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考纲分析 一、考什么? (1)科学
本《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科学毕业升学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2)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内容涉及“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领域,并适当删去一些难度较高、与学生后续学习相关性不大的内容,以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怎么考——考试要求
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效果。
(一)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分类,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
(1)知识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水平(用a 表示)、理解水平(用b 表示)和应用水平(用c 表示)。
了解水平(a);能说出知识的要点或事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们(知道、描述、说出、指认、辨认、识别、举例、列举等)。
理解水平(b):能阐述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能用于解释简单现象或进行简单计算,能作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形式的转换、结果的预洲等(概述、解释、说明、理解、比较、区别、对比、表述、认识、懂得等)。
例 1.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答案】D
【考点】描述惯性的概念(b ),用惯性解释相关的常见现象(b )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
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
A .“堵车不堵心,拒绝路怒”劝告驾乘人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与惯性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别嘟嘟,越催越慢”属于不文明驾驶行为,与惯性无关,故B 不符合题意;
C .“夜间会车,拒绝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 不符合题意;
D .“新手上路,保持车距”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
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
A B C D
应用水平(c): 能将知识运用在新情境中,与已知知识建立联系,分析有关现象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辨析、应用理论解释,应用模型分析,应用理论说明、分类、推导、应用等)。
例 2.图像法是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 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
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结论错误
..的是()
【答案】B
【考点】密度(c) 欧姆定律(c) 速度(c) 压强(b)
【解析】A.根据ρ=m
V
可知,在物体的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由图象可知ρ1
>ρ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R=U
I
可知,在电压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由图象可知R1<R2,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υ=S
t
可知,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由图象可知υ1>υ2,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p=F
S
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由图象可知p1>p2,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其中较高水平的要求包含较低水平的要求。
(2)技能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模仿水平(用a表示)、独立操作水平(用b表示)和迁移水平(用c表示)。
模仿水平(a):借助说明书或教师的示范进行的常规仪器操作和基木练习性操作(按照、根据、练习、尝试、模仿等)。
独立操作水平(b); 能独立进行目的明确的操作。
能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绘制、制作、查阅、测量、测定、学会、收集,计算、估算等),
迁移水平(c): 在新情境中运用绘制、测量、计算等技能(迁移)。
(3)体验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参与水平(用a表示)、反应水平(用b表
示)和领悟水平(用c表示)。
参与水平(a): 经历某一学习过程,如探究、实验、检索、阅读、参观、查询等(观察、感受、体验、体会、感知)。
反应水平(b); 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关心、认同、关注、欣
赏、注意、善于等)。
A.ρ1>ρ2
B.R1>R2
C.υ1>υ2
D.p1>p2
领情水平(c):经过阶段学习过程后对某些科学观念(假设与理论、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化(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具有等)。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方式
采用书面闭卷考试。
试卷满分20分0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分为“生命科学”分,并将“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地球和字宙”知识的考在之中,试卷结构如下,
“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三个部的考查融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考试内容
①试卷结构内容与比例
②2018年中考借鉴分析
b题目难度分布
简单题:68% 108.8分
中等题:23% 36.8分
较难题:9% 14.4分
三、重点是什么
①内容——物质科学(物理、化学)70%(112分)
生命科学25%(40分)
地球与宇宙5%(8分)
②一模前后的学习重点——一模前:以知识体系及难题归纳为主
一模后:题型练习及做题方法为主 四、学生学习的难点
①化学: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化学计算,物质的分类,化学实验及实验探究
例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考点】溶解度(b) 溶质的质量分数(c)
【解析】A.操作I 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A 错误;
B.操作I 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若采用的是增加溶质的方法,溶液的质量不相等,B 错误;
C.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C 错误;
D.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 正确。
故选:D
②物理:特性与光学,力学,电磁学,电学,功与能
例4.科学实验中,重力有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
下列实验中的做法不是..
为了减小或避免重力影响的是( )
A.选用轻质泡沫塑料小球
B.选用易形变的气球
C.将集气瓶水平横放
D.调节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答案】B
【考点】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通常选择质量较轻的,可以平衡抵
消的,或者让重心偏低。
A .选用轻质泡沫塑料小球,排斥的远,效果更明显,是为了减小重力的影响,故A
不
A B C D
符合题意;
B.选用易形变的气球,是为了更好的看出形变情况,故不是为了减小或避免重力影响,故B符合题意;
C.将集气瓶水平横放,使重心降低,是为了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调节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重心在支点处,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③生物: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水盐平衡泌尿系统等
五、如何准备
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习惯
110分以下:知识点记忆运用
110-140分: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140+:做题和读题习惯及细节把控
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