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现代有轨电车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3月目录一、现代有轨电车全球复兴,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期 (4)1、传统有轨电车兴衰之路:20 世纪初兴起、中期退出 (4)2、全球掀起有轨电车复兴热潮,超过60 个国家发展有轨电车 (4)3、现代有轨电车是从传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全面改造升级的一种先进的公共交通方式 (7)4、国内现代有轨电车紧跟国外步伐,规划达1000公里 (8)二、现代有轨电车:介于公交和轻轨、地铁之间的先进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8)1、现代有轨电车:绿色交通,低碳环保、低噪音、回收率高 (8)2、现代有轨电车:中小城市轨道交通首选、大城市重要补充 (9)(1)与地铁相比:造价低、建设周期短、运营费用低,速度能耗环保相近 (10)(2)与BRT相比:更舒适、运力大、能耗小、更环保、寿命长 (10)(3)现代有轨电车中型运力有效对接大运力地铁和小运力公交的“断层” (12)(4)现代有轨电车:地方政府审批即可,审批相对容易,时间账很“实惠” (13)3、现代有轨电车城市规划:城市亮丽风景线、改善交通、提高沿线物业土地价值 (14)三、国外技术成熟,国内技术主要由南北车、新筑掌握 (15)1、国外以低地板化为发展目标,技术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15)2、按运行系统不同主要分钢轮钢轨式和胶轮+导轨式 (16)(1)钢轮钢轨式: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意大利安萨尔多百瑞达等 (16)(2)胶轮+导轨式:法国劳尔 (16)(3)钢轮钢轨式性能更稳定占据主要市场 (17)3、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技术由南北车、新筑股份掌握 (17)(1)中国北车:掌握先进技术并有运营经验,生产基地预计13 年投产 (17)(2)新筑股份:与北车合作进军轨道交通设备领域 (18)(3)中国南车:引进西门子技术,样车预计明年下线 (19)4、进口车辆单价和运营费用高,未来国产化是大趋势 (19)四、工程总投资达1000亿,车辆市场规模达300-400亿 (20)1、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 (20)2、按目前规划工程总投资:1000 亿元左右 (21)3、车辆市场规模保守估计达300-400亿,年均需求38-50亿元 (21)五、重点企业:中国北车占据主要市场,新筑股份弹性大 (22)1、中国北车具备先发优势,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2)2、新筑股份:转型轨道交通未来业绩亮点,有望依托本土优势获得订单223、中国南车:产业化仍需时间,业绩贡献需等待 (23)一、现代有轨电车全球复兴,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期1、传统有轨电车兴衰之路:20 世纪初兴起、中期退出有轨电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属轻铁的一种﹝以电力推动的列车,亦称为电车﹞。
传统有轨电车一般指高地板有轨电车,地板面距轨面一般在0.8 米~1 米之间。
世界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传统有轨电车最早兴建于1881 年的柏林,曾在20 世纪初的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一些城市风行一时,仅美国的有轨电车线总长达25000 km。
然而20 世纪中期以后,有轨电车却辉煌不再,并逐渐被淘汰。
传统有轨电车噪声大、舒适度差、外观差、性能差、效率低,随着私家车、公共汽车及其他路面交通的发展,传统有轨电车成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障碍。
2、全球掀起有轨电车复兴热潮,超过60 个国家发展有轨电车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日显严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土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迫使西方发达国家重新将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作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点。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特征和运量,采取具有不同运能、不同成本的轨道交通模式。
着手在改造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技术, 改造和发展有轨电车系统, 开发出具有低噪音、低振动、省能源、能高速运行的高性能有轨电车, 并考虑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兴起了恢复和建设有轨电车的高潮,在欧洲的大中城市中,现代有轨电车已成为了城市中非常普及的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全球已掀起了一股有轨电车复兴热潮,60 多个国家的240 多个城市都在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包括伦敦、巴黎、墨尔本等城市,其中欧盟27 国运营里程超过9000 公里。
欧洲国家现代有轨电车经过30 年的发展,近年发展势头仍然未减,2009 年,欧盟27 国现代有轨电车在建里程达488 公里,超过地铁在建里程391公里;规划里程达1086 公里,超过地铁在建397 公里。
以法国为例,1930 年,法国70 座城市有有轨电车,网络总长3400 公里,运力16 亿人次/年。
1930 年,巴黎网络长1100 公里,运力7.4 亿人次/年。
到了1970 年,整个法国只剩下不到15 公里长的3 条有轨电车线路。
1985 年,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新线投入运营。
2009 年,法国有二十多个城市建设有轨电车线路,开通里程约500 公里,到2014 年还将新增320 多公里的城市有轨电车线路,建设里程和规模已远远超过地铁,而且发展趋势也丝毫不减。
3、现代有轨电车是从传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全面改造升级的一种先进的公共交通方式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在传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介于公交和轻轨、地铁之间的先进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现代有轨电车与传统有轨电车相比,除了在外观上有更加丰富的外貌和色彩,其舒适度与车辆性能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主要特征包含以下方面:1、车辆运行平稳舒适,便捷实用;2、经济适用,车辆便于维修保养;3、供电模式多样化,节能降耗,安全环保;4、运营效益高;5、有轨电车可与城市公共交通共享路权,路权形式多样化;6、. 车体设计美观大方,将标准化的车体个性化。
