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关雎》中考知识点全扫描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关雎》中考知识点全扫描

关雎
【文学常识】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中心思想】
《关雎》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原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

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

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

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

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

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

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

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

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己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

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

“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

“琴瑟友之”,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娱乐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钟鼓乐之”,是举行隆重的婚礼,令女子无比高兴。

《关雌》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练习与检测】(共20分)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分)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2分)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4.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

(2分)
5.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7.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
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

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雎鸠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4.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7.比兴、重章叠句。

8.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