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科汇报材料2
人 血 病 液 人 粘 血 稠 透 管 度 医 析 因素 护 器 人 因 肝 员 素 素 因 个 素 体 化
100.00% 100% 90.30% 80% 74.00% 15 60% 52.00% 9 40% 28.00% 20% 0%
0%
病
频次 累计百分比
频次 累计百分比
圈员的成长—雷达图
Q C C 手法 20 10 责任荣誉 10 7.2 10.9 8 0 7.3 10.5 活动信心 7.6 10.5 7.6 10.3 脑力开发 团队精神 10.6 8.4
改善前柏拉图
30 26 25 22 21 20 15 10 5 0
病人 血液 病人 粘稠 血管 度 透析 因素 医护 器因 人员 素 肝素 因素 个体 化
效果确认 改善后柏拉图
120%
15 120% 100.00% 100% 95.60% 10 86.90% 10 80% 73.90% 7 60% 43.50% 5 40% 3 2 1 20% 0
改善前柏拉图
30 25 20 15 10 5 0 26 22 21 120% 100.00% 100% 90.30% 80% 74.00% 15 60% 52.00% 9 40% 28.00% 20% 0%
人 血
粘 稠 人 度 血 管 因 透 素 析 器 医 因 护 素 人 员 因 肝 素 素 个 体 化
透析方式选择不当
膜面积过小
机器报警频繁 透析机
未充分预冲
排气方法不正确 无肝素透析 穿刺血管 选择不当 血制品凝血 药物的应用
肝素泵 异常 生物相容性不好 的透析器
停水 停电
水压过低或过高
为 什 么 透 析 中 病 人 会 出 现 凝 血
病 房 环 境
水机
方法
材料
透析膜性能不良
机
反渗膜 未及时更换
水质硬 度过高
6.06%
改善前 改善后
改善后
解
① 病人因素 ② 医护人员因素 ③ 透析方法因素 ④ 使用材料因素 ⑤ 机器因素
析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凝血原因包括:
要因分析
病人 依赖性
医嘱未肝素个体化 病人自身血管条件差 病人血液粘稠度高 病人血管保护意识差 无固定工程师检查机器 首次透析的病人
医护人员
护士穿刺 技术不过关 护士责任心 不强巡视 不及时
液
频次 累计百分比
病
病
对策拟定
主要因素 患者因素 对策方案 1.严格控制两次透析间体重 2.合理饮食,减少汤水摄入量 3.控制盐量 提案人 陈艳华 实施计划时间 7月 7月 责任者 郭翠芳 协助者 全体护士
医护人员因素
1.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 2.加强医护人员穿刺技术培训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马丽影
7月
7月
陈艳华
全体护士
透析器因素
选择高通量透析器及生物相容 性好的透析器
郭翠芳
7月
7月
戴
媛
全体护士
透析方法因素
按照规定进行透析操作
孙玉梅
7月
7月
杨
洁
全体护士
药物因素
1,输血制品、白蛋白应加强 巡视, 2.使用促红素监测血红蛋白 3.应用肝素时剂量要准确
刘
蕾
7月
7月
刘翠莲
全体护士
对策实施具体内容PDCA
1
目标值设定
改善前透析患者的凝血率为6.06% 目 标 值 =2.66% 改善幅度=56.10%
内容
2
设定理由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6.06-(6.06×0.73 ×0.77) =2.66%
目标设定
7 6 5 4 3 2 1 0 改善前
2.66% 降 幅 56.10%
实施日期:2014.09
对策实施具体内容PDCA
问题点二:患者血液粘稠度高
1.掌握血生化正常直
P
计划
2.医护沟通协调 1.定期检测血流变、血粘度 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遵医嘱依从 性,必要时口服 抗凝药物 2.掌握无肝素透析指证
D
实 施
C A
确 认 处置
通过实施大大降低患者的血液凝固率
列为患者日常饮食保健常规内容
遗留问题
病人血液粘稠度较高,凝血概率下降
体
会
通过本次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 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增长了电 脑方面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工作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增加了科室凝聚 力。我认为品管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高通量的透析器 充分预冲透析器及管路 合理应用肝素 严密检测凝血征兆
标准化(四)
减少各种机器报警机会:
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 掌握机器的使用性能及各种报警 装置 及时处理各种报警,保持机器运转正常 随时处理血管抽吸现象、排净机器及管 路中气泡
检 讨 与 改 进
活 动项目
主题选 定
优
点
今后努力方向
可与其他急慢性并发症同时进行
紧贴临床,从目前存在的问题中抓住要点
活动计划拟定
现状把握 目标设定 解 析
详细、明确、可实施性强、及时
客观、准确、及时 与血液透析持续质量改进一致 善周QCC各种手法详细地进行分析周密, 周密,个体化 能掌握对策要点,个体化处理问题 认真收集数据,客观的数据与分析反映成 效 清晰、安全、可行的临床流程 简易可行有组织、活动、积极参与、密 切配合,互相沟通