4、国内现代有轨电车紧跟国外步伐,规划达1000公里随着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多个西欧城市成功建设运营,现代有轨电车崭新的形象、舒适的服务迅速吸引了国内城市的关注。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天津、上海等城市已开通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天津和上海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分别于2005 年和2009 年通车,线路里程分别为8.8 公里和9.8 公里,车辆均引进法国劳尔公司。
近两年,国内二三线城市对现代有轨电车的需求呈上升之势。
沈阳、苏州、珠海、武汉、泉州、成都等城市,已经规划了大约73 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按照目前规划,2012-2020 年我国有轨电车通车里程将达1066 公里。
其中沈阳、苏州、北京、深圳、广州南海等城市规划的有轨电车有望在未来三年通车。
二、现代有轨电车:介于公交和轻轨、地铁之间的先进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1、现代有轨电车:绿色交通,低碳环保、低噪音、回收率高现代有轨电车除了可帮助城市提高能效,还帮助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
有轨电车平均每位乘客的能源消耗量/公里只有0.15,仅为公交一半和汽车的4%。
有轨电车平均每位乘客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5.45 克/公里,仅为公交车的1/3 和汽车的1/9。
由于大量采用了隔音材料、消音器等设施,现代有轨电车行驶时噪音比道路上汽车交通要低5-10DB。
另外现代有轨电车量采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比如钢铁、铝合金和铜,最低可回收率为85%。
2、现代有轨电车:中小城市轨道交通首选、大城市重要补充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根据系统适应客运能力的不同,可分为高运量、大运量、中运量和低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在路权形式上也分别对应专用路权、隔离路权和共享路权。
通常高、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都采用专用路权形式,如地铁、轻轨、单轨、磁浮、自动导向轨道系统,而中低运量系统一般为隔离路权或共享路权,如有轨电车、快速公交、常规公共汽车等。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在城市中等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中小城市可以作为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大城市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补充,而且客流增加较大时,还可以实现向轨道交通的转换。
因此,综合考虑客流、线路敷设方式、造价等因素,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中等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首选之一。
(1)与地铁相比:造价低、建设周期短、运营费用低,速度能耗环保相近从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张江开发区现有两个项目来看,目前我国现代有轨电车每公里造价约8000 万-9000 万元左右(不含征地拆迁等前期费用),而地铁每公里造价约为4-7 亿元/ 公里,轻轨约为3-5 亿元/公里。
由于建造有轨电车项目无需挖掘地下隧道,造价和建设周期均大幅低于地铁和轻轨,且施工工艺简单。
从建设周期看,地铁、轻轨建设投资较高,建设周期长,并且形成网络后才能充分发挥分担大比例公共客运交通量的功能,整个网络的建设周期一般达十年以上。
有轨电车在运营速度、能耗、环保等方面均与地铁和轻轨相近。
(2)与BRT相比:更舒适、运力大、能耗小、更环保、寿命长与BRT 系统比较,有轨电车从运营速度、运力、能耗、环保等方面均优于BRT 系统;有轨电车系统服务水平达到地铁标准、使用寿命更长、无污染、乘坐舒适、准点率有保证,在客流远期变化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向轻轨、地铁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转变。
由于有轨电车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和采用先进的制动和加速系统,运行条件优于BRT,使用寿命远远高于BRT,车辆的制造工艺要求也比较高,车厢的外观和内部环境较好,其平稳性和舒适性明显优于公交汽车,与地铁车辆相当。
有轨电车寿命通常为30 年,而BRT 寿命通常为5-8 年,虽然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一次性投资比BRT 略高,但以30 年为一个周期,同等条件下,总体投资与BRT 相近。
另外BRT 车辆折旧率较高,运管成本也高于有轨电车,大连机车曾根据大连市正在运行的70%低地板电车和公交车的运营与维修费用进行过测算,这两笔费用电车仅为公交车的六分之一。
(3)现代有轨电车中型运力有效对接大运力地铁和小运力公交的“断层”现代有轨电车、BRT、轻轨、地铁、单向客运能力分别为0.8-1.5 万人次/小时、0.8-1.2 万人次/小时\1.5-3 万人次/小时、3-6 万人次/小时,现代有轨电车运量低于地铁和轻轨,高于BRT 系统。
BRT 系统单辆最大载客量150 人(4 人/平方米),而现代有轨电车7 模块车辆可以达到300 人(4 人/平方米),对客流的适应能力更强。
现代有轨电车中型运力有效对接大运力地铁、轻轨和小运力公交的“断层”。
现代有轨电车主流厂家都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能够提供订单化服务,例如车头、车尾的定制、车体尺寸的定制、车体结构的定制,灵活性较大,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由于现代有轨电车主流产品都采取了模块化设计,不仅车辆维修养护容易,而且能够较快增加列车车厢、延长列车长度,运能具有较大弹性空间。
(4)现代有轨电车:地方政府审批即可,审批相对容易,时间账很“实惠”有轨电车项目只需经当地市政府审批,而轻轨、地铁都要经国务院审批,从时间上算账,建有轨电车“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