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一、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二、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2、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一、导入:1、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2、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3、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4、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二、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三、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五、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浓浓乡土情一、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第一课时:调查活动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1、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3、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4、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

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

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

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

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一课:吃穿用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4、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了解家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增强对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的真实感受。

二、教学过程一、追根寻源──日常用品找“老家”1、通过童谣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提示:(1)人每天饮食、起居需要……(2)学习需要……(3)、出行需要……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2、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列出用品的名称。

3、请学生给生活、学习需要的物品分分类,帮它们找找“老家”。

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列出的物品是从哪里来的。

(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类,说理由二、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1、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

通过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书上相应图片旁写下: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

2、利用苹果和柑橘的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农产品的种类会受自然条件影响。

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

设计广告词。

四、总结第二课: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课前准备:调查、访问1、让学生针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

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3、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

三、教学流程:一、活动一找一找电视机的变化1、在课前我们就针对电视机做了一个调查,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吧!(学生分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2、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那么你们家换的是什么电视机呢?又是因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是现在这个电视机好呢?还是以前的好?但你想过没有以后还会换吗?3、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家里有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4、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