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项目选题与论文写作

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项目选题与论文写作

1)、“幼苗结薯”现象是不是偶然的?(我们要研究这种 现象是不是有普遍性)。 2)、什么环境下会有“幼苗结薯”现象?(我们要探究是 不是几种环境变化都有这种结薯现象)。 3)、不同的环境里马铃薯幼苗的呼吸、光合作用和生长情 况有什么变化? 我们要探究它的呼吸情况和光合作用情况怎 么样,要观察它的叶子长得怎么样,还有幼苗的生长速度、 健康状程度等等)。 4)、这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应用价值吗?
1. 项目的实施 1.3 要有详细的研究计划
预实验——保证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基础 资料收集及阅读的持续和跟进——调整 时间进度表-进度 可能遇到问题的预案-对各种可能的预判
1. 项目的实施
1.4 项目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①大手带小手,小手多动手——三自原则 ②设施条件的保证——自有,借用 ③时间的把握——倒推时间计划表 ④实验遇到困难——克服,调整 ⑤集体项目——分工与合作 ⑥及时总结——了解实验完成的质量与成败 ⑦保证重复数——数据的可信性
1. 项目的实施
1.2 要有清晰的技术路线(怎么做?)
菟丝子的危害 观察发现
三裂蟛蜞菊有抑制效果 证实 提取液浇灌寄主 优化 8%和10%最好 原因分析 机理 运输机理 防除机理 推广试验
总结 结论
例:三裂蟛蜞菊对日本菟丝子防治效果的研究
图2:观察被菟丝子缠绕的三裂蟛蜞菊
三裂蟛蜞菊整株、根、茎、叶提取液浇灌日 本菟丝子寄主植物 发现 对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较为明显 对木本植物没有明显的化感作用; 用0%、2%、4%、6%、8%和10%的三裂蟛 蜞菊整株提取液浇灌寄生有日本菟丝子的假连 翘,得出8%和10%的三裂蟛蜞菊提取液浇灌, 对日本菟丝子的防治效果远好于其它浓度,且 对寄主植物影响不大;
“幼苗结薯”现象的发现与实验探究
李静怡 陈爽 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 城南小学

偶然发现在我奶奶家厨房角 落里的马铃薯发了芽。我好 奇地拿着发芽的马铃薯去问 奶奶:“这马铃薯怎么发芽 了?”奶奶说:“这些马铃 薯放在那里都快3个月了, 时间久了就会发芽,发了芽 的马铃薯不能吃啦。”我正 要把马铃薯丢到垃圾桶时, 忽然发现,这马铃薯的芽和 常见的幼苗不一样,它长得 不高,但已长出了一个个小 小的马铃薯仔啦(图1)! 我非常惊讶:“这么小的芽 为什么就会生小薯了呢?” 于是我又跑到奶奶跟前,要 打破沙锅问到底。
3、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
这是我国赢得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际竞争主动 权的战略需要 ,也是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人才质量和数量差 距的迫切要求。
“三自”原则
1、自主选题 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自主研究 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 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 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启发孩子创新的方法
1.好奇—创新的意识萌芽 2.兴趣—创新的思维营养 3.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4.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可行性原则-把握好两个方面、处理好两个关系 把握好两个方面:
主观上 符合中小学生特点——从已具备的知识水平、积累的经验、
兴趣爱好等方面
客观上 实施条件许可
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的条件 研究的设施设备条件、材料获得、经费条件等
例 湛江海域2005年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赤潮
2.6 选题的基本过程
① 根据上述要求,初步拟定研究方向,并选出几个 重点备选方案 ② 查询历届获奖项目、数据库、专利 按“三性”原则进行对比-重点在于创新性 ③ 咨询相关专家 ④ 确定项目选题,初步拟定题目 ⑤ 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注重可行性 ⑥ 咨询相关专家,确定选题及实施方案
“难”和“易”的关系

