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a公司2007年8月1日与b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a公司2007年8月1日与b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2008年1月20日a公司应按每台32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b公司提供w型机器12台。
a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长期客户b公司销售的w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1万元每台;向其他客户销售w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1.2万元每台。
a公司2007年12月31日w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0万元每台,库存w型机器17台,总成本527万元。
要求:计算确定a公司2007年12月31日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
解析过程如下:库存w型机器17台中,其中12台已签定合同,未来要按合同价卖出,应按合同价作为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基础,即12台的可变现净值=320000×12--10000×12=3720000元。
另外5台应按市场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基础即5台的可变现净值=300000×5--12000×5=1440000元。
17台的可变现净值=1440000+3720000=516000017台的总成本=5270000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按可变现净值记价,并按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270000--5160000=560000若当期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60000贷:存货跌价准备560000存货的帐面价值=帐面余额-已计提的跌价准备=5270000-560000回复:简述两种存货数量盘存方法的优却点及其适用范围?1、实地盘存制:优点: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缺点:①不能随时反映收、发、存信息②以存计耗,掩盖了各种损失③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只能月末一次结转适用范围: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2、永续盘存制优点:①及时提供每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②有利于发现余缺,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③有利于及时采取购销行动,降低库存缺点:明细分类核算的工作量大,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1、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主要出发点就在于表明此项金融资产是以获取市价盈利为主要目的,其风险管理更重视损益特性,因此对利息的处理而言,采用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更为简洁实用,因为实际利息的发放就是以上述载明的金额和利率计算的。
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成本、利息、公允价值变动走三条平行线,先处理哪个区别不大。
2.当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后,其风险管理意图发生改变,采用实际利率法对收益进行核算。
此时,成本、利息、公允价值变动仍然走三条线,只不过对公允价值的变动不再强调其损益特性,而是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而对由利息带来的投资收益,则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的利息和票面利息之间的差值则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处理,用来产生摊余成本。
3.如果不用实际利率法,这两种记帐方法的区别就仅仅在于前者强调利息的损益性,而后者仅将利息视为一项资本公积的来源。
4.先计息还是后计息并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后一种方法之所以先计息,是为了得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的数额,否则后面的帐就没办法记了。
5.实际利率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把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总收益率平摊到每一年。
篇二:a公司诉b公司买卖合同a公司诉b公司买卖合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009)浦民二(商)初字第6531号民事判决书原告a公司,住所地江苏省xx市xx大道。
法定代表人王x,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李x,女。
委托代理人刘x,北京市xx律师事务所xx分所律师。
被告b公司,住所地山东省xx市xx区xx路。
法定代表人彭xx。
原告a公司诉被告b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009年12月3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原告的委托代理人李x、刘x到庭参加了诉讼。
被告经本院公告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a公司诉称,2009年2月25日原、被告及案外人上海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三方签订《转让协议》,约定被告同意将截至2009年1月31日止拖欠xx公司货款人民币1,254,600元(以下币种相同)的债权转让给原告,并约定由协议签署地人民法院管辖。
转让协议签订后,被告至今未能支付上述款项给原告,遂涉讼。
