摊。

兔子枕着狗腿睡——自找不素静。

磨扇压住手——死嘞活嘞往外掣。

二大爷吃槐叶——肿脸难看。

小雀儿跟着眼面虎儿飞——有熬嘞眼儿,没吃嗍食儿。

老和尚的帽子一一平扑塌。

鞋壳篓里长草——荒脚啦。

老鸹落在猪身上——看见人家黑,看不见自家黑。

大年初一死个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拿着手电打招呼——光照别人,不照自己。

草帽子盖锅——丢人撒气。

狗咬月奶奶——狂气冲天。

差木掉井里——毛湿了,嘴还硬。

(指啄木鸟)。

比拟式歇后语灶王爷翻跟头—胡闹锅台。

灶王爷上天一好话多说,赖话别提。

屎克郎戴眼镜一装啥大人物头儿嘞。

屎克郎戴花一臭美。

哈蟆戴眼镜一坑儿里濠儿里看的嘞。

泥菩萨洗脸一越洗越难看。

老鼠给猫捋胡子——巴结脸不要命。

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

狗黑子念经——胡二八噎(胡二马月)。

羊群里跑兔子一一属它小,属它跑嘞欢。

狗熊掰棒子——早晚得一穗儿。

驴跟牛抵头——豁着脸上。

扫帚疙瘩戴草帽——顶个人头儿。

讽喻式歇后语一张纸画个鼻子——没脸。

蚂蚱头包饺子——光嘴。

狗咬尿脬——空喜欢。

棉花出(捆)腰——技术过高。

茅子里安电扇——出臭风头。

毛驴啃石磨——嘴硬。

卖梨糕嘞竖…auo34‟楼——得二年熬哩。

黄鼠狼将(生)小老鼠—(如)一窝儿。

摹状式歇后语骑驴扛布袋——大家都使点劲儿。

狗皮帽子——没翻正。

仨钱儿买了个烂梨——浑身净病。

弹花锤子擀饼——心里厚。

五大郎攀杠子——两头儿够不着。

篦子上抓窝窝——手到擒来。

隔墙扔帽子——不照头。

筷子夹骨头——光棍儿三条。

麦秸莛里睡觉——细人。

鸡蛋掉油篓里——滑蛋一个。

一口吃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牛犊子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敦子鼓掉井里——闷腔啦。

带着孝帽子去道喜——挨伤脸嘞头。

二大爷出腰——免啦。

(老人嗍裤子大裤腰,不用皮带,一免就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