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昏的唯美散文随笔黄昏没有朝阳的生气勃勃,也没有午间的光芒四射,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宁静唯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黄昏的唯美散文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描写黄昏的唯美散文随笔【第一篇】:黄昏一直以来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冠以伤感悲怆的情怀,并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其实我以为,黄昏的美景和黄昏所赋予的意向还是很美丽的,我们应该热烈的赞美她,歌颂他。
一说黄昏,当然离不开西坠的太阳,当太阳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他就会带着疲惫慢慢的向西游去,并一扫白日的灿烂和艳丽,开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向人们展示他规程前的壮丽一幕并慢慢地踱进天幕里面,等待次日黎明的到来。
春天的黄昏有他独有的魅力,当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带着倦怠回到各自的家里,绿色原野开始变得寂静起来,夕阳映照的露珠在绿色的秧苗上散射出金灿灿的光辉,这个时候只能听到暗处小溪欢快的流水声,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各色昆虫,远处的白杨树懒散的在和春风中摇曳,只听的树叶在寂静中沙沙作响,加上远处树林中的几声雁鸣为春天的黄昏加上了美妙的和声,几颗星星在夕阳的余晖里展示着各自的光彩,在落霞的色彩中散发着熠熠的光辉,时不时还眯起了眼睛,似乎在像夕阳说:“赶快走吧,以后的时光是我们的!”太阳却带着慵懒的身子不情愿的离开这个美好的景色。
披着夕阳金黄色的马路上偶尔传来几声汽车的马达声,你看那夕阳下的小径上还有慢慢悠悠散步的老少男女,他们那种悠闲的神态和黄昏里的太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春天的黄昏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夏天的黄昏也是很美丽的,当一天的燥热烦躁了人们的思绪,黄昏的时候人们开始寻找凉爽的地方,河岸旁,垂柳下,夕阳金黄色的余晖轻拂着人们的脸庞,微风拭去白日里的彷徨,看湖中鱼儿飘荡,看鸟儿飞起又落寻找栖息的地方,听知了在林间热闹的鸣叫,它们的叫声似乎给夏日的黄昏增添了季节的特征。
走进夏日的黄昏,看一天向晚的蓝天,观流云随风飘远,遥望远山在金黄色的夕阳下绵延起伏,稀疏的风掠过墨绿的原野,感觉凉意轻拂湿热的面孔,鸟儿在人们的低吟浅唱中惊起飞旋,绿色的原野里,还有一些专营的勤劳的人们趁烈日西坠在辛勤劳作,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的一起聊天,品茶,把各自一天的见闻与大家共享,有的干脆把自家的电视机搬到胡同口,共同关注世界局势,国家大事,男的赤身露体,女的则短衫薄裙,一派热闹的景象。
到了秋天,俗话说,秋分秋分日夜平分,清凉的早晨,美丽的黄昏,酷热的天气降了温,清高气爽不烦闷,秋天本来给人的感觉是苍凉肃杀,因为一年四季中春天和夏天给人的的感觉是蓬勃和热烈,而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给人的感觉是结束和末尾的意思,尤其是秋天的黄昏更是让文人墨客滞笔不前,每每描写起来都带有几位伤感的味道,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把秋天描写的很是令人伤感,其实我们不说秋天这个季节的特征,究其秋天的黄昏我以为是非常美丽的,我曾经在其他的散文里面,把秋天的黄昏写的很是优雅美丽,但今天,我更是要把秋天的黄昏赞美。
秋天的黄昏,夕阳笼罩着收获前的景象,你看那如血的夕阳,她熏染着即将收割的万物,本来羞涩的高粱已被夕阳醉了颜色,大豆在夕阳的光顾下更显成熟和膨胀,碧绿色的叶片更加厚实,饱满的豆荚更是金黄灿烂,玉米更是在秋日黄昏的辟护下露出金黄的牙齿,白色的外衣,碧绿修长的叶片,在黄昏微凉的风中摇曳,好像是在像春天和夏天的黄昏炫耀她的成熟似的,再看那湖水,也比春天和夏天的湖水更显冷清,一扫春天的骚动和夏日的张狂,就连湖中的鱼儿也显得宁静淡泊、优哉游哉;岸边的垂柳在秋风的梳理、夕阳的映照下带有些许的沧桑,碧绿的发丝也露出了几丝黄绿的颜色;那些即将南下的鸟儿在夕阳的余晖里盘旋,夕阳染红了它们的翅膀,好像在给这个美丽的黄昏告别,并带有依依不舍的情怀。
