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结题汇报提纲

课题结题汇报提纲


(2)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中小学教研部所有教研员与自己 学科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教师受 到了教研员的引领,学到了其他教师 的长处;通过学科网络磨课活动,一 次又一次的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失误 ,一次又一次地完善自己的教学优点 ,使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活动使教师在学 习他人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基于网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教师 的教研能力
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不但为己所用,还能 与他人共享,关键是能够与他人协作就自己 的反思进行交流研讨,从而提高自己反思的 水平。依靠论坛进行网上同伴互助打破了时 空限制,使教师少不便在校内进行同伴互助 的学科也能进行研讨和合作。因此,基于网 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更多中小学 教师的教研能力。
(2)网络磨课使教师进修学校 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益更大
传统磨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精 益求精。 网络磨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对课 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是提升效率 和效益的行动研究。
(3)部门间职能整合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 师的引领效果更好
教研部与科研所的合作使教学问题经过教 研问题更准确地提炼为科研课题;培训部 与教研部的合作使培训部的培训更有针对 性;电教馆与教研部合作进行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培养,使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整合的能力更快地迁移到教学实践中,促 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总之,部室之间的 合作获得的引领效果是单一部室无法达到 的效果(1+1>>2),使师校对中小学教 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效果更好。
陈冬郁 韩淑萍 刘海艳 张艳侠 党占宽 韩华凯 朱丽艳 孟祥云
职务
教务处主任 培训部主任 德育部主任 中教部主任 小教部主任 科研所副所长 中教部化学教研员 小教部语文教研员
职称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小学的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小学高级
姓名
裴中秋 贺文侠 劳 丰 范翠香 于晓明 朱兴天 钱 华
6、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即在教 研、培训、科研、电教部门职能创新和部门之间职能整合过程 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 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 径。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建立研究型课题数 字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自动配送的各种文献,可以随时了解 最新的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从而清楚地知道类似的科研 课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再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 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研究。 (3)调查研究法:在研究之初,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 对中小学教师有关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在研究之后进行调查,从而确定研究对象经历研究之后的变化, 依此判断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9、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文献检索,调查问卷,教师访谈。
实施研究:职能拓展,职能整合。
研究总结:结果到结论的提炼。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二、实施课题研究
1、各部室的职能拓展 2、部室间的职能整合
1、各部室的职能拓展
教研部的职能拓展
我校中小学教研部在做好传统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探 索网络教研。 基于中国知网的自主研修 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 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 基于QQ群的集体备课 基于网络的磨课
3、研究成果一览
通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共撰写研究文章20篇: 其中发表文章7篇 “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探索”、“基于网 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探索”、“农业县初中 化学科校本教研的探索”三篇文章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 化学教育》上, “农村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方式的行动研究”发表在CSSCI来 源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上,“农村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培养的研究”和“基于农远工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 整合的研究”发表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教育信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础教育改革专项课题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结题汇报提纲
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1月10日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 JGZXJ11014 课题类别:基础教育改革专项课题 课题负责人:李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 课题承担单位: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 2、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基于收索的自主研修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通过师校各科教研员对自己学科教师的培训, 使中小学教师能在中国知网等收索引擎中进行收 索,查到自己所需的全国范围内最权威的最新最 全的文献资料,使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工作所需知 识,对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 统的学习,从而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7、研究内容
1、县级网络教研对校本教研的支持服务。 2、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研究。 3、基于网络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4、个人博客、学科论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5、面授与远程结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6、传统研训结合向基于网络的研训结合转变。
8、课题研究创新点
(1)研究内容创新:网络环境下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部、教研部、科研所、电教馆的职能创新;培训 部、教研部、电教部、科研所部门间的职能整合 。 (2)研究方法创新:个人博客与自主反思的结合, 学科论坛与同伴互助的结合,网络教研与行动研 究的结合。
一、课题基本情况
1、县域师校特点
3、课题研究意义
2、课题的提出
4、 研究假设 6、研究方法 8、课题创新点
5、理论基础
7、研究内容 9、研究过程
1、县域师校特点
基层学校从事学生教育,高师院校、省市教育学院、教育 研究院,区县教师师校都从事教师教育; 高师院校主要从事职前教师教育,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研 究院,区县教师学校主要从事职后教师教育; 省市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主要承担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的教育,而区县师校承担大多数普通教师教育; 大城市教师学校和农业县教师学校也不一样: 市内各区学校集中,教师便于集中进行教师教育活动; 农业县中小学校分布分散不便于集中,农业县教师学校应 探索新的教师教育途径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简介
1、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
2、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3、研究成果一览
4、研究结论
1、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
(1)网络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 教师的引领效率更高
网上备课,网上同伴互助,网上指导和服 务,网络培训,这些工作的效率都是在传 统条件下无法达到的,因此,网络提高了 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师进修学校引领中小 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
息化》上,
“学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012年发表在《基础 教育参考》国家级刊物上,
3、研究成果一览
获奖论文4篇
“同伴互助促进农村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2011年 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 中获一等奖 “基于网络的化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在2012年被评 为辽宁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农业县初中化学科校本教研的探索”在2012年被评为沈阳 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面授与远程结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2012年被沈 阳电教馆评为一等论文
(4)一线课题的行动研究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科 研能力
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 ,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将这些教学问题提炼成 教研问题进行研究,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将 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在“教 学问题→教研问题→科研课题→行动研究” 转化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5)教育信息化助推中小学 教学方式的转变
4、研究假设
通过县域教师进修学校职能拓展和整合,提 高教研、科研、培训、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5、课题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学理论。关于教师的职业和地位,一直是现代教 育学研究的范畴。现代教育原理认为:由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复杂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等特点,教师的职业性质已具备专业 工作的特点,教师属于与医生、律师等相似的专业人员,必须 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 不断在职进修,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 。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 驱动力。我们认为:自我实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教师 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可以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更主要是获得事 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获得认同感和满 足感。 (3)现代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 结合;教师中心、学教并重、学生中心等理念的组合;传授、 启发、探究等方法的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组成员系列研究文章共20篇: 法库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调研报告(韩淑萍) 学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陈冬郁) 基于培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李春武) 基于教研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李春武) 基于网络的化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李春武) 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探索(李春武) 基于网络的专业引领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李春武) 网络磨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朱丽艳) 创新教研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艳侠) 传统研训结合向网络研训结合转变的研究(裴中秋) 网络教研服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贺文霞) 县域网络教研服务校本教研的研究(朱兴天) 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作的探索(孟祥云) 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探索(孟祥云) 信息化环境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劳丰) 发挥科研工作职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韩华凯) 网络磨课,为教师成长插上隐形翅膀(范翠香) 利用教育博客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刘海燕) 面授与远程结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钱华) 建立多层教研机制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党占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