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详解
1、秦始皇动用了 中 、 、 劳动人民修长城,相当于全国人口的 所修的长城都超过了一万里。 ?
2、历史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及封建王朝曾修建过长城,其 3、长城之称始于 时期。
4、你知道长城有哪些别称吗?
(堑、长堑、城堑、墙堑、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边墙、边垣[yuán] 等)
谢谢观赏
(Thank You!)
2.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 米。 3.北京八达岭长城是最典型的。
北京八达岭长城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秦长城 是一个完整的防 御系统,用以抵抗来 自北方的侵略。
渤海
秦朝修筑长城防止 北方的匈奴、林胡、 楼烦南侵。
东海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明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 是一个完整的防 御系统,用以抵抗来 自北方的侵略。 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 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The Great Wall)
长 城
目 录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二. 长城的地理位置。
三. 长城的构造。 四. 长城的意义。 五. 长城知识知多少?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1.长城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在 “世界新七大奇迹”中名列第一。 2.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翻越巍巍群山, 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奔向 苍茫大海。 3.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 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 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 里以上。 4.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明朝九边重镇
三. 长城的构造
镇城
明英宗正统(1436—1449年)以后,由于北方边防力量削弱,原在关外的重要
据点大宁、开平二卫已先后放弃,东胜卫也被迫南移,明政府完全依靠长城作
为边防。为了更有效地加强长城的防守力量,便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 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即称为“九边”的九个要镇。
李白《关山月》
王昌龄《出塞》
孟姜女哭长城
四. 长城的意义
五、象征意义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 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 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 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 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
中国向联合国赠送的"和平尊"
五. 长城知识知多少?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长度 西起甘肃嘉峪关, 东到河北山海关, 全长约6700千米, 即13400里。
河西咽喉,天下第一雄关,连锤锁钥(yue)之称 嘉峪关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长度 西起甘肃嘉峪关, 东到河北山海关, 全长约6700千米, 即13400里。
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三. 长城的构造
墙身由整齐的条石砌成,
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 常坚固。
三. 长城的构造
城台 (屯兵的堡垒)
1.城墙顶部,由三四层砖铺砌而 成,用石灰砌缝,面上一层是方 砖,十分平整坚实,陡峻的地方 砌成梯道。 2.靠内的一面,用砖砌成1米高的 宇墙。 3.靠外的一面,用砖砌成2米的 垛口,上部有瞭望口,下部有射 口。墙面还有排水沟、吐水嘴等。
三. 长城的构造
居庸关关城
关城
明长城的关城,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 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 倒马 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
阳关、玉门关等。
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防御工程建筑系统。有些重 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 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烽火台狼烟
四. 长城的意义
一、文化融合
秦汉至明清,促进了长城沿线农、牧两种经济及文化得相互融合。
二、民族融合
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战争降俘及部分北方游牧民族的混
合居住,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四. 长城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三、军事意义
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 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 长城的构造
烽火台
又称烽燧,俗称烽堠[hòu] 、烟墩,古
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 之有效的土电报。 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 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烽火台
三. 长城的构造
烽火台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
号,白天放烟叫“燧”(燃柴草、 狼粪,不发明火),夜间举火叫 “烽”。升烽火又叫“升狼烟”。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宽度、高度
1.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 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
2.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 米。 3.北京八达岭长城是最典型的。
一. 长城简介及建造目的
宽度、高度
1.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 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
瞭望口 (供瞭望用)
宇墙
射口 (供射击用)
城墙顶部
三. 长城的构造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 (dūn pù)、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 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三. 长城的构造
敌楼
是古代建筑在城墙敌台上的城楼。其
战时用于守城防御,供各段城守部队 进行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
平时则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休
息之用。属于一种增强城墙防御的设 施。
西安城墙敌楼
三. 长城的构造
关城
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关 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 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 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嘉峪关关城
四、文化意义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 长城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87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正式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证明长城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人 文价值已被世界所承认,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四. 长城的意义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国的各军事 要地,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 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 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 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明朝卫所分布图
三. 长城的构造
镇城
明代长城的城堡,按照等级分作镇 城、路城、卫城、关城和堡城。 九边重镇所在地的城堡,叫作“镇 城”。镇以下所分各路的城堡,叫 作“路城”;在要害地区设卫,卫 所在的城堡,叫作“卫城”。
(dá dá)
二. 长城的地理位置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内蒙 古、河南、青海、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15 个省区市。
二. 长城的地理位置
秦长城示意图
二. 长城的地理位置
汉长城示意图
三. 长城的构造
使用的材质 明朝以前: 土筑、石砌 明朝以后: 砖、石砌筑
三. 长城的构造
城台
城墙上每隔半里左右,有一个凸出墙外的
城台。
城台有两种:一种叫做“墙台”,台面与 城墙顶部相平,只是向前凸出一部分于墙 外,外沿也砌有垛口,台上有遮避风雨的 铺房,供士兵巡逻放哨用;另一种叫做 “敌台”,分上下两层,下层有许多砖砌 的券室,可容十余人住宿,上层砌有供守 望和射击用的垛口,有的还有燃放烟火的 八达岭长城城台 设备。
三. 的布局来看,清 晰的划分出来军官区、士兵区、行
政办公区、马厩、以及练兵场。
北京火焰山营城
三. 长城的构造
卫所
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 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 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