菊花是秋天的主角,尤其是黄昏里的菊花,你看他们迎霜而开,对于秋天的肃杀和老气淡然面对,在夕阳的滋养下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白的也带有几分金黄,在秋风中摇摆,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好像在向春的蓬勃、夏的热烈张扬自己的个性色彩,冬天的黄昏虽不比春天的绚烂,夏天的奔放,秋天的成熟,但她那苍茫的美也令人赞叹。
当秋风扫落叶以后,万物开始进入了冬眠状态,“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色令人产生一种沧桑的感觉,几声鸦鸣,几棵老树,加上苍茫的大地没有了绿色,碧蓝高远的天空,片片白云,从空中掠过;湖水在冷风中开始结冰,几只对冬天怀有眷恋之情的鸟儿在空旷的天空中盘旋着,这个时候的黄昏也彰显了他孤寂的魅力,夕阳笼罩着大地的苍茫和寂静,本来素色的世界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示出它沧桑的美;如遇雪天,那一派银装素裹的世界在夕阳的照耀下白里透着黄,黄里又透着白,天边没有散尽的白云也被如血的夕阳染成了红色。
这个时候各种动物在黄昏里出来觅食,野兔当然是这个季节的主要角色了,但也成了猎人的主要目标了,再看那些猎人,有的携带者自制的狩猎工具,有的牵着自己心爱的猎狗,脸上那专注的表情足以让那些野生动物心惊胆战,运气好的时候可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等到明天的黄昏碰碰运气了。
总的说来,我对黄昏还是情有独钟的,四季的黄昏,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色彩,或灿烂,或热烈,或金黄,或苍茫,都能激发我内心的那份激动,那份情愫,历代诗文,对黄昏的描述是悲凉的,是消极的,大家再看看臧克家老先生的诗歌:“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这虽然是一首“咏牛”的诗歌,但我们不难看出臧老先生对黄昏夕阳的情怀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面对人生的黄昏那种豪情壮志。
我们的人生就像我们走过的每一天,而黄昏就像我们生命的隐喻,他引领着我们去领悟人生的宁静与淡泊,日暮的平静与淡泊让烦躁的心情趋于平和,黄昏不代表悲凉和消极,我们更应该从她的美丽中寻找积极的东西。
我喜爱黄昏,他宁静淡泊的美丽,充满希望,他以最短暂的绚烂,最美丽的色彩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并给人们很多奋进的启示,才有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慨叹。
描写黄昏的唯美散文随笔【第二篇】: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时节。
阳光明媚,姹紫嫣红。
杏花刚刚开败,刺玫、丁香已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一片片如茵的绿草,这一切,都像人们说得那样: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而我却如同那还未复苏的冬眠动物,总是昏昏沉睡。
尤其夜班归来一定要昏睡到黄昏。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黄昏,一幅美丽的夕照画面映入眼帘。
云,悠然地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上,纯净洁白。
看!夕阳西照里这些多姿的云彩,被晚霞照得通红通红,红得像一片燃烧的火,真美!晚霞来了。
一会儿红彤彤,显得十分艳丽;一会儿又金晃晃,呈现出一片金碧辉煌的景象。
可谓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
西沉的落日,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辉,夕照里,我也感受着“镀金”的惬意。
在这傍晚宁静温馨之中,晚霞如同一位羞涩的女子,红着脸,缓缓地走进了云层,就要完全隐没了……突然,一道道奇丽无比的霞光从落日西下的天际喷射而出,天边的片片流云刹那间被染成更加绚丽的晚霞,在天边铺开一幅灿烂缤纷的锦缎,七彩的颜色在天空上尽情挥洒,使人禁不住暗自赞叹。