原告起诉要求判令被告支付货款1,254,600元;判令被告支付逾期付款利息(以1,254,600元为基数,自2009年2月25日起算至2009年8月25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存款利率计算);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原告提供如下证据材料:2009年2月25日原、被告及xx公司签订的转让协议1份。
证明xx公司将对被告的1,254,600元债权依法转让给了原告,被告对此也进行了确认。
被告b公司未到庭应诉和答辩。
鉴于被告未到庭,对原告的陈述及提供的证据,本院进行了核对,经庭审调查,确认原告诉称的事实基本属实,确定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具有证明力。
基于上述证据和当事人的陈述,本院确认如下事实,2009年2月25日原告(丙方)、被告(甲方)及xx公司(乙方)三方签订《转让协议》,约定:截至2009年1月31日,乙方对甲方享有1,254,600元货款的债权(以下简称债权)。
并且,乙方有意将其对甲方享有的上述债权转让丙方,丙方亦愿意接受该转让。
现甲、乙、丙三方就上述债权转让达成如下一致:1、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乙方对甲方享有的债权转让于丙方。
2、甲方知悉并同意上述第1条所述债权转让行为。
3、甲、乙、丙三方约定:甲乙双方存在的或将来产生的在本协议项下债权之外其他的任何权利义务关系均与丙方无关,由甲乙双方自行处理等有关条款。
上述转让协议签订后,被告未能支付系争款项给原告。
审理中,原告撤回了要求被告支付利息的诉讼请求。
本院认为,原、被告及xx公司三方签订《转让协议》,系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符合法律规定,该协议依法应当成立,当事人应当恪守协议条款。
被告未能及时履行上述协议约定的付款义务,显系过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审理期间原告自愿撤回要求被告支付利息的诉请,系原告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本院应予准许。
被告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应诉,只能视为其放弃诉讼权利,接受本院的缺席审理。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b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原告a公司1,254,600元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费16,111元,由被告负担;公告费560元由被告负担。
上述合计16,671元,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直接给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审判员代理审判员书记员张瑞明张龙宝孙宝祥张怡篇三:原告a公司与被告b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原告a公司与被告b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011〕汉民二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原告a公司。
被告b公司。
原告a公司与被告b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12月3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1年3月2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原告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薛某及委托代理人陈某,被告b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刘某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a公司诉称:2009年7月31日,正值国际甲流感流行期间,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关于无纺布口罩的《销售合同》,对产品的数量、单价、包装、每周的口罩供应量、到货地点、付款期限等作了约定。
合同签订后,b公司于同年8月3日发传真给a公司,要求a公司支付第一个货柜产品价值30%的款项约9000美元(折合人民币61290元)的预付款,a公司照此办理。
但此后不久,b公司因资金欠缺,便与a公司协商,要求a公司多支付一点预付款,用于b公司购买相关设备和无纺布原料。
a公司表示同意,并于同年8月10日又向b公司支付了4.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7596元)的预付款。
依合同约定,b公司应自收到第一笔9000美元的预付款后一周内,向a公司交付600万只无纺布口罩,但b公司逾期几日后才向a公司交付了二个货柜的无纺布口罩。
b公司又催促a公司给付货款及第三、四个货柜的预付款。
a公司于2009年8月21日向b公司支付人民币470736元,在结清前二个货柜的款项后,余款作为第三、四个货柜的预付款。
但此后b公司迟迟不向a公司提供无纺布口罩。
a公司委托湖北航华货运公司二次前往b公司拖货,均因b公司无货提供空车而返。
后得知,因当时正值甲流感高峰期,b公司用a公司给付的预付款,生产了大批货卖给别人。
综上所述,b 公司多收预付款人民币369302元而未按约供货,给a公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且合同履行期限早已届满,甲流感早已结束。
a公司多次要求b公司退还余款,b公司虽同意退款,但迟迟未履行。
请求判令解除双方所签《销售合同》,由b公司返还a公司预付款人民币369302元,向a公司支付从武汉至上海两个货柜的运费合计人民币6742元,并承担损失人民币2万元。
b公司在法定期间内未提交答辩状,在庭审中辩称:一、b公司与a公司虽然签订了《销售合同》,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双方曾有过口头协议,a公司承诺无纺布口罩的单价不以合同为依据,按市场价格来定。
b公司已不欠a公司的货款。
二、b公司在与a公司签订《销售合同》时存在重大失误,当时约定的无纺布口罩的销售价格为每只0.015美元,显失公平,不符合当时的市场行情,当时无纺布口罩的市场价格为每只人民币0.2元多。
为支持、证明其诉讼主张,a公司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一、《商业登记证》及《企业信息》各一份,以证明a公司与b公司均为本案适格的诉讼主体;二、《销售合同》一份,以证明原、被告双方签订《销售合同》的情况。
三、银行转账凭证、b公司出具的收款单等单据,以证明a公司分三次支付给b公司款合计859622元;b公司向a公司提供的两个集装箱无纺布口罩的价款为72060美元,按当时挂牌汇率总价为人民币490320元;b公司下欠a公司预付款项人民币3693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