难的课题往往比较有价值; 难度大的课题对研究者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 和精力;
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获奖名单
16
选题的方法
基于选题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题
1、科学研究回答的问题 “是什么”——基础 “为什么”——深一层次 “怎么办”——决策性问题
2.2 科技论文的结构
研究论文一般采用如下的格式:
前置部分:题目、署名和所在单位、摘要、关键词、 目录。 主体部分: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2. 论文写作
2.2 科技论文的结构
① 题目:简单明确(要做什么?) ② 摘要 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自评)。 ③ 关键词 目录 ④ 前言(为什么做?) ⑤ 方法(如何做?) ⑥ 结果与分析 ⑦ 讨论与结论(结果如何?) ⑧ 参考文献 ⑨ 致谢 ⑩ 其他(附录等)
1.1是什么 一般属于较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查 阅资料找到答案。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 形式来完成。 但也有些是比较复杂和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才 能回答的。
1) “大气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原因和防治方法都可查到 ,但如果有创新性的方法,也会是很好的选择,但要确定方 法的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2)非典的病因
报告提纲
一、背景介绍
二、创新大赛作品选题 三、创新大赛项目的实施及论文的写作 四、问辩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目的
1、形成一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平台 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的兴趣,培养发明、创造的意识, 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 2、树立青少年不断探索真理的精神。 在交流中学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剖析研究中的得失。
2.3 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题目
根据原则、类型和学科,分析: 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特长,课外知识积累 自己的素材类型,资源优势等。 资源优势包括辅导教师、专家、研究所需的材料、 设施、经费等条件。
2.4
选题的具体范围
课题内容的选择 各行各业中去寻找 日常生活中选 参考资料中选 处处留心皆学问(题目)
3、自主撰写 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 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三性”原则
1、科学性 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 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 2、创新性 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与技术水平。新颖程度指该项 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之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 过或使用过,研究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发明或创新 技术同以前的技术相比,有显著进步;技术水平指课题研 究及论文的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 3、实用性 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或效果以及课题研究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5.分析、撰写论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2.1
选题的原则
1、体现“三性”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2、不重复别人的工作
重复别人已经进行过的研究,就会缺乏新意,研究的价值也 就不高,这就不是创新。 但我们还应当看到,科学研究又是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上进行的,总要有所继承,有所借鉴。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切都是 独创的,更不能要求同学们去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1.2为什么 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查阅资料并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 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1)南方红豆杉种群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鉴定和环境因子关联 的适应性座位 2)为什么有些植物春天开花,而另一些则在秋天开花
1.3怎么办 属于决策类的问题, 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办。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 策。
1)三裂蟛蜞菊对日本菟丝子防治效果的研究 2)石湾湖蓝藻水华浮聚规律及消解策略的研究
21
2、选题类型与学科
2.1选题类型 读书报告类 社会调查类 观察记录类(兰花授粉过程) 实验研究类
2.2 学科
生物化学:《花卉百合种球冷处理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全国二等奖) 植物学:《植物芽“地、电效应”的研究》(全国一等奖) 动物学:《北京城区蜘蛛生活环境初探》(全国二等奖) 微生物学:《蘑菇的一种新奇菌丝附属结构》(全国一等奖) 医药与健康:《腺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全国一等 奖) 化学:《一种用纳米陶瓷小球纯化白酒的方法》(全国二等奖) 计算机:《利用仿生学原理监控计算机病毒》(全国一等奖) 工程学:《湿地科学考察机器人》(全国一等奖) 地球与空间学科:《台风对于台州农村房屋影响的研究》(全国一等奖) 数学:《关于任意球直接得分的探究》(全国二等奖) 物理学:《公路三险三重弹性新型安全防护栏》(全国二等奖) 社会科学:《传统文化遗产——耀州瓷的继承和发扬问题的探究》(全国 一等奖) 环境科学:《澳门黑沙海滩成因的研究调查》(全国一等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项目 选题与论文写作
和平中学 张书海
暨南大学校园内 相邻两个人工湖出现 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水 华, 为什么?
明湖-蓝藻水华
南湖-隐藻水华
科技创新-什么才是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 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 第一,更新; 第二,创造新的东西; 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 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3、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如何做到创新
无人涉及的项目——提出一个别人还没有研究过的课题,这
是创新;
不同于他人的方法——用与别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进行研究
一个已经研究过的课题,这也是创新;
将理论首次运用于—新的领域——将一种理论、一个观
点首次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是创新 将已经在某一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应用 到新的领域中去,也是创新。
处理好两个关系:
“大”和“小”的关系
大课题的研究价值往往较高,成果的社会影响大; 小课题涉及范围小,任务单纯,目标集中,容易开展,容易出成果; 但大课题内容多,要求时间长,复杂度高,条件要求高,不易出成果;
鼓励小课题:有的小课题的研究往往也会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的价值并不比有些大课题低。
选题例1、观察事物
31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