记得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迎着美丽的晚霞尽情地奔跑呼喊,那种伴着童真的嬉戏,如今仍记忆犹新;年少时有了一台自行车,就时时约了好伙伴骑着单车拼命追赶西下的落日,那狂放不羁的胜利呐喊,至今仍萦绕脑际;待到青年便开始了忙于生存的岁月,很少有时间有心境去追赶美丽的夕阳,更难像今天这样幽静的欣赏晚霞!时光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流逝,蓦然回首,又一个平淡的日子即将远离我们而去。
哦,面对美丽的晚霞渐渐隐退,我不禁感谢成长,成长使我们有了知识,有了思想,也有了对童年那份天真烂漫的美好回忆。
看着,看着,不觉夕阳已沉落,美丽的晚霞消失于天际,心里突然有种难言的不舍,依依不舍的望着天边即将消失的余晖。
我相信,明天的晚霞会更美!描写黄昏的唯美散文随笔【第三篇】:如果,和一个人第3次相逢,恰好在黄昏,又在海上。
这样的开头,读起来也许有点浪漫。
然而,我想说的,比浪漫要淡一些,但在某个层面上,却又深一些。
那一天,是在游轮上。
船在离岸不远处停泊着,大部分乘客都上岸去玩了。
我们选择留在船上,享受心情的晃荡,一下子就晃到了黄昏。
正在甲板上聊着,上岸的人已三三两两地陆续回来,从我们面前经过,走回船舱。
忽然,有位女士停了下来,叫出我的名字。
那位女士有点兴奋,她和身旁的丈夫,还有一位手抱幼儿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说道:“又遇见你们了。
还记得吗?多峇湖?”经她这么一说,我们马上认出来了。
25年前,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印尼多峇湖去玩,恰好与这对夫妇同团。
他们当时才结婚没多久,一路上大家聊得很开心,旅行结束时,我们都说希望有机会再相见,但后来却再没有见到过。
没有约定的,反而会重逢。
3年前,我们到香港去,住宿于尖沙咀某饭店。
退房那天,站在酒店大门正要出发往机场去时,有人认出了我,兴奋地叫出我的名字——正是那对夫妇。
原来他们也住在同一家酒店,而且他们在新加坡的住处也离我们家不是很远。
那么多年了,都没有在国内相见。
那一天,如果我们早一刻或晚一刻走出那家酒店的大门,也未必能重逢。
“你们好像没什么变化。
”3年前,以及在海上相遇的眼前,那位女士都这么说。
海风很大,吹过来有咸咸的味道。
我咀嚼着这第3次相逢——依然是在国外,这次还是在海上——我真的觉得,在巧合或缘分之余,还蕴含着很多人生的滋味。
怎么会没有改变呢?就连上一次相逢和这一次相逢的3年之间,中年夫妇的身份都已有所改变——年轻女子是他们的女儿,幼儿是他们的外孙。
当年在多峇湖初晤的新婚伉俪,现在已经当了外公和外婆。
在海上相逢,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徐志摩《偶然》中的句子:“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中学时期很喜欢徐志摩的诗,后来当了文艺青年,便嫌他的诗浅显。
很多年后,重听那些被谱写进歌里的诗句,又感到不但耐听而且耐读,还可以吟唱出一些无关爱情的人生际会与况味。
如果,和一个人第3次相逢,恰好是在黄昏,又在海上——而那个人,恰好是“自己”。
这样的相逢,就比浪漫还深一些。
我们都是在和别人的重逢中,看到自己的改变。
我常对学生说,要留意“三”在中国文学里的微妙意义。
譬如说,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短短的绝句,就是将人生浓缩成三个相见的场景。
我珍惜所有“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的人们——我们都的确在人生与岁月里或远或近地交会。
正是这种“若没遇见也不会时时想起”的关系,提醒了我们:自己并不重要,但同时,自己也很珍贵。
描写黄昏的唯美散文随笔【第四篇】:有的时候一个人,听着一首歌,听着听着就想要要流泪,也许是因为时曾相似,有时候看一幅画,看那眼神里流露出孤单的眼神,紧紧抓住了我的心,犹如灵魂的遇见,让孤独的我会想哭泣。
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是喜欢,也许孤单,是一件很让人越来越沉迷的事,犹如毒药,越饮越上瘾,越孤独,越沉迷,就如人说,寂寞是如此的让人心动,尤其是看一个精致妖娆的女人在潋滟的灯光下,孤独的喝着红酒,迷离的眼神,让人有丝疼爱,又有着着迷,我想这样的女人只有经过,时光的淬炼,才会显出着种状态,只有经过世事沧桑,才会流露出这种孤单的状态,也许白天戴着面具,白天强颜欢笑,只有晚上,对着红酒,对着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