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赏析
答题技巧: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态,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⑩ 冰心姥姥,您好!
考题:9.文章最后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内容上,抒发感情,表达敬意;结构上,篇末点题,照应 开头。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从句式的角度品味语言
• 陈述句 • 疑问句 • 设问句
• 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 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 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品味语言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 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记人散文 记事散文 写景散文 状物散文
Hale Waihona Puke 3、哲理散文三、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 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 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问题:第九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
① 在中国的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
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 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 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 、可以依靠的象征。…… ⑨ 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
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反复——突出强调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 情。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 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例如: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 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第一、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品味 第二、从句式的角度品味语言 第三:从修辞的角度品味 第四、从用词的角度品味
第一、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品味
常考题型:某句(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从结构上,它起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或全
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的作用。 从内容上,它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
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 感情强烈。排比中还应用了三组反义词,在强 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 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作者连着发出三个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 考,表达了作者对地下森林奇景的惊奇和感叹。
第三:从修辞的角度品味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 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 着我们上前去。
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 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 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 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赞美。
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 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 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 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 谓愈发的讲究、愈发的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称作冰心姥姥 。
练习:
1、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 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 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 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那树》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速度之快,更强烈的表达了 作者对人类的谴责之情。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 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 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
心、点明主旨)的作用。
范例: 窗前的母亲 (作者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 见母亲的身影。……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 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 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 ⑨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 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动人的一幅画。
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反问句 • 感叹句 • 排比句
• 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 感情充沛,抒情强烈。 • 节奏鲜明,层层深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
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技巧:
这是个 句,
,表达了……
例句: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 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增强语势。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增强语势,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
思考(设置悬念)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