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浅谈玉器雕刻的俏色巧雕
说起玉器的俏色巧雕,就不得不先说说玉石原料的皮和色了。

玉料刚开采出来的时候并不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洁白无瑕,温润透亮,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
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这层玉皮质地远不如内里的玉
肉细腻致密,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往往被
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
玉雕作品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巧雕的作品。

巧雕是指在不同的玉料中做分色雕刻。

可以理解成巧色玉、巧做玉。

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
皮色,纹理,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的一种技法。

它要求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题材的雕琢,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使作品的造与颜色达到完美
的艺术效果。

巧雕是玉石工艺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玉石
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

自古以来雕玉之前,是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艺。

但是用玉皮的颜色作为玉器的巧色来点缀玉器,增加玉器的观赏性、艺术性,早在秦汉已有。

而现今由于人们对玉石的喜爱,造成了玉石原料被无止境的开采,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作为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保留玉石原有体积分量
的雕刻工艺,俏色巧雕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于玉石雕刻之中,在现代绝大部分的玉雕作品中,都能看到俏色巧雕的影子,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玉器玉雕的主流。

在近日举行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
一件清代和田白玉俏色翠玉瓜,把件配随
形紫檀盒,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成交
价为142.65万美元。

籽料圆雕藤柄瓜形,
旁巧雕翠绿小瓜,黑皮巧作瓜叶,瓜下褐
沁刻成蝴蝶。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

斑斓多变的玉器通过巧妙地雕刻往往令人
耳目一新,像这件和田白玉利用一侧的绿沁雕出一颗果实,加上原有的皮色,从整体到局部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玉器曾经是著名收藏家许汉卿的旧藏。

从收藏名家的玉器珍藏来看,俏色巧雕藏品的珍罕往往是考验眼力的重要标准。

除了利用玉石的皮色俏色外,
玉石本身可能多种颜色共存,为了
不破坏玉石原料的完整性和体积,
或是为了让玉雕本身更具欣赏价
值,玉雕师傅也会利用着多种颜色进行俏色。

右图为一件翡翠弥勒,玉雕师傅巧妙地将墨翡部分雕刻成了袈裟,使一件厚度比较薄的挂件极具立体感。

俏色巧雕利用表皮的色斑略施刀斧,自然成形,这种"不雕而雕"的工艺特别能显现出一种造化的天趣。

明清俏色巧雕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又以苏作影响最大,制作手段汇集镂雕、浮雕、打洼、线刻等技艺,多雕刻别子、花片、玉坠、烟壶等小件器物,追求式样奇巧和格调富丽。

一件俏色巧雕作品的形成要经过原料选取、观察构思、确定主题、打样去皮、设计定型、精雕细琢、研磨抛光、配座包装等工序。

一般有两种方式完成:一种是根据原料设计作品,另一种是根据事先的要求精选原料。

挑选原料多选取颜色丰富、纹理清晰、形状奇特、不皲裂、无杂质、通透性好的原料。

在实际挑选过程中,能全面达到标准的很少。

如果不能全面则需要加工者独具慧眼,精心构思,巧妙运用创作手法,去除瑕疵,遮盖弊点使作品更加完美。

海派玉雕大师邹作志曾在
朋友手中觅得一块重15克的青
花带绿,带黄皮的断口和田籽料,
有黑,白,黄,绿,浅灰五种色,
他用黑色做一颗黑豆(发了芽的
黑豆),绿色做豆瓣,白色的做
豆芽身子,芽尾是浅灰色,再加
一只黄色甲壳虫爬在豆芽身上,完工后整件作品只有5克,集齐五色极为罕见,这是06年北京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当大家看到这棵小小的“绿豆芽”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它
居然赋予这颗小小的玉料五种天然的颜色,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鲜绿的豆瓣,白嫩的豆芽,深灰的豆皮,浅灰的芽尾,还有芽体上那只淡黄色的甲壳虫。

这件《蜗牛》作品,也
是利有石头本身的巧色创
作而成,随色赋形,原石色
泽自然天成,凝冻通灵,色
彩逼真,巧妙运用原石的天
然巧色精细雕琢,巧构思布
局,所雕两只蜗牛造型优美,蜗牛造型错落有致,精巧灵动;作品优美怡人,细细把玩妙处横生,别有韵味,令观者拍案叫绝。

这一绝品,被评为第三届“英合杯”中国上海•玉雕神工奖“创新金奖”,也是邹作志大师的作品之一。

美国纽约著名的收藏家
和古董商哈特曼曾经收藏过
一件明代的俏雕神牛麒麟摆
件,为青玉材质,局部有浅
褐色沁。

圆雕牛作伏卧引首
状,双目圆睁,口紧闭,鼻
孔舒张,口吐祥云。

牛与麒麟造型来源于"牛生麒麟,猪生象"
的民间传说,预示着圣主临朝天下太平,是大吉的兆头。

因此,
神牛和麒麟的玉雕历来受到皇家重视。

著名收藏家玛丽及乔治·布洛克曾经收藏过一件黑白玉巧雕牛生麒麟,工匠利用了玉料天然的黑白双色巧雕,黑玉圆雕成卧牛,牛角后展,身体肥硕毛发毕现。

白玉部分圆雕麒麟,体积纤巧,四蹄踏于云雾之上。

说到对于玉石本身颜色的充分利用和巧妙构思,就不能不说一说独山玉和南阳玉雕了。

独山玉因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名。

位于南阳市东北。

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蓝、黄、紫、红、白六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考古推算,在5000年余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

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余家。

南阳玉雕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由于独玉色彩
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

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

南阳玉雕制作的《卧龙出山》,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严谨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它重3.8吨,长2.5米,高1.6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苏武牧羊是南阳
玉雕中难得的精品,该
作品巧用绿、白和过渡
色,用浮雕和圆雕的技
法,再现了一副苏武失
志爱国的历史画卷。


色部分雕成无边的云,茫茫的雪山,持节鞭的苏武,数十只羊及正在融化的雪,绿色雕成水草及树木。

一切都设计的那么巧妙自然,雕刻的那么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色彩利用得一干二净、一尘不染,渲染得恰到好处。

俏色巧雕,说到底就是一个“巧”字。

巧用料形、巧用颜色、巧施技艺。

巧是手法,是构思、是前提,而“俏”是结果、是魔力、是灵魂。

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其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令观者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一件成功的俏色玉雕作品不仅使主题在依料赋形的基础上与自然生态绝妙地吻合,更是创作者的知识阅历、灵感智慧和独到的艺术洞察力的完美体现。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从石器发展演变而来的古玉器正是这些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之一。

玉石的雕刻工艺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骨器工艺发展起来的,后经几万年的不断制作、修整、加工、改进、美化,尤其是新石
器时代末期,玉石雕刻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第一个高峰。

在当时,玉质的天然美就深得奴隶主的爱好,故有大量的玉器被制作。

我国古玉器的制造与使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且以功能广泛,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风格独特闻名遐迩。

无论硬玉和软玉都具其特有的温润之光和不可描写之色,故深为后人所好。

《礼记·聘义》详细而精辟地道出了儒家的用玉道德观“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糜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这里不仅把玉看作坚贞温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的象征,而且把玉作为人生行为至好标准的代称辞。

现在人们对玉的喜爱,代表着人们对玉之美德的喜爱,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不论什么样的玉雕技艺,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玉石的美,玉石的德,我们不能只把玉当做财富的内容之一,只注重玉的价值,是不能体会到品玉的愉悦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