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技-相扑
序之口。
相扑力士的发髻
相扑手是蓄发的,比赛前的 梳头就成了一道极为复杂的 工序,由分缝,抹油、截头 绳,针挑,完辫等组成,且 级别汪同的选手发式也不同。
3. 崇高神圣的运动
相扑运动充分体现出日本人严谨的礼仪和刚忍并容的性格,被认为是日 本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人说“不懂相扑就无法真正了解日本文化”。
相扑手是蓄发的,比赛前的梳头就成了一道极为复杂的工序,由分缝, 抹油、截头绳,针挑,完辫等组成,且级别汪同的选手发式也不同。
比赛前,要进行很严肃的仪式。相扑手们有力的双脚踩着地板,表示驱 鬼除邪。要用清水漱口,洗去污浊。最有意思的是撒盐。相扑手入场时, 会向“土俵”大把撒盐,在日本撒盐被认为能够驱邪。有人统计,每天 赛场上撒的盐可达到40公斤。
日本国技 — 相“丁字兜裆布”,在“土俵”上作蹲踞、摇晃、扑抓、摔 打状,观众们带着狂喜的表情引颈注目,这是一个让人颇觉有趣的场景。 这就是大相扑(sumo)。
它被誉为日本国技,是连天皇都喜欢观看的一项超级运动。
2. 相扑的起源和发展史
传说中的日本相扑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有史学家考证相扑运动发源 于中国先秦时代。《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 力。”后传入日本。
相扑新手招募条件极其严格,首先是体格方面,体重须达75公斤,身高 须达1米73。更为要紧的是,相扑选手必须忍受地狱般的痛苦训练。平 日严禁喝酒,不许随便外出,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晚上八九点熄灯 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任何改变。教练们施与学生的是魔鬼 一样的训练方式。因此学员们会因为难耐其苦而跑出学校。
相扑运动尽管是一项看似粗糙的较力运动,但却有着很深刻的精神内涵, 那就是在拙扑中讲究谦虚端庄的礼仪和殊死拼搏的精神。相扑运动有三 个精髓,列其一的就是高度的精神境界,这其中包括忍耐力,斗志力和 修养。从进入部屋的第一天起,相扑士就开始在训练的点滴中体会这样 一种境界。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低等级学徒要老实地伺候师兄们的起居 活动,从煮饭、洗衣、擦地,到训练时的擦背递水,不得有任何怨言。 训练时,也不许叫苦累。相扑的学徒生涯被视为一种封闭的修行,平日 严禁喝酒,不许随便外出,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晚上八九点熄灯休 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任何改变。每天相扑士先进行三项基础 训练﹙四肢着地施展腰部,推撞大圆柱,滑步﹚,此后才可进入真正的 赛场训练。因为训练艰苦,甚至发生过学徒因不堪负荷而出走的事情。 但这样严格艰苦的训练是为了培养相扑士的意志力和修养,此关不过, 将难以应对以后更为艰难的挑战。
日本相扑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695年,日本开始设有相扑比赛。公元 728年,相扑运动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圈子,每年宫廷会定期举行“相 扑节会”。这样经过了四百多年,皇室的衰微最终使相扑从宫廷走入民 间,并与民间祭神、驱魔、庆祝丰收和占卜吉凶拉上关系。从17世纪开 始,正式兴起职业相扑,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用的国技 馆,1941年相扑更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职业相扑被视为一种高 尚的职业,是与日本传统的君主观念有很大关系的。古代相扑只能在御 前为天皇表演,“相扑节会”是宫中的重要仪式,相扑手将有幸上场视 为毕生荣誉,人们亦把相扑手奉若英雄。积习下来,到了武士当权的幕 府时代以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们。
相扑选手们经常吃的日本料理是:一种多样高营养食物一锅煮的火锅— —称之为“力士火锅”。
8. 相扑的规则
没有时间限制,除脚掌之外身体的任何部分一旦触及土俵即为输
相扑的级别
相扑手按比赛成绩分为十个等级,横纲是相扑的最高级别。 贵花田退役后,三位横纲都是外国人:武藏丸(美国)、朝青龙(蒙
古)、白鹏(蒙古)。 横纲往下是:大关、关胁、小结、前头、十两、幕下、三段目、序二段、
除此,裁判员的装扮、动作和赛场的布置都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化的风格。
这都显示出了相扑运动的文化特征以及它作为一种神圣仪式般的运动的 一丝不苟。
相扑手
重高度的精神境界,这其中包
1 括忍耐力,斗志力和修养
相扑不以体重分等级, 一般相扑手的体重在
110—150公斤
较高的精神境界和 修养
4. 相扑运动的精神内涵
7. 相扑的生活
相扑选手是通过大量进食米饭和炖肉来达到壮肥的体形的。 据介绍,日 本相扑横纲曙太郎每天要通过“饕餮”摄入18500至19000卡热量,他 的标准晚餐一般包括:500克烤牛肉、三大碗米饭、两条油炸比目鱼、 两到三只炸鸡腿、500克黄油饼干、成升的啤酒和日本米酒等。
稍作休息后,他还要进食一些填满紫菜和鱼肉的饭团。
5. 相扑技术
相扑技术有“技麻利”七十手,加上传统的四十八手,这说明它是十分 讲究技巧的。“寄切”、“钓出”、“突张”、“控手”、“押出”都 是基本的方法。总之相扑比赛除了要有好的体格,还要有很灵活的头脑。 许多时候,技巧对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小个子战胜巨人也不是奇 怪的事情。
6. 相扑—终生的职业
外国相扑手崛起于上世纪 90年代,其后外国选手开 始称霸日本相扑界。
1997年1月,日本全国首 次举行女子相扑锦标赛。
2000年相扑手若乃花退役, 2003年贵乃花退役,这或 许表明一个时代的结束。
2007年5月,来自蒙古的 相扑力士白鹏晋升为日本 相扑史上第69位横纲,他 是自曙、武藏丸、朝青龙 以来,第四位外国籍横纲。
相扑运动更要求它的参与者——“相扑士”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修养, 因为每个大力士不只是一个运动员,他还同时是日本文化精髓的体现者, 肩负着将承载日本文化的相扑运动加以发扬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日籍 横纲才真正是日本国民心目中的英雄,而外籍横纲只是赛场上的冠军, 因为前者才真正体现相扑文化。每次比赛时,参赛力士在角逐前都必须 完成一整套仪式,仪式的时间甚至要比选手对峙的时间还长。相扑竞技 的场地被称为“土俵”,上撒泥土,被认为是圣洁的地方,如果在赛场 上口出秽语,则是对相扑和观众的大不敬。作为最高级别的相扑士—— 横纲,不仅要实力强大,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格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