1 2 4 5 3
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 育率
避免透析过程中脱针
2.5
2.5
3.0
4.0
5.0
5.0
4.0
4.0
14.5
15.5
主题选定方法
本圈圈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充分 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 丰富的 想象力,采用5,3,1打分标准选 定主题。
主题选定理由
1、对患者而言:降低血液透析风险,减少透析并发症发 生,避免血液丢失,降低贫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 质量和生存率。 2、对医院而言:以患者安全为中心,树立医院品牌效应, 提供持续质量的数据库,创建一流血液透析中心。 3、对同仁而言:团结协作,增加凝聚力。 4、对个人而言:增加个人职业技能,提升自我管理。
圈徽的意义
代表我们科全体医护人员用我们的爱心来托起尿毒 症患者的生命。
中间粉色:代表尿毒症患者的肾脏。 下面蓝色:代表我们为尿毒症患者建起生命的 船。 红色部分:既代表全科医护人员为尿毒症患者奉献的爱 心, 又代表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患者的生命。 一虚一实绿色同心圆:代表我们全科医护人员紧紧围绕 在患者身边。实线代表患者未透析前不能排水排毒,虚线代表 经过我们透析治疗后患者可以排水排毒,延续患者的生命。
说明:------代表计划
代表实施
改善前数据收集
◆调查时间:2014年06月01日—07月 27日 ◆调查地点:血液透析室 ◆调查方式: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 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凝血发生率 ◆调查者:全体圈员 ◆调查人次:1536次 ◆存在凝血人次: 93次 ◆凝血率: 6.06%
目标值设定
圈 名:生命之舟 单 位:血液净化中心 报告者:孙玉梅
圈的组成
成立日期:2014年07月01日 完成日期:2014年09月15日 圈 长:孙玉梅 辅导员:武 婷 圈 员:郭翠芳 刘翠莲 陈艳华 刘蕾 戴 媛 马丽影 杨 洁 组成人员:8人 平均年龄:39.5岁
圈名:生命之舟 圈徽
我们全体圈员通过 头脑风暴法从 爱肾圈 护肾圈 安馨圈 乐透圈 绿色之舟 生命之舟 最后确定圈徽为: 生命之舟。
列为透析患者容易凝血处置的常规内容
实施日期:2011.09 负责人:杨洁
地点:血透室
效果确认
改善后数据收集
◆调查时间: 2014年07月27日—09月15日 ◆调查地点: 血液透析室 ◆调查方式: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降低血 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凝血发生率 ◆调查者: 全体圈员 ◆调查人次: 1536次 ◆存在凝血人次: 23次 ◆凝血率:1.50%
沟通协调 开展前 开展后
标准化(一)
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加强新入科护士培训 做好穿刺血管的保护工作 加强血管保护的健康宣教
标准化(二)
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
定期监测血流变、血粘度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高遵医依从性 掌握无肝素透析指证
标准化(三)
减少因材料因素造成的凝集
问题点一: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硬
1.制定专科培训计划
P
计 划
2.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 3.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 1.加强新入科护士培训,掌握各种穿刺技术
D C A
实 施
2.内瘘完成后不在同一血管穿刺、不在同一部位穿刺 3.做好穿刺血管的保护工作、加强血管保护的宣教
确 认 处 置
全科护士能按计划培训,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主动操作的积极 性提高 列为血透室护理专科操作流程 负责人: 陈艳华 地点:血透室
主题选定
题目(问题点) 迫 切 性 4.5 4.0 2.0 圈 能 力 4.0 4.0 4.0 上级 可 政策 行 性 5.0 5.0 5.0 4.8 4.5 4.0 总分 顺 选定 序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 凝血发生率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部 位出血率 提高血管通路规范使用率
18.3 17.5 15.0
C A
确 认 处 置
凝血率大大降低
列为高凝透析患者常规内容
实施日期:2011.09
负责人:戴媛
地点:血透室
对策实施具体内容PDCA 问题点四:机器问题
1.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机器的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