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公司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员工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合理配备、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保护员工在作业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
三、发放原则
1、公司依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按照标准发放安全防护用品。

2、凡上岗操作的员工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四、具体发放标准(见附件)
五、职责分工
(一)生产管理部
1、安全处
(1)负责对《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运行的规范性监督管理,根据需要修订本规定,对发放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组织修改发放标准。

(2)根据情况参与安全防护用品的招投标。

(3)监督各单位安全防护用品管理。

(4)负责各单位安全防护用品上报计划的审核。

(5)对各单位安全防护用品的质检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6)负责安全帽的采购申请及发放。

2、设备处
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采购计划,认真核实汇总,负责组织评审和上报,及时下采购计划。

3、各车间
(1)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及审核本车间负责的安全防护用品(不包含安全帽)购买计划。

(2)对本车间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日常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公司安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负责监督检查安全防护用品质量和发放、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工作。

(二)综合管理部
1、采购处
(1)负责汇总各单位上报安全防护用品购买计划。

(2)负责根据《采购管理办法》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招投标。

(3)负责组织供应商的资质评审会,确定购买厂家,并根据实际需要,采购符合安全要求的物品。

(4)安全防护物资到厂后,抽检劳动防护用品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LA标志、合格证等内容,负责向购买、使用单位提供使用说明书。

2、后勤服务处
1、负责根据行政办公区域定员数量、宿舍区域常住人员数量,合理配置公共安全防护用品,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

2、外来人员入厂参观,主管部室与保卫科共同负责发放临时安全防护用品。

3、仓库
(1)负责对入厂安全防护用品外观进行抽检并核实数量,根据“谁报计划、谁使用、谁质检”的原则通知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验;
合格后,根据《物资安全储存与防护规定》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存放管理;不合格的,通知采购部,返还供应商。

(2)负责各单位领取安全防护用品的记录,及时更新安全防护用品的ERP内容。

六、发放标准修改程序
1、启动修改安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条件:(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变更,(2)公司相关规定更新,(3)员工反馈;导致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公司发展、不满足员工实际需求。

2、生产管理部安全处组织采购处等相关部室、各车间代表、工会代表对安全防护用品的新发放标准进行评审,生产管理部形成评审结论,报主管副总审批。

3、主管副总审批后,按照程序对公司《安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修改,全公司公布。

七、安全防护用品领取、发放管理
1、车间领取的安全防护用品须开ERP领料单,由安全处在领料单据上签章,方可到仓库领取。

2、车间按照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发放安全防护用品,建立安全防护用品发放台帐,发放台帐及时更新报安全处备案。

八、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
(一)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一般要求
1、配备给个人的安全防护用品,由个人负责妥善保管,定置存放。

2、岗位配备的安全防护用品应定置于事故柜内,由车间负责管
理,实施交接班制,保持清洁,定置存放,建立检查记录。

3、安全处检查安全防护用品每月不少于两次;车间、相关部室对防护器具的检查每月不少于四次。

(二)具体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明细
1、安全帽:
(1)使用要求: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下班后将安全帽定点存放。

(2)使用周期:塑料安全帽不超过2.5年,玻璃钢安全帽不超过3年。

使用中,经受较大冲击后,应立即停止使用;超过使用周期的安全帽须做报废处理,任何人不得使用超期的安全帽。

(3)安全帽超过使用期限前2个月,各单位负责数量统计并报安全处备案,安全处负责安全帽的采购申请及发放。

2、防毒面具、滤毒罐
(1)使用要求: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检维修作业时、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时选用正确型号的防毒面具及滤毒罐进行佩戴(氧含量浓度18-22%、毒气浓度低于2%的环境下方可使用)。

使用后及时将滤毒罐上部金属盖及下部橡胶塞回复原位,并对防毒面具进行清洁处理。

(2)滤毒罐型号及防护范围:
(3)滤毒罐顶盖、底部橡胶塞等出现破损或遗失现象,或滤毒罐超过使用期限的,必须将滤毒罐做报废处理。

3、空气呼吸器
(1)使用要求:
a、车间必须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正确熟练使用。

b、发生事故时,严格按照要求佩戴使用空气呼吸器,严禁佩戴完毕后再打开气瓶阀。

c、进入毒区,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协同作业,事前确定好联络信号;严禁在有毒区域内摘下空气呼吸器面罩。

