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为让考生更好地掌握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核重点及考题的拓展,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找出最近5期的考题中出现几率较大的考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总结出这些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
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题: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1.考题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是第2章的内容,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在历年的考试每次均会围绕这个内容来出题,其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和计算题等。
2.考题
(1)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4题(2007年1月单项选择第3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2700 B.3200 C. 3700 D.6700
(2)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5题: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1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
A.109.5%B.91.32%
C.9.5%D.8.68%
(3)2005年7月判断第4题: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4)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5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8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5800 B.2000 C.1700 D.1800
(5)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6题: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 )。
A.该部门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C.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D.以上皆不是
(6)2006年7月单项选择第6题(2007年7月单项选择题第3题):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A)1000亿元B)1100亿元 C)1300亿元 D)2000亿元(7)2007年1月计算题第1题: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16000亿元;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购买55亿元;出口1400亿元;进口1000亿元;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劳动报酬5000亿元;生产税500亿元;生产补贴40亿元;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考题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实质是对国内各生产单位的增加值求和所得到的总量,其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或: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的营业盈余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从以上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知,在第(1)题的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总产出-GDP=7200-4000=3200元,则正确答案是B。
注意此题告诉的固定资产是干扰项。
在第(2)题中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用报告期(2004年)的GDP除以基期(2003年)的GDP再减去1,即:
(136515/124671)-1,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5%,正确答案是C。
在第(3)题中的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所以“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命题是错的。
第(4)题的解题过程与(1)相同,正确答案是D。
第(5)题,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所以正确答案是B。
第(6)题,本题也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由于题目中告诉了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则可用“生产法”计算出GDP为5500亿元,,再根据计算出的GDP和已知的数据采用“分配法”计算出营业盈余,其计算过程如下:营业盈余=GDP-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5500-(1000-100)-100-3200=1300亿元,则正确答案是C。
第(7)题,本题涉及GDP三种计算方法的应用。
由于使用的数据资料是完整的,则首先用“支出法”计算出GDP,再计算其他方法。
其参考答案如下:
(1)用支出法计算GDP
GDP=最终消费+总投资+净出口=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
(2)用收入法计算GDP
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11400-5000-1800-(500-40)=4140亿元
(3)用生产法计算GDP。
GDP=总产出-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总产出- GDP=16000-11400=4600亿元
4.考题拓展
国内生产值核算在考试还会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反映出来,如:按SNA体系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
A)对外货物生产B)自给性货物生产
C)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D)无报酬的自我家庭服务
E)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
SNA体系采用的是全面生产理论,即生产产出既包括市场产出也包括非市场产出,既有货物产出也有服务产出,但不包括无报酬收入的家务劳动。
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BCE。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收入分配的起点,所以在考试中通常还会将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如收入的分配、使用等)连接来命题,其拓展内容请看后面的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