(2)使用过的空气呼吸器应由班组安全员及时通知车间,及时完成充装。

4、防尘毒口罩、防噪耳塞
(1)使用要求:粉尘超标、噪音超标的岗位操作工确保人手1个防尘毒口罩或1副防噪耳塞。

在危害场所操作或巡检时必须佩戴防尘毒口罩或防噪耳塞。

(2)正常使用中出现破损或失效的,使用人员及时上报车间,车间负责统计、现场落实并对所报器具进行更换。

5、防化服
(1)使用要求:
a、使用时应与空气呼吸器配套使用,呼吸器面罩与防化服的帽
子紧密配合。

b、防化服不能与火焰及熔融物直接接触,并防止尖锐物的钩挂。

c、使用前严格检查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严禁使用;使用中若防化服出现损坏,必须立即撤离泄露现场。

(2)防化服使用后,应使用肥皂或碱液对服装进行清洗,并用清水冲净,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暴晒,折叠好放入包内备用。

6、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
(1)使用要求:
a、工作前将面具与导气管连接好,并将导气管的进气罐放于空气新鲜处(以上风向为主)。

b、进入有毒环境之前要戴好防毒面罩,做3-5次深呼吸,检查排气阀工作是否正常,无窒息或无不适应后方可进入有毒有害环境。

c、在容器或其他密闭的设备内工作时,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并预先规定好联络信号和呼救信号。

d、作业人员不得在容器或其他密闭设备内摘下面罩,如感到呼吸困难、不适或嗅到毒物气味时,必须立即撤出现场,进行检查。

(2)使用后的面具、蛇形管应处理干净油污,再用清水冲洗,在阴凉处晾干,避免暴晒,最后由车间进行气密性检查,合格后保存。

7、其他防护器具
(1)安全带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磨损严重的不得使用,更不可“低挂高用”,用后要妥善保管,防止潮湿糜烂使其强度下降,出现断股的立即停止使用。

(2)绝缘手套、绝缘胶鞋、绝缘板、绝缘垫等常用绝缘工具等,要定点存放和专人管理,仪电车间定期检测防护器材绝缘情况。

(3)各岗位洗眼器由专人负责管理,交接班时进行检查,确保洗眼器随时备用。

九、安全防护用品报废程序
1、出现损坏或起不到防护作用并无修理价值的、过期的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报废,车间或相关部室建立报废台帐,车间主任或部室负责人对报废安全防护用品进行签字确认。

2、安全防护用品报废后及时清除出事故柜,妥善放置,安全处组织同一处置。

十、相关规定
1、不得购买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安全防护用品;不得购买低于行业或产品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

2、准入供应商必须提供:(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2)产品生产许可证(3)营业执照;(4)质量体系证书;(5)其他证书。

3、各单位严格按照《安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发放;员工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4、发放时间。

按月发放的,本月内发放到位;按季度发放的,每季度第一个月内发放到位;按年发放的,第一季度发放到位;发放周期超过1年的,周期结束后的第一季度内发放到位。

5、质量反馈。

安全防护用品按照使用期限定期更换,使用期限内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至车间管理人员;车间不能确定的,由
质检处、安全处共同鉴定。

6、交旧领新。

最终鉴定为需更换的,交旧领新;非人为原因的,车间1月内及时更换;因未按规定使用或人为故意破坏造成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的,责任人支付购买价一半费用(从当月工资扣除),车间1月内及时更换。

十一、奖惩
1、各单位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制定相应规定的,考核100~500元。

2、各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相关要求执行的,每项次考核100元,出现事故的根据情节,考核500~10000元。

3、采购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行业标准的,每项次考核200~500元;因质量问题出现事故的根据情节,考核500~10000元。

4、未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进行发放的,考核责任单位200元/次;被员工进行举报,两次以上未按发放标准进行发放的,考核责任单位500~1000元/次。

5、员工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的,考核100元/次,连带车间(监护人、车间主任、工段长)100元/次。

6、因鉴定失误,造成员工佩戴和使用不合格安全防护用品的,考核鉴定单位100元/次;出现事故的根据情节,考核500~10000元/次。

十二、本规定由生产管理部安全处起草并负责解释。

十三、本规定自2015年01